登革熱病毒依抗原性分為一、二、三、四型,病毒型別不同,患過登革熱的人還是有可能再次感染。人對於典型登革熱的感受,並沒有年齡及性別的差異,但大體上孩子的罹患率相對低於成人。本病初期症狀可能類似一般感冒,嬰幼兒會有1~5天的發燒、喉嚨發炎、輕微咳嗽等類似感冒的症狀。 典型的登革熱症狀比較容易表現在較大孩子或成人身上。在疫區的病人有發燒38℃以上,加上1.激烈頭痛、後眼窩痛、骨頭關節或肌肉痛。2.發燒3~4天后身上出現紅疹。3.發病期間全身發癢。有以上3項的其中一項症狀,就算是疑似登革熱病例,也需在24小時內到醫院檢查。通常登革熱的臨床表現為發熱、長皮疹、淋巴結腫大、劇烈頭痛、眼球后窩疼痛、全身肌肉痠痛或關節痛,因此又稱“斷骨熱”。治療方法主要採取支援性療法,臥床休息避免勞累、多補充水分、避免再被病媒蚊叮咬。 第一次感染登革熱通常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如果再次感染與上次不同的病毒時,則容易引起出血性登革熱,甚至登革休克症候群。出血性登革熱以及登革休克症候群,都是發生在感染後期,主要是血管內壁受到侵犯,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流失到血管外,造成水腫、紅血球濃縮、血小板受到破壞減少而有出血的現象。 如果病人躁動不安或嗜睡、體溫降低、臉色蒼白、四肢末端溼冷發紫、尿量減少、呼吸淺快、脈搏快而微弱、脈搏壓變窄(小於20mmHg),要儘快實施大量輸液,維持血容量,矯正酸中毒,保持酸鹼及水份的平衡。如果血小板太低引起大量出血,可輸血小板跟血漿,並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當退熱止痛劑。出血性登革熱發生血漿滲出的時間,大約是在將退燒時,或退燒後的24~48小時內,所以這段時間內,醫生與家屬需仔細留意病情的變化,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登革熱病毒依抗原性分為一、二、三、四型,病毒型別不同,患過登革熱的人還是有可能再次感染。人對於典型登革熱的感受,並沒有年齡及性別的差異,但大體上孩子的罹患率相對低於成人。本病初期症狀可能類似一般感冒,嬰幼兒會有1~5天的發燒、喉嚨發炎、輕微咳嗽等類似感冒的症狀。 典型的登革熱症狀比較容易表現在較大孩子或成人身上。在疫區的病人有發燒38℃以上,加上1.激烈頭痛、後眼窩痛、骨頭關節或肌肉痛。2.發燒3~4天后身上出現紅疹。3.發病期間全身發癢。有以上3項的其中一項症狀,就算是疑似登革熱病例,也需在24小時內到醫院檢查。通常登革熱的臨床表現為發熱、長皮疹、淋巴結腫大、劇烈頭痛、眼球后窩疼痛、全身肌肉痠痛或關節痛,因此又稱“斷骨熱”。治療方法主要採取支援性療法,臥床休息避免勞累、多補充水分、避免再被病媒蚊叮咬。 第一次感染登革熱通常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如果再次感染與上次不同的病毒時,則容易引起出血性登革熱,甚至登革休克症候群。出血性登革熱以及登革休克症候群,都是發生在感染後期,主要是血管內壁受到侵犯,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流失到血管外,造成水腫、紅血球濃縮、血小板受到破壞減少而有出血的現象。 如果病人躁動不安或嗜睡、體溫降低、臉色蒼白、四肢末端溼冷發紫、尿量減少、呼吸淺快、脈搏快而微弱、脈搏壓變窄(小於20mmHg),要儘快實施大量輸液,維持血容量,矯正酸中毒,保持酸鹼及水份的平衡。如果血小板太低引起大量出血,可輸血小板跟血漿,並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當退熱止痛劑。出血性登革熱發生血漿滲出的時間,大約是在將退燒時,或退燒後的24~48小時內,所以這段時間內,醫生與家屬需仔細留意病情的變化,以免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