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營養治病

    你好,學習《弟子規》的好處:不學禮無以立,禮儀是人生最好的交際,“人無禮而不立,事無禮而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小孩學習《弟子規》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文明禮儀,提升孩子高貴的氣質,增長孩子的見識,同時提高孩子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

  • 2 # 易平書法

    你學習,使用它,就有用,不用它,它就沒用。

    不學習它,會走很多彎路,使用其中好的思想和方法可以減少四處碰壁,有助於做人和處事的成功。

    《弟子規》是廣泛流傳的兒童啟蒙讀物,其影響甚至可以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著名的蒙學經典相媲(pì)美。

    “弟子規”意即弟子必須遵守的規矩,這裡的“弟子”,可以指學生,也可以泛指少年人。《弟子規》共1080個字,緊緊圍繞《論語》中孔子所說的一段話展開論述。在《論語·學而》中,孔子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tì),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弟子規》把孔子的這段話在文字上稍微作了改動後作為“總敘”,然後分“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四個方面對少年人的言行舉止、道德修養、讀書學習等進行全方位的規範。

    在“入則孝,出則弟”部分,《弟子規》要求少年人孝順父母,兄弟友愛,尊敬長輩。其中包括怎樣與父母對話交流、怎樣照顧父母的生活、在父母有過錯時如何妥善處理、父母去世後怎樣守喪等,以及尊長優先、禮讓尊長、主動為尊長效勞等處理長幼關係的原則。明確指出:“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長者先,幼者後……長者立,幼勿坐”。

    ​在“謹而信”部分,《弟子規》要求少年人謹慎小心,誠實不欺,並對少年人在個人修養和怎樣處世行事方面作了具體規定。如要注意個人衛生:“晨必盥(guàn),兼漱(shù)口,便溺(niào)回,輒(zhé)淨手”;不要飲酒:“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說話要誠實:“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xī)可焉!”不要信謠傳謠:“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等等。

    在“泛愛眾而親仁”部分,《弟子規》要求少年人博愛眾人,親近有仁德的人。表現在具體行為上,首先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人不閒,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其次是在對待財物上,要遵循少取多予的原則:“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第三是在與他人發生爭執時,要以理服人,而不要仗勢欺人:“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第四是要親近有仁德的人,因為仁德之人能幫你提高道德修養:“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等等。

    在“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部分,《弟子規》介紹了讀書學習的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項。首先指出要把從事道德修養和學習文化知識很好地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其次是要求讀書時做到“三到”:“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第三是要保持書房整潔,筆硯端正:“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認為良好的讀書環境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第四是要求讀聖賢書,要把成為聖賢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非聖書,屏勿視……聖與賢,可馴致。”

    那麼,《弟子規》中所定的這些規矩是否全部正確呢?從今天的眼光來看,《弟子規》中有一些不合時宜的規矩,則是因為時代的變遷造成的。如《弟子規》要求“親有疾,藥先嚐”,那是因為中國古代治病以湯藥為主,所以藥煎好後,子女要先嚐一嘗,看看是否適合給病中的父母喝;現在治病以吃藥片、打針為主,當然就用不著“藥先嚐”了。如《弟子規》要求“喪三年,常悲咽(yè),居處變,酒肉絕”,即在為父母守喪的三年中,要常常悲哀哭泣,居住的地方要改變,不能喝酒吃肉。

    總之,學習實踐了這本書是挺有用的,對於現在的學生和青年人,學習《弟子規》應該繼承中有批判的學習態度。吸取有益的方法、經驗和道理,又助於我們的成長進步。

    請批評指正

  • 3 # 不於常

    還是有用的,只是適合某些人,個人理解弟子規是用外在的規則來約束自己,而只有自己從本質上理解,體會到真的道理,才會用心,自覺的去做,,如果覺得根據弟子規不好執行的話可以,看一下了凡四訓,從本質上理解體會!

  • 4 # 白居士點玄機

    孝敬為做人之本。眾生有四恩皆須報答,一者父母恩,二者眾生恩,三者三寶恩,四者國土恩。孝為眾善之本,百善之先。故儒家有《弟子規》,道家有《太上感應篇》,佛家有《地藏菩薩本願經》,皆講孝道也。成賢成聖,或昇天甚至成佛,無不以孝為本。不孝者,則斷聖賢之路,做人也不得,死墮無間大地獄也。

  • 5 # 商務禮品本冊

    一個人,先要學會怎樣做人,然後再是學習知識和本領,《弟子規》,《了凡四訓》,《三字經》,《千字文》,都應該學習和領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一個人在多家銀行信用卡透支,人突然去世,銀行還會追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