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蟲讀史
-
2 # 海鏡清
如果他們好心的話,就不會等到清政府已經簽訂了《馬關條約》、割地賠款後再出來裝好人了。
三國干涉後中國用白銀三千萬兩贖回遼東半島
讓我們來看看甲午戰爭之前這三個“好心人”的表演吧。
當中日在北韓陷入外交危機時,李鴻章一開始對俄國的調停寄予厚望,俄國一開始也的確向日本發去了一封措辭嚴厲的外交公函,聲稱:“俄國政府勸告日本政府接受北韓的請求(指中日同時撤兵),並對日本政府提出忠告,如果拒絕與清國政府同時撤兵,日本政府將自行承擔重大責任”,把日本很是嚇了一跳。
但當日本以外交辭令婉拒後,俄國立刻就偃旗息鼓,甚至溫和地表示之前的強硬姿態“完全是出自預防日清兩國糾紛之願望,萬望理解”,讓日本認識到俄國的調停是雷聲大雨點小。此後俄國再無調停舉措,而是採取了坐山觀虎鬥的姿態。因為對於俄國來說,北韓也是其想控制的地方,中日兩國都是俄國的競爭對手,先打一場為其所喜聞樂見。
至於德國和法國的態度就更可笑了。二國表面上表示希望中日儘快結束紛爭,以維護東亞和平,暗中則向日本表示:“若要喚醒沉溺於往昔迷夢中的清國,須得有人給予當頭棒喝”,實際上就是支援日本發動戰爭。
沙俄為實現它的遠東政策,採取的重要決策之一是修一條把莫斯科和海參崴連結起來的大鐵路。不過這條鐵路1891年才動工,離完工還早得很呢,在此之前俄國只得隱藏自己對中國東北的野心,但也不會允許日本把爪子伸進來
至於三國干涉還遼,俄國是發起者,也是主導者,其目的是因為其同樣覬覦中國東北,但又沒有做好入侵東北的準備,所以希望維持現狀。在戰爭尚在進行時,俄國認識到日本已佔據絕對優勢,開始向海參崴增派軍艦和陸軍,並秘密聯絡德國和法國,伺機向日本發難,以佔據能夠達成其今後野心的有利位置。
德國首相俾斯麥
至於德國,自德國透過普法戰爭徹底完成統一後,首相俾斯麥便不希望再有對外戰爭,以便讓德國可以休養生息,培養國力。因此他並不像其它歐洲國家一般,大量掠奪殖民地。但他又擔心法國報復,因此他採取與歐洲大陸其他列強結盟政策,孤立法國。其加入干涉還遼完全是因為擔心俄國和法國的關係過於密切,所以主動加入以恢復俄德關係,阻止俄法形成同盟。不過德國不知道的是,法國和俄國已經於之前秘密簽訂軍事協議,“當法國遭到德國或義大利攻擊時,或俄國遭到德國或奧匈帝國攻擊時,雙方都以全部兵力相互支援”,所以德國這次攙和不過是為俄國做嫁衣罷了。
1887年德、俄關係急劇惡化,沙皇政府購買軍火,推銷公債,都指靠法國。法國利用俄國這種財政依賴性,促成法、俄結盟
所以說,這哪裡是三個“好心人”,不過是三個各懷鬼胎的塑膠兄弟罷了。
俄國強租遼東半島
在三國干涉還遼之後不久,俄國就以“功臣”自居,向清政府強行租借遼東半島,把日本剛剛被迫吐出來的肉銜到了自己嘴裡,這也是十年後日俄爆發戰爭的起因之一。
回覆列表
在當時,中國國力這麼弱的情況下,三國干涉還遼顯然沒安什麼好心!
這一切都要從甲午中日戰爭說起。日本本是一個小國,在古代一直是以中國為榜樣,處處學習中國。但是到了近代,他們發現中國在鴉片戰爭後,處處被人宰割,於是轉而學習西方,不再以中國為學習物件,這就是明治維新。透過明治維新,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逐漸變成得強大起來,於是乎,他們把目光放到了中國身上,於是就有了甲午中日戰爭。最終,清政府戰敗,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根據《馬關條約》規定,清政府要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對於遼東半島來說,俄國認為這個地方如果被日本人搞去,將會阻礙它向中國東北的擴張,於是就向法德政府建議:三國聯合勸告日本退還遼東半島。法國是俄國在歐洲的盟國,它表示支援,並希望以此為由從中國獲取更多的權益。而德國入侵遠東的時間比較晚,急於在中國找一個立足點,也表示願意和俄國合作。於是,三國一拍即合,在《馬關條約》簽訂後的第六天,三國公使就照會日本政府,要求其退還遼東半島。同時,三國的軍艦也同時開向日本海面。剛剛經歷過甲午戰爭的日本,消耗較大,根本無力對付三國的軍事行動,就請求英美來調停。但是,英美也不希望日本在中國的勢力過於膨脹,所以都勸告日本接受三國的要求。最後,日本被迫退還遼東半島,但是清政府也為此多付出了三千萬兩的“贖遼費”。
所以說,三國干涉還遼,並不是出於好心!而是出於各自的利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