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境息民 保衛國家邊疆,使人民得以安寧。 出處:《周書·劉雄傳》:“先是,國家與齊通好,約言各保境息民,不相侵擾。” 沉烽靜柝 烽火熄滅,柝聲寂靜。比喻邊疆無戰事。 出處:唐·玄宗《明堂樂章·舒和》:“偃武修文九圍泰,沉烽靜柝八荒寧。” 烽火連年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比喻戰火或戰爭。指戰火連年不斷。 出處:元·戴良《九靈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東南地,烽火連年警報聞。” 烽火相連 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指邊防常抓不懈,比喻戰火不斷。 出處:漢·荀悅《漢紀·宣帝紀三》:“部曲相保,塹壘木樵,便兵飾弩,烽火相連。” 懷土之情 懷:懷念;土:故土,家鄉。懷念故鄉的情感。 出處:漢·班彪《王命論》:“悟戍卒之言,斷懷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膚之愛。” 開疆闢土 開:開拓;疆:邊疆;闢:開闢;土:國土。開拓疆域,擴充套件領土。 出處:清·陳康祺《郎潛紀聞》第十卷:“高宗皇帝開疆闢土,仁育義徵,決不以平定一隅遽形誇大。” 狼煙四起 狼煙:古代邊防報警時燒狼糞騰起的煙。四處都是報警的煙火,指邊疆不平靜。 出處: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毛篇》:“狼糞煙直上,烽火用之。” 連天烽火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比喻戰火或戰爭。形容戰火燒遍各地。 出處:漢·蔡邕《蔡中郎集·外紀上·漢書十志疏》:“其時鮮卑連犯雲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絕,埃塵連天。” 馬足龍沙 指馳騁邊疆,揚威域外。龍沙,塞北沙漠地方。 效死疆場 到邊疆拼死報效國家。 出處:明·張居正《再乞休致疏》:“雖執殳荷戈,效死疆場,亦所弗避。” 玉關人老 借指久戍思歸之情。 出處:《後漢書·班超傳》載:班超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歸,上和帝疏雲:“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原生入玉門關。”《宋史·蔡挺傳》:“[挺]在渭久,鬱郁不自聊,寓意詞曲,有‘玉關人老’之嘆。”
保境息民 保衛國家邊疆,使人民得以安寧。 出處:《周書·劉雄傳》:“先是,國家與齊通好,約言各保境息民,不相侵擾。” 沉烽靜柝 烽火熄滅,柝聲寂靜。比喻邊疆無戰事。 出處:唐·玄宗《明堂樂章·舒和》:“偃武修文九圍泰,沉烽靜柝八荒寧。” 烽火連年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比喻戰火或戰爭。指戰火連年不斷。 出處:元·戴良《九靈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東南地,烽火連年警報聞。” 烽火相連 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指邊防常抓不懈,比喻戰火不斷。 出處:漢·荀悅《漢紀·宣帝紀三》:“部曲相保,塹壘木樵,便兵飾弩,烽火相連。” 懷土之情 懷:懷念;土:故土,家鄉。懷念故鄉的情感。 出處:漢·班彪《王命論》:“悟戍卒之言,斷懷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膚之愛。” 開疆闢土 開:開拓;疆:邊疆;闢:開闢;土:國土。開拓疆域,擴充套件領土。 出處:清·陳康祺《郎潛紀聞》第十卷:“高宗皇帝開疆闢土,仁育義徵,決不以平定一隅遽形誇大。” 狼煙四起 狼煙:古代邊防報警時燒狼糞騰起的煙。四處都是報警的煙火,指邊疆不平靜。 出處: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毛篇》:“狼糞煙直上,烽火用之。” 連天烽火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比喻戰火或戰爭。形容戰火燒遍各地。 出處:漢·蔡邕《蔡中郎集·外紀上·漢書十志疏》:“其時鮮卑連犯雲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絕,埃塵連天。” 馬足龍沙 指馳騁邊疆,揚威域外。龍沙,塞北沙漠地方。 效死疆場 到邊疆拼死報效國家。 出處:明·張居正《再乞休致疏》:“雖執殳荷戈,效死疆場,亦所弗避。” 玉關人老 借指久戍思歸之情。 出處:《後漢書·班超傳》載:班超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歸,上和帝疏雲:“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原生入玉門關。”《宋史·蔡挺傳》:“[挺]在渭久,鬱郁不自聊,寓意詞曲,有‘玉關人老’之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