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9紫氣東來

    如何讓青年人喜愛京劇?

    我看改變提高京劇的地位,首先要給政策,學校多增學科,春晚適當增加節目,來進一步提高京劇的知名度,要想信人們隨著文化底蘊的提高,不會把趙本山在舞臺上,歪戴上個破帽子,搞搞笑的民間小品,當高雅的文化藝術來欣賞,像劉德華,張學友等所謂的四大天王的音樂會現在基本也很少人光顧,也就是說任何事物都有過程,太陽也是有起有落的,這是自然規律。

    京劇藝術肯定會發揚光大,從那些青少年京劇大賽就能看出來。

    京劇藝術應不斷創新,提高,傳統的,現代的,生活方面的大劇都應該有,也可以融入其它戲種精髓,現代《樣板》戲為什麼到現在還紅火,主要是每一部戲都雲集全國有知名度的藝術家,戲劇的質量也是生命,堅信國粹京劇不可能成為遺產!!!

  • 2 # 高山流水13976

    還是要培養尖子演員所謂的角兒,周總理曾經說過一齣戲救活了一個劇種。說的是黃梅戲。只有下大力氣培養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下苦功夫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要與時俱進的創新編排新劇目加上角兒的效應不愁沒有觀眾,郭德綱當年多難又不在體制內受到多少行內外的打壓都能發展到今天在文藝界的如日中天!

  • 3 # 劉世平論

    這是一個好問題,《如何改革讓年輕人更喜愛京劇》。京劇在中國已有三百多年曆史,從唱做唸打到一桌三椅暨表演呈現形式已模式化、程式化。呼喚改革京劇,從上世紀三十年革命延安時期,毛主席就提出過,主要從內容到形式都要求改。這個改革至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才有實質性進展。像現代京劇《自有後來人》(以後稱“紅燈記”)《蘆蕩火種》(以後稱“沙家浜”)的創作演出,標誌新的中國京劇藝術樣式出現了。這個樣式是立於“古為今用”“去陳出新”的指導思想上的。在唱腔設計上保留“西皮、二黃”不變,根據需要加上主題性音樂旋律,樂隊保留三大件即京胡、京二胡、月琴,傳統鑼鼓經及打擊樂亦不變,加上龐大的西洋交響樂隊,豐富音樂音響色彩,同時為塑造人物,烘托氣氛,描寫環境服務。舞美設計徹底擯棄一桌三椅,而是借鑑話劇寫實的設計理念,還原劇情需要的真實環境。以後我們看到的新添的革命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襲白虎團》等等都是這樣改革的。而今這些歷經五十年的改革京劇,還有人欣賞和演唱。只是如此改革成本太高(十年磨一戲),再就是那時的改革最要是為了藝術為政治服務,內容單一。今天再看這批作品,藝術真講究,但主題和內容還是難得引起當下受眾的共鳴。如何改革京劇,這真不好說,當今不少年青人也很喜歡傳統京劇,並且還出現不少優秀的表演者,像王佩瑜們。票友就不計其數。我覺得,表演上的唱做唸,演奏上的三大件是京劇藝術的核心,是本體,不僅不能變,還得繼續精進。一門藝術,不可能企望所有年青人喜愛,每個時代,總有一部份人喜愛就很好了。真不能想像京劇也會像劉德華演唱會,千人追捧,萬人搶票。京劇的美在靜在精在絲絲如扣在妙品香茗,得細細品慢慢嚼,方得真味,這樣的觀眾聽者能跟手搖夜晶捧,一直狂熱瘋喊的劉粉們相比嗎?

    京劇可以改,在伴奏樂隊和舞美設計上增加色彩,豐富京劇的傳統表演和演奏,再就是在唱法和唱腔上稍作改動,更適合今天年輕人的口味,像新創作的京劇唱段《梨花頌》就很美,很好聽,是今天中國京劇改革後的經典作品。有人說這是京歌,京歌有什麼不好?從京歌入門,再入傳統京劇,不正是不可多得的藝術欣賞路徑?

  • 4 # 桂華161671315

    普及京劇是首要方針,正因為是國粹,所以文化藝術部門要引起特別重視。具體要組織國家級,省級京劇院,團到各地巡迴演出,戲劇地市以上的藝術學校設京劇專業,爭取在幾年內由國家,省,地財政每年列入專項規劃,計劃。每年都這京劇發展專款拔入縣以上團,同時建立京劇發展基金組織,求得全社會的支援。京劇還要和六十年代一樣進行調演活動,發現人才及時培養。戲劇家協會經常辦班,免費培訓,式低費培訓。只要發展到一個省有三分之一的縣有京劇團,可以確定的說十年以後京劇演藝水平就有大提,京劇事業就有一個明顯的大發展。只要頂層重視,省一級關心,做實質上的幫助,縣市領導有決心,捨得投入,京劇才更有希望。

  • 5 # 微小的布衣

    別瞎改!!!改了以後,老聽眾不愛聽,新聽眾也不懂!關鍵在於各種媒體的 宣傳,和播放。現在網路裡,電臺,電視臺上幾乎都是播放歌曲,舞蹈,娛樂之類的。如果要想青年人,懂京劇愛聽京劇,學習京劇。如果現在的媒體趕上60年代的60%播放京劇的頻率。不出三年,肯定會有一大批的青年觀聽眾和觀眾。

  • 6 # 一隻小白船

    提此問題者:蠢也!國粹的東西自不必“改”:關健是欣賞的“人”:不達“品”!應提高“人”之素養,而非改“粹”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子很多都出過水痘,你有寶寶出水痘時候的故事嗎?能否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