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抱影無眠夜歸人

    第一:首屈一指的是唐明皇隆基。李隆基,高宗之孫睿宗之子,臨淄王。唐中宗被韋后毒害後,韋后立李重茂為帝,改元唐隆元年(公元710年),月內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殲滅韋后集團。迎睿宗李旦為帝,兩年後禪讓皇位給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年號開元,重用姚崇宋璟為相,把大唐盛世推到了鼎盛時期開元盛世!天寶四年(公元745年),唐玄宗是個文藝青年,精通樂律,一次見到壽王妃後念念不忘,輾轉召入宮中封為楊貴妃。楊貴妃能歌善舞也通音律,一首《霓裳羽衣曲》從此君王不早朝。楊國忠為相後,朝政混亂。天寶十四年,安祿山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亂持續八年,從此大唐從極盛走向衰敗。

    第二:乾隆皇帝也算一個,愛新覺羅·弘曆,雍正第四子。在位六十年,閉關鎖國,六下江南耗資巨大。寵臣和珅所貪之銀兩是大清十年財政收入。清也在乾隆年間與世界發展拉開了距離,帝國慢慢走向衰敗.

  • 2 # 白H夜

    看到這個問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乾隆,作為康乾盛世的最後一位皇帝他沒有辜負先代皇帝,文治有主持編修四庫全書;武功上他大大小小領導了10次重大的軍事行動;他早年修水利開運河,恢復軍機處,但是由於為了鞏固皇權和1723年(雍正元年)與羅馬教廷間有關中國禮儀之爭的白熱化,雍正帝禁止天主教,不許外國傳教士進入中國國內傳教,並限制貿易等原因,導致在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時,乾隆帝一道聖旨從京城傳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廣州一地外,停止廈門、寧波等港口的對西洋貿易,這就是所謂的“一口通商”政策。但當時時代已發生鉅變。在乾隆眼中,國土渺小就代表著國力不算強盛的英國使團在乾隆八十二歲時到達京城,並以祝賀乾隆八十大壽為由前來請求乾隆於英國通商,在當時乾隆拒絕了英國的一切請求,並令其回國。這也使得大清失去了最後一次跟上世界步伐的機會。

    據說當時代表團來到碼頭,看見天津港口碼頭上赫然寫著“英國使臣向中國皇帝進貢”的字樣,心中很是沮喪,原來一開始乾隆就沒把他們當平等國家對待。接著,按照清朝的規矩全部成員必須向乾隆跪拜,但是這對英華人來說很難接受,最終和軍機大臣和珅多方爭辯之後,英國使團被迫給乾隆實行了單膝跪地之禮。

    英華人藉機瞭解了中國,乾隆王朝看似繁榮,實際上到處都是棄嬰,小偷,國弱民貧,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可怕。導致歐洲各國武力征服東方世界的呼聲日漸高漲,為以後埋下了禍根。

    而且據說47年之後,這支代表團的一個叫斯當東的男孩,當年訪問清朝的時候年僅9歲,他成為了英國下議院的議員,是主戰派,他說道:我們要用武力來炫耀我們談判的成果。這一年,清朝皇帝是道光帝,清朝開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最後特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於研究歷史的看法(不喜勿噴),其實我認為研究歷史就如收藏家馬未都先生說的那句話:“對於歷史來說,你知道多少典故或其中一些有趣的小事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對於歷史整體大的脈絡的認識和你對某件歷史事實的觀點(史觀),歷史學家之所以被稱為歷史學家是因為他有一套自己獨特的史觀來解讀這件事。”

    其實說了這麼多我只是一個還沒畢業的學生,也不是歷史專業,我只是一個熱愛歷史的平凡人。歷史能給我的生活增添色彩,能在我茶餘飯後給我更多的思考,相信這也是大家喜歡歷史的一部分原因吧。

  • 3 # 秋風起兮紫微逝

    其實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到了幾個君主,但是我主要想講一下漢武帝劉徹。

    漢朝由漢高祖劉邦建立,因劉邦在楚漢爭霸中擊敗了項羽,故結束了亂世建立大漢王朝。由於從秦末開始就戰亂不斷,國家經濟已經不復存在,因此在漢朝建立之初經濟便十分蕭條,甚至連劉邦出現的馬車都用牛來代替馬。我還想講一個問題,就是從秦末開始,因為中原混戰,給了匈奴以發展的機會,常常侵犯邊境,劉邦率兵征討,卻慘遭白登之敗。後來的幾位君主,發展經濟,取得了文景之治。

    就下來就要講到劉徹了,他少年登位,但是大權卻掌握在竇太后手中,沒有實際的權力,直到竇太后去世,才一步一步掌握君權。他便想驅逐匈奴,於是經過多次的戰役,在衛青和霍去病的帶領下擊敗匈奴,將他們驅逐出了大漢邊境,有一句話這樣形容“漠南無王庭”,痛雪了先祖白登之辱,維護了邊境的穩定,使得大漢成為當時最強盛的王朝。

    然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漢武帝在執政期間有點窮兵黷武,只要是打仗就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影響百姓的生活生計。並且在晚年迷信長生之道,又被一些奸人挑撥,使得太子劉據自殺,相當於自己逼死了自己的兒子。而且他晚年也發了罪己詔,來悔過自己犯的錯誤。其實,在那個時期本來就有歷史侷限性,更何況他是高高在上的天子,做了一些荒唐的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還是要說他功還是大於過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味的蔬菜沙拉怎麼搭配才更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