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端上的音樂
-
2 # 愛迴路
現在的歌確實就是沒有以前的歌好聽了,不能說是跟不上時代潮流,而是現在的音樂已經不想是音樂了,為什麼有些歌能夠成為經典,不妨可以想象一下,過十年之後這幾年的歌有幾首會被列為經典之作
哎,時代的悲哀,沒有辦法,不過有一點不能否認,國外的有些音樂確實很不錯,要不然也不會被我們國內的歌手不斷的拿來翻唱了
如果實在覺得很難聽的話,不妨去找一些國外音樂來聽,如果有需要的話我可以為你提供一些
呵呵
-
3 # 商雲君
為什麼很多人都說現在的的歌越來越難聽,製作不用心,為什麼老是那些聽起來很普通,也沒有很特別,甚至是不好聽的音樂受歡迎,然後爆紅網路,來來去去受到宣傳的都是這些人,為什麼不把一些資源分給有才華或是優秀的歌手和創作者。這一些大眾們似乎忘了一件事情,唱片本身是需要賺錢的,如果不賺錢就要吃喝西北風,下一張唱片也發不出來,所以唱片公司需要靠一些有市場的歌手來獲得銷量,所謂的有市場不外乎是粉絲群體。可是、這不能怪人,那些所謂的好創作或是好歌手,實體唱片的銷量遠不如固定的族群,其實有些人在說一些歌手唱歌很爛的同時,根本就沒買過唱片,所以答案顯而易見,當唱片銷量好的情況下,比對唱片賣不好的情況,當然向錢靠攏啦。去逛唱片行一圈更能瞭解這種情況,實際上大部份會買唱片的人,都是些低年齡層或是對於有崇拜偶像的迷弟迷妹們,就會有人說憑什麼靠外表就能有銷量,可是這一些族群,用他們忠實的行動來支援這一些歌手團體們。「其實大部分是消費者自己淘汰了好的音樂,選擇了不好的音樂」很少人願意真的去買唱片和付費聽音樂, 這也很常見,選擇用幾根手指頭就能下載到音樂,何必花錢還花力氣呢,甚至有人還嘲笑買正版的人是傻子。相對於整天只會抱怨音樂難聽的一些群體,可是這一些人什麼也沒有做,只是任由這一些好的音樂消失,所以這樣不良的消費環境造就了今天的市場,只能容納下能夠吸引消費者的音樂,因為特定族群才會有固定動手買唱片或付費聽歌的習慣,其他的只是下載。
「先生存而求品質」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也就是所謂的商業音樂,像是不段重複的歌詞,強烈簡單的電子節奏或是重複的鋼琴加上弦樂,毫無意義的情歌歌詞。也一定有人有疑問,如果唱片本身好聽,那就不用這些有的沒有的手段,可惜事實就是搞這些花招的公司,銷量都非常的不錯,越不用腦筋思考的東西,越受歡迎,這就是時代的趨勢,並沒有什麼好與壞之分。
但在這種趨勢下, 也不乏一些好的歌手和音樂人, 認真的做自己的音樂。當然了這條路很難走, 但他們都堅持了下來, 為粉絲們帶來一次又一次的驚喜 !!
-
4 # 音樂v達人
當人的審美水平高於作品水平的時候,就會覺得作品不好,隨著流行音樂的發展,大量的作品好的壞的都出來了,你在聽到這些歌曲時實際上是在不斷的開闊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品味,所以才會覺得好歌越來越少,而且歌曲量的激增也是原因之一。
當年沒有mp3的時候都靠錄音機聽磁帶,別說正版磁帶就是盜版磁帶不也是聽的有滋有味,好歌爛歌只要是新歌不都是欣喜若狂,就拿當年的《老鼠愛大米》《兩隻蝴蝶》《狼愛上羊》這種歌曲來說,放到現在肯定是中等偏下的水平,但是當年龐龍 湯潮紅極一時不是沒有道理的,量變產生質變,歌曲創作也是逐步遞進的,好歌也是在普通歌曲的積累上寫出來的,不得不說網路歌手對流行音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當人們聽倦了新歌的時候就會去聽原來的老歌,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風格,就像文藝復興,音樂其實是一種迴圈罷了
回覆列表
我也經常思索這個問題,現在的新歌總是少了點以往老歌的味道。我也總結以下幾點:
1,以前的經典老歌,在特定的環境下,創作氛圍也不一樣,像張學友,劉德華 譚校長 李宗盛 童安格 王傑 等等一些老牌音樂人基本首首都很經典,首首都讓人久久難以忘記,回味無窮。
2,在那個年代,生活節奏比現在慢很多,能娛樂的東西也不多,自己經濟實力也不高,音樂自然就能很很輕易填補這塊兒的空白,在加上那時的歌手做音樂的目的比較單純,賺錢的目的是肯定的,但更多的是發自內心的創作,一心只想把音樂做到極致。
3,隨著歌迷自身的年齡增長,經過這麼多年的成長再也不是當年那個很單純的毛頭小子了,人的世面見識多,自然對有些問題有更深的見解和更高的要求,變得冷靜理智。
4,現在的一些新歌手和公司,更多是看到利益,急功近利快速求成,忘記了初心。在這樣的環境下創作的東西會有生命力和靈感嗎?總是給人感覺那麼乏味沒有感覺。
以上是個人見解,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回味曾經很流行的荷東 滿滿的回憶啊,那個年代人雖然窮點,苦點,累點。但人活的充實,真實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