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瞭然一身22195351

    有眼光、有能力,就是持才傲物。縱觀其一生,解縉最大的成就就是主持編纂了《永樂大典》,這是中國最大的一部類書,《大英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其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是中國科學文化史上的偉大成就,動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編寫,工程浩大,能力稍微欠一點的人是當不了這個總編纂的,此人必須學識過人,經史子集無不精通,治學嚴謹,條理清晰,由此可見解縉的出色之處,有明一代,人才輩出,能成為三大才子之一,那可不是浪得虛名。

  • 2 # 一杯茶看戲看人看社會

    解縉,不懂政治偏要插手政治,最後大才子死於政治。

    謝縉(1355-1430),明代畫家。一作晉,字孔昭,號葵印,自稱謝疊山,又號深翠道人、蘭庭生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寓居金陵(今江蘇南京)二十餘年。善畫山水,千巖萬壑,氣象雄渾,使人耳目一新。

    朱元璋時期,朱皇帝最喜歡的事是對對子,也就是對楹聯。而解縉學識淵博,經常被老朱“考”。一天,朱元璋讓他寫一首雞冠花詩。解縉才思敏捷,開口就對:“雞冠本是胭脂染”……話音未落,朱元璋掏出一枝雞冠花說:“哈哈,是白的。”解縉順勢接著說:“今日為何淺淡妝?只為五更貪報曉,至今戴卻滿頭霜。”有一次,解縉陪聖上朱元璋一起釣魚,釣了許久,朱元璋一條都沒有釣上。解縉就說:“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只釣龍!” 朱元璋很是開心。

    解縉自以為朱皇帝信任他,寫了篇萬言書,對朝政非議。比如“刑太繁”等等;唯有“陛下天資至高”六個字讓朱元璋稍覺滿意。後來又寫了《太平十策》,都說不到朱元璋心裡。也就是對政治,不懂,看不清政治態勢,盲目指手劃腳。最後解縉為李善長辯冤時,朱皇帝受不了。他哪裡知道,殺這些功臣,是朱元璋為後代皇帝“拔刺”,是他必然要乾的事,遲早而已。解縉哪裡看得懂?最後讓他回家去了。這分明是讓解縉反省,不懂政治,就下鄉吧。

    朱棣搶了皇位,為籠絡人心,萌生了編一部大書,自然這解縉是最佳人選。解縉春風得意,召集了一百四十餘位讀書人,分頭編纂這部大書,於永樂六年完工,便是《永樂大典》。這是解縉最大的歷史貢獻。朱棣十分賞識他,曾說:“國不可一日無我,而我不可一日無解縉。”

    沒想到,這話讓解縉又飄起來了,又開始參政議政。朱棣對於繼承人拿不準主意,長子朱高熾,性格溫厚,但身肥體胖又有足疾;次子朱高煦相貌堂堂,英武過人,善於騎射,有赫赫戰功。朱棣有次問解縉的看法,解縉說:“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但朱棣,沒有表態,望著解縉。解縉又朗聲說出:“好聖孫。”這一下朱棣樂了。“好聖孫”是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朱棣不喜歡長子朱高熾卻喜歡這位皇孫,就是後來的明宣宗。

    解縉以為,在立太子這件事上,他起了重要作用,就更加自負。公開站在朱高熾這邊,這讓次子朱高煦不爽。這一點,可以看出,他在政治上還是不成熟,不老練。樹敵皇次子是大忌。有次解縉赴京彙報工作,但朱棣不在京城。解縉竟然私下拜訪了皇太子朱高熾!最關鍵的是,見了朱高熾之後,未等朱棣回來,就打道回府了。朱高煦第一時間報告解縉“可疑”行徑。朱棣大怒,認為解縉勾結太子,圖謀不軌,解縉下獄。幾年後,朱棣在看一份犯人名單時,發現解縉名子在上。就冷冷地說:“怎麼?這個解縉還活著?”錦衣衛頭領紀綱聽出朱棣的弦外之音,便把他灌醉,扔在積雪中凍死了。

  • 3 # 我就是我的小朋友

    解縉,小時候就聰穎好學,他在1388年考取進士,朱元璋也知道了他,他就進京做官,他直言不諱,敢於上書說朱元璋統治下的政治環境的弊端,提出自己的治國觀念。但是朱元璋的脾氣一直是容忍不了的,但是他沒有殺害解縉,又把他趕走說的十年後再用。

    解縉回家後反思自己,終於明白自己要追求榮華富貴,不是自己的政治抱負而是為了給自己爭取好的地位權勢,他開始利用自己的關係託人做個小官,後來建文帝失敗後,解縉投降到朱棣那,後來朱棣發現他很有才學,他可以把自己的修書的夢想給予他,叫他完成,他後來在1403年把這個任務給解縉,後來又在民間找尋很多專業人員,寫字好的,又給他調配了幾名翰林學士,翰林官員,更配了姚廣孝為監工,終於在1407年完成,命名為《永樂大典》,解縉在他一生最高成就了,但是他參與了皇帝的立長立賢的戰爭中來。他本身並不擅長,朱棣作為一個聰明的政治家慢慢不喜歡解縉了,就安排去廣西,後來因為私自會見太子,朱棣把他抓起來,後來叫他喝醉酒凍死在雪地裡。一代才子最終慘死在獄中。

    他起初的才華橫溢,敢於直言,最後變為追求權勢的人,參與政治立誰為帝的戰爭中,最後被朱棣處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年目標500萬產量,恆大汽車要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