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口水雜談

    如果說馬皇后的死,是朱元璋生命裡第一次沉重的打擊,那麼朱標毫無疑問是第二次。這次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苦,朱元璋更傷心得深,更做出了一個令群臣震驚的舉動:在東腳門當著群臣的面,反覆的掩面垂泣。他痛苦的不止是太子位虛懸的危機,更有刻骨的痛惜:一個苦心培養的優秀兒子,就這樣沒有了。但朱元璋也許意想不到的是,他這套魔鬼教育法,固然成材率低,但成才的絕不是朱標一個,相反還有最像朱元璋本人的另一個:燕王朱棣。

    三:朱棣為啥這樣強

    燕王朱棣的光輝事蹟,後世的知名度極高:朱元璋的四兒子,後來的永樂大帝,強悍到極致的軍事家,先以一藩之力造反中央,硬活活反掉了侄子皇帝建文帝,開創自己的帝國,後又七下西洋,五徵漠北,艦隊劈波斬浪,蒙古望風而逃。而後萬國來朝,四海昇平,永樂大典震撼世界,京杭大運河波濤洶湧,遷都北京奠定明朝二百多年曆史。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歷史上最有面子的事,全叫他二十年間來一遍。

    他的強大,強到地球人都知道,但他為什麼這樣強大,卻首先要問朱元璋。因為在朱元璋這套近乎魔鬼訓練的培養系統裡,如果說朱標是第一個成功闖關者,那麼朱棣便是另一個。而且比起朱標一生被朱元璋手把手傳幫帶,朱棣卻更不容易,近乎自學成才。

    而更與朱標不同的,是二人的發展方向。如果說朱標是個朱元璋理想中的守城之主模樣,那麼青年時代的朱棣,卻是一個近似複製的朱元璋本人重生版。連朱元璋本人也不止一次讚歎:這孩子和我太像了。而論及童年生活,在朱元璋的幾位兒子裡,朱棣可算得上極其苦的一位。出生於元末農民戰爭時期的龍鳳二年的南京,剛呱呱墜地沒幾天,父親的老對頭陳友諒就打過來,差點把南京城端了。急的朱元璋玩命去死磕,連名字都沒顧上給他取。

    當年那時一樣被忽略不計的,也不止朱棣一位,共有包括長子朱標在內的七個兒子。直到七年以後,朱元璋喜滋滋準備做皇帝了,才猛的想起自己落下一件大事:兒子名字還沒取。這才隆重祭告太廟,隆重頒佈兒子們的名字,其中的老四,便是朱棣。

    可無論哪方面說,朱元璋的兒子裡,朱棣都是與各種優勢都不靠的一位:母親出身低微(碽妃),自己也非長子,立太子之類的好事和自己無緣。更倒黴的是,從出生到七歲,正是打的最慘的戰爭年代,自己這個沒人管的小孩,連教育都落下了。如此條件,做個混日子的藩王,基本就燒了高香。等著朱元璋開基建國,籌劃已久的虎兒子培養計劃,從此全面啟動後,朱棣的命運,竟驚異的開始逆轉。朱元璋的這套魔鬼訓練體系中,他竟是適應得最輕鬆的一位。比如朱元璋時常進行的痛說家史活動,別人當折磨,他卻當享受,不但愛聽還愛問,常向父親虛心請教各類問題。混得好形象不說,父親困難時期的權謀手段,也有樣學樣的思考學習。心機智慧悄然提升。

    當然困難的事不是沒有,比如學習。朱棣文化基礎不高,對詩詞歌賦的悟性也相對比較差。入門的時候啥都學得慢,跟學霸朱標更是沒得比。但這人後勁足,特別是出生戰爭年月,民生疾苦了解得多。寫文做題,更極接地氣,明明基礎知識薄弱,卻總能揚長避短,深度剖析民情,日久天長,很得朱元璋喜歡。而他練的另一個本事,卻是忍耐。沒有顯貴的出身,平日裡不少受氣,總是受得多說得少,心智也成熟得早。那些枯燥嚴肅的禮儀制度,別的弟兄常受不了,他卻適應得極快。從中的心性磨練,更是效果極好。

  • 2 # 一楓清涼

    朱元璋老粗一個,有什麼育兒經驗。

    就是整天帶兵打仗,朱棣從小就在軍營,長大耳濡目染。養成了軍人的作風。

  • 3 # 小孫說史vlog

    古人云:“虎父無犬子“,有什麼樣的爸爸,自然有著什麼樣兒子,當然也有一些例外,至於朱棣為什麼能夠成為鐵血男兒,原因主要有三個:

    第一,   父親朱元璋的影響

    在朱元璋眾多的兒子中,朱棣的性格和朱元璋是最為相似的,父子二人都是心狠手辣之輩,當朱棣出生的時候,朱元璋正處於關鍵時期,每天都在不停的帶兵打仗,雖然疏忽了對朱棣的照顧,但是他的故事卻始終在影響著朱棣的成長,也算是言傳身教。

    第二,   岳父徐達的影響

    朱棣在十歲的時候被封為燕王,可是等到二十歲左右才去的藩地,在這段時間裡,他在老家鳳陽居住過幾年,深刻理解到了民間的疾苦,還娶了徐達的大女兒,並且跟隨著徐達南征北戰,在這段行軍打仗的日子裡,更是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朱棣。

    第三,   自身的原因

    朱棣自幼就喜歡武槍弄棒,這就註定他不是軟弱的性格,再加上父親和徐達的影響,不成為鐵血硬漢都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關忘記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