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的家鄉太行山
-
2 # 浪淘情
我和我老婆自小青梅竹馬,以前岳母家還隔著一條小河,現在更近了,兩家相距不過百十米。哈哈,幾乎天天看得到,剛岳母還在和我媽聊天。倆老天天有聊不完的家長裡短。我是年三十去了幫岳父貼對聯,除夕夜去了跟二老辭年。隔得太近了好多傳統禮俗也顧不上了,每年初一附近拜年經過岳父母家門就被左鄰右舍拉著一同進去拜個年,我夫妻倆還幫著端茶倒酒、款待客人。到了初二日備上一些禮品攜一家大小正式去岳父母拜年,陪岳父喝點小酒。假如初三初四岳父家.來了客人,又去幫著張羅。按老古典說法,春節回孃家是有蠻多的講究,但如今都不講這一套了。孃家離得近每天都看得到,表面上似乎少了一點親熱、但親情天天都在延續,內心也就多了一點自然的親近。
-
3 # 紅娘廣場舞
回孃家在全國都有這個風俗,但是回孃家的時間和講究、方式,在很多地方都不一樣 。
在講究上看也是十里不同俗,有的規定出婆家門時不能回頭,那樣在婆家就不順,有的規定在孃家女兒、女婿不能同睡一床,有的規定坐月子時不能回孃家等;
在時間上大部分都是正月初二、初三回孃家,也有正月初四回的,還有正月十六才回的,更有的不在過年時回,而是平時就有專場回孃家的慶典活動。 比如廣東沿海的茂名、湛江一直到梅州客家人,還有海南,都是平時舉辦外嫁女回孃家的慶典,這個規模不輸一場有規模的婚禮,堪比一場正規的祭祀活動,可以說在全國是最講究的了,海南出嫁女回孃家已成了海南一項重要的文化遺產。
在海南外嫁女回孃家的典禮時間各村都不一樣,都是大家平時約好日子,這個約定全村人都積極配合參與,由全村較有名望的老一輩主持,比較活躍的男性牽頭,按照本次約定的活動程式有序進行。
在這天所有的外嫁女都要好好的畫個美妝,穿比較正式、喜慶並且顏色鮮豔的大紅或大黃色旗袍,也有不穿旗袍的,還有穿其他禮服的,也有穿普通的運動裝的,不過穿相同衣服的人分在同一組裡組成一個小分隊,在離村幾里外就排好隊,緊隨著儀仗隊向村方向行進,在鑼鼓聲中村裡男女老少揮舞小彩旗夾道歡迎,有些地方還請舞獅隊;
村裡八、九十歲的奶奶們一般由專人扶著在村口迎接女兒的歸來,這個進場儀式持續1-2小進不等!
在進村和道路上有各種各樣的歡迎橫幅:“歡迎外嫁女回孃家”、“這是養育你的地方,我的女兒回家了”、“濃情繫家鄉,感激養育恩"、“月是故鄉明,情是父母深”、“歡迎女兒回家,美酒敬貴賓”等,表達了女兒的思鄉之情和對養育自己父母的感恩之心,同時也表現了父母對女兒濃濃的思念之情,單看到這些標語就令人感動的不行。
進村後有一項重要的儀式,就是在祠堂拜祀祖先,由村裡比較有威望的先生主持,先集體跪拜,再分組跪拜(五、六人一組),最後單人輪流跪拜,跪拜時都要敬上香燭,有的村一、兩百人,這項重要的儀式要幾小時才能完成。
最後全村人和外嫁女一起共進晚餐並欣賞文藝節目,有的村多達近200桌,可見場面之大;
不過這期間會拍照料留念,除一張集體合影外,其他都是隨拍,大家盡興就好!
如果大家來海南旅遊,看一場外嫁女回孃家這算是開闊了眼界,海南也應該把這個文化遺產想辦法貢獻出來,讓廣大遊客領略到一項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這是個好的主意吧!最後的文藝匯演
回覆列表
我們家對初二回孃家有很大的講究,最重要的就是要從自己家最長輩的姥姥家開始拜年,依次往下排。走完男方的最長的一代,再走女方的相同的一代。直到把雙方父母親的姥姥家走完,才能到自己的孃家。否則,即便走親戚路過自己孃家的門口,也是不可以先去拜年的。有的夫妻一方或雙方都有奶奶甚至是老奶奶的,等依次走完輪到走自己孃家的時候,已經不是初二初三了。山裡的路遠且不好走,親戚大多都不在同一個村裡,而且我們老家興磕頭,磕頭的時間又必須在每天的中午十二點之前,過了十二點是不能磕頭的,而你去拜年不磕頭在我們老家被認為是大不敬。而且我們老家的規矩是走親戚吃兩飩飯,中午一飩是蒸饃肉菜,第二飩是餃子,吃後一飩飯時間最早也在下午四點鐘了。而且我們老家的人待親戚十分認真、熱情、厚道,無論這個村子裡有多少家親戚,每飩飯你是必須家家都吃到,哪怕是隻吃一口兩口。不然的話人家是會很不高興的。同村有七八十幾家親戚是很正常的,走完也就不早了。所以每天只能走一個村。我們家的規矩初五不能拜年,所以有的人輪到走自己的孃家,已經是初六以後了。
好歹我說的規矩一般是指新媳婦頭一年。過了頭年以後講究就沒有哪麼多了。太老的親戚該扔的也就扔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