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若水日記

    對於中醫,我一直保持中立態度,就是不相信,不否定。

    朋友推薦了中醫,每週三、週日定時坐診,還需要六點多排隊領號。老婆去了一次,覺得挺不錯,我抱著好奇的心理,跟著去了一次。

    坐下,把脈,沒有問任何問題,就侃侃而談。

    別說,還挺神的!

    開藥,只開6天的。我說:要不多開點,每週早起排隊,挺麻煩的。

    大夫說:中醫以調理為主,根據身體情況開藥,怎麼可能一副藥吃到底?

    好吧,瞬間懂得了人生至理。

    每次去醫院看病,開一堆藥,一般吃一、兩天病就好了,這就是對症下藥。就好比學生補物理,透過刷題可以快速提升分數。但是,對孩子長久的學習有幫助沒?其實是沒有,他後面還得繼續補課。

    中醫幹什麼?透過調理,提升我們的身體素質,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就相當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孩子會學習了,養成了好習慣,就不用天天補課啦。

    其實,中醫是不要把脈的,所謂“望問診切”,很多名醫只需要看看你的氣色,就知道癥結在哪裡。

    那麼,為什麼還要診呢?

    其實是做給“病人”看的,讓“病人”覺得認真、踏實。否則,就看一眼,都不用號脈,這錢賺得也太容易了吧,純屬心理效應。

    中醫到底準不準?我不知道,也沒有發言權。但是診斷的原理,應該和教育差不多。

    學生成績差的原因,無非就那麼幾類:態度、動機、方法、習慣等。問問孩子的成績,看看孩子的練習冊,聊聊孩子平時的表現,基本就能夠把孩子的問題說出來,這是老師的基本能力。

    中醫也一樣,身體的問題,也就那麼些,每個問題都有其對應的身體反應。雖然複雜了點,原理就和做題一樣,什麼條件,就對應什麼結論(症狀),現在是有了結論,讓你把條件(原因)找出來,反推回去就行。

    從原理上來說,中醫比西醫的理念要好,一個是藉助外物,增強身體短暫的抵抗力,消滅病毒;一個是透過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增強免疫力。為什麼很多人還是會選擇西醫呢?

    因為,人,都喜歡速成!

    這是人的天性:希望自己的慾望馬上得到滿足。

    為什麼有人喜歡買彩票、賭博,而不喜歡腳踏實地去做事?因為,任何一件事,要想見到效果,都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而賭博、彩票是很快可以出結果的,相當於人生增加了一個快進鍵。

    然而,事實卻是,速成絕無可能!

    三個月的工業雞,和家裡散養的走地雞,魚塘的魚和河裡的野生魚,口感的差別,入口就可以分辨出來。

    再回到看中醫的事情,醫生叮囑每週需要複診一次,根據身體變化情況調整藥方,對於這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沒有哪一種絕對的方法,告訴孩子,只要照做,就能夠成為我們希望的樣子。

    比如說學習,在不同階段,出現的問題是不同的。而且,不同階段,採用的學習策略也是不同的。一個60分的學生,和一個80分的學生,問題絕對不一樣,當孩子從60分提升到80分,他就必須調整學習的方法和習慣,否則,進步的速度就會下降,甚至停滯不前。

    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我們鍛鍊身體的時候,也是隨著鍛鍊的進度,採取不同的動作。否則,只練習單一動作,時間長了,就失去了鍛鍊的效果。

    傳統的文化課輔導,就是開一個藥方給所有的學生,能夠吸收多少,取決於每個人自身的體質。有人吸收得好,進步快,有人吸收能力差,進步緩慢,甚至有可能把身子吃壞。

    所以,在教育這個領域,適合,大於品牌。新東方、學而思作為行業巨頭,教學質量和老師水平肯定高於平均水平,但未必適合所有學生。這也是為什麼兩家巨頭市值加起來,還佔不到整個市場容量的3%。

    教育是個性化的,也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不同階段,需要採用不同的方法。不同問題,對於不同的孩子,處理的方法也不相同。

    未來的教育,一定是朝著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如何個性化?就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學習顧問,根據孩子的情況,不同階段,不同科目,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孩子成長的背後,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幫助孩子和父母,一起成長。

    一群人協助孩子成長、學習,其實就是降維打擊,讓孩子在同齡人的競爭中獲勝,這就是學習力課程的初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花椒可以泡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