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uke的日常
-
2 # 展商視點
日本解封,是繼中國取大重大階段性抗疫成果後,東亞地區抗疫取得成功的又一國家。這對整個亞洲乃至全球防疫抗疫取得全面勝利都將具有重大意義和借鑑作用。
日本抗疫取得成功,既有虛心對“中國方案”、“中國模式”借鑑、學習、“抄作業”的因素,也是其自身綜合努力的結果。
一是日本人一直以來良好的衛生習慣。
凡去過日本的,對這一點都有目共睹。日本人對衣食起居等個人衛生和公共場所公共衛生的嚴苛要求,在此次抗疫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別的不說,只說日本的垃圾分類,其國民行為之自律,社群管理之嚴苛,很多國家都很難效仿。
二是日本人互相交往時掬躬不握手。
這一點其實是學習我們老祖宗的禮儀,但是我們自己卻“拋棄”了。此次疫情中,人們普遍意識到,來自西方的握手禮是一個很不好的壞習慣,極易傳播細菌和疾病。尤其有些人根本不注意衛生,方便之後都不洗手,走出衛生間就與人握手,極不講究。
三是日本人生活的信條是“儘量不給別人添麻煩”。
因此日本人只要一有傷風感冒或不適,就立即戴上口罩,以免妨礙或影響他人。
在日本街頭尤其地鐵車廂內,經常可以看到很多日本人戴口罩。而且日本人不僅不會在封閉的公共場合抽菸,更不會當著女性和兒童抽菸。
基於這些自小和平素就養成的公序良俗,像日本這樣一個在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在此次疫情中竟只有數百人感染、百餘人死亡,並非償來之果,也非僥倖之舉,應是其來有自、一以貫之的結果啊!
所以,樓主的這一問題由此也可見一斑。
-
3 # 歷史的天空歷史的足跡
這個問題其實比較簡單,有錢人對什麼都有好感,比如看見一隻狗,覺得可愛老闆這隻狗多少錢,老闆說5000塊,這麼便宜才5000塊,買了回家後越看不順眼,就丟了其實一個道理。但涉及到日本這個國家就不能用狗來比喻了。為什麼很多人對日本這個國家越來越有好感呢,無疑就是認為日本作為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他們生產的東西一定就是比中國好,他們做出來食物就是中國的要香,看日本人的文化就要中國文化更加的美觀,比如日本動畫現在整在影響年輕一代人們的思想,比如火影啊,海賊王啊,什麼龍貓啊。小編作為90後也是火影迷。但日本這些文化這些東西是哪來的,我們有沒有想過呢?
日本有屬於文化和東西嗎,沒有從來就沒有,連文字就藉助漢字來表達,而文字是一個國精髓的所在,為什麼還要借用中國的東西來表達呢?所以說對說小編對日本談不上好感,但也不針對每一個平凡而又樸素的日本人。
有一些人所謂好感無非就是拿錢去提高日本GDP,提高日本民眾的生活水平,得到日本全面的服務,你拿錢給我,我當然服務好你!這還想不通,那我就沒有辦法了。這不是好感與好感是不沾邊的,日本天天在跟著美國後面說,疫情是中國導致要中國向全世界負責任賠錢,你還對日本有好感,這就是個人立場和個人的智商問題了。
-
4 # snow13849
拋開歷史恩怨,客觀的評價日本文化,我們不得不承認日本人的文明程度之高!
我僅僅去過一次日本。
一週的行程中,我越來越想更多更深層次的瞭解體驗這個國度。但是,我的這種感受只是基於一週淺短的經歷,不免有考慮不周之處。
感受一
對於中國古典文化的儲存與繼承,令我驚訝佩服——包括唐代的寺院建築風格與佛教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我們知道,佛教是由中國傳入日本。行程中,我進過三家寺院。每一座寺院的建築保護得都很完好,環境溫馨舒適,香火也很旺。我深深為朝拜者的虔誠所打動,其中不僅是成年人,還有很多的學齡少年。
感受二
公共設施健全,關注每一個細節,提現了人文關懷。這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廁所的設計。
日本廁所除了我們在國內大型機場廁所裡見到的為殘疾人專門設計的空間和為育嬰父母提供的空間,還有專門為小朋友設計的如廁空間,馬桶的大小也適度做了調整。另外,我在所去過的所有公廁都發現:在每一個獨立的如廁空間裡,都放有消毒液,用於如廁前消毒馬桶。
感受三
迷路了,問路時被熱情的指路人一路指引。指路人先是耐心地用手比劃,之後看著我迷惘的眼神,竟然把我徑直帶到了目的地——這與我在國內的問路經歷截然不同。
感受四
地鐵上,周圍的人都正襟危坐,保持沉默,無人大聲喧譁。專為母嬰、殘疾人和年老者設計的座位沒有被佔用——當時的座位周圍有一些年輕人站立著。
感受五
商場裡擺滿各種設計精巧的生活小部件,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設計者對生活細節的把控和人文關懷。我情不自禁地買了數個:有用於搓蒜泥的,擠壓橙汁的,用於甩乾洗過蔬菜的水分的,還有陶瓷剪子和水果刀等。
以上就是我在短短的七天裡,遊經大板、京都、橫濱、東京四個城市的初淺感受。
-
5 # 行走的街頭詩人
如果拋開民族情節和歷史問題,日本的很多方面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教育:日本在小學很少有考試,尤其四年級之前,持續提升學生對於學習的濃厚興趣;日本學校中午統一配餐,且是絕對按照營養學角度來配餐;日本遊學制度跟我們春遊不同,日本會帶著學生去全方位接觸大自然,甚至連續幾天;誠信、素質、文化課是日本教育的重點,比如我們看到的日本人很禮貌、手扶梯靠右、日本書法等都是從小標配!
精神:因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大環境的影響,日本大部分人對於工作、生活都是持包容態度,在日本跳槽是不誠信的行為,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工匠精神”一詞,源於日本人對待工作的專注和專一,一個賣大米的人一生專注賣大米,日本汽車和摩托車就更不說了!
醫療和政務:想必大家最近去中國政務大廳辦事深有體會,便捷很多了,這就是受日本“一站式政務中心”所影響!而剛剛講過教育和精神的層面,各行各業都非常專注,對於醫療亦是如此,所以日本醫療在全球排名第一位…
當然,日本不是沒有問題,比如很多日本人揹負了太多壓力,如果這種壓力不釋放,長期自責…所以日本自殺者眾多(疫情期就有很多政府官員…);另外日本所謂的工匠精神從另一面說是創新力不夠…看看那些日本的電視機品牌、手機品牌!
個人見解!
-
6 # 軒軒爸爸0925
當被問及“提起日本你會聯想到的事情”時,美國受訪者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戰・原子彈爆炸・珍珠港”的人數最多,中國則以回答“抗日戰爭・侵略中國”的受訪者人數居多,而南韓的多數受訪者則回答“討厭・不愉快・不信任”。
調查結果中各國受訪者對日本的好感度,美國為78.6%,中國為27.8%,南韓為32.3%,英國為69.7%,法國為73.2%,泰國為90.8%。
27.8%,這是中國受訪者對日本的好感度。儘管不知該調查的範圍有多大,但這個比例看上去總歸讓人不太舒服。畢竟是中國——受日本傷害最重的國家,畢竟中國有13億多人口——如果真有27.8%的人對日本有好感,那就是3億多人。這是不是有點讓人難以置信?
這27.8%的人都是些什麼人呢?出於不願把人想得那麼差的心理,我想這些中中國人當中,也許有人只是對日本的環境有好感?也許有人只是對日本的產品有好感?也許有人只是對日本人的“禮貌”有好感?也許有人只是對日本人的“認真”有好感?可是,這些“好感”真的可以壓倒“抗日戰爭・侵略中國”帶來的對日本的“不好感”嗎?如果對這些人來說真的可以壓倒,不是他們自己的問題,那一定就是我們的教育問題。
好感這東西有很大的主觀性,但主觀性不是無源之水,它的一個關鍵之源就是明大義,知國恥。從歷史上看,日本是中國的“世敵”。從現實來看,日本仍然處處與中國為敵。你可以對日本某些人有好感,你也可以對日本某些方面有好感,但對日本這個國家,絕不該有好感。否則,有兩個字可能就離你不遠了。
-
7 # 上醫醫國中醫人下醫病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客觀來說,日本大和民族是一個優秀的民族!
大和民族的性格特點:這是一個具有眾多優秀品質與劣根性並存的民族!
在筆者看來,大和民族忍耐力、服從力和模仿力世界第一。二戰時候的日本能以彈丸之地攻下大半個亞洲,靠的就是服從力和忍耐力。日軍的服從是全世界軍人的楷模!戰敗後,日本以犧牲一整代人的代價重新站了起來。你要知道,那是一整代人的付出,從年輕到老一直做著犧牲,以換取民族的崛起與國家的復興,換成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民族去完成這種事情都很難。 因此,在筆者認為,客觀的講,日本大和民族絕對算得上是世界上優秀的民族!
這是一個具有眾多優秀品質與劣根性並存的民族,大和民族這一非常有趣的民族性,吸引了很多人對其進行深入研究。筆者總結了大和民族的眾多優秀品質,包括強烈的憂患意識、高度的集體觀念、密切的團隊精神以及擅長學習和借鑑。除此之外,他們也有不少民族劣根性,包括熱衷擴張和侵略、狹隘的民族主義以及盲目的愚忠心理。
中日兩國從1972年關係正常化以來,兩國關係一直是波盪起伏,甚至針鋒相對。2006年小泉不顧中國反對堅持參拜靖國神社,中日關係又發生了劇烈的震盪。2007年以來中日關係全面回暖,兩國政府和民眾克服困難走到了互惠合作的新起點上。儘管如此,仍不時傳出不和諧的聲音。
筆者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簡單分析一下日本民族的性格特徵——強烈的憂患意識;高度的集體觀念;密切的團隊精神;不竭的創新動力;擅長學習和借鑑;熱衷擴張和侵略;狹隘的民族主義;盲目的愚忠心理;歪曲歷史,美化侵略的錯誤思潮。剖析上述種種日本民族性的目的在於,冀望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瞭解和處理中日關係。
一,強烈的憂患意識
在日本的小學教科書上,都會寫上類似於“我們的國家資源稀少、國土面積有限”的國情知識,用來引導日本兒童養成珍惜資源的理念。大和民族生存在一個四周環海、面積不大、多山的狹長島國裡,可耕地只佔全國面積的百分之十五,礦產資源又貧乏,且飽受地震、颱風、海嘯等的威脅。這種不利於民族生存發展的自然環境,剝奪了大和民族向大自然索取的權利,若說造物主對大和民族還有一絲憐憫的話,那就是給了它遼闊的漁場,然而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的漫長歲月裡,海洋捕撈是一件風險極大的艱難之事。面對這樣的外部環境,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個人才能獲得生存、發展的條件。因此,這種不利生存和發展的外部環境必然造就了大和民族的團隊精神、創造性和極其強烈的憂患意識。這是大和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高度的集體觀念
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土狹小,資源匱乏,這樣的國情造就了大和人視國為家的集體主義觀念。他們非常注重團結協作,把協作精神置於創造能力之上,發展形成了一種家族似的社會結構。他們在兒童教育中滲透了這種集體主義精神。日本的小學中盛行著一種集體遊戲,即一個班級的同學排成一長排,每個同學把自己的左腳和旁邊同學的右腳捆紮在一起。這樣幾十個同學就連成了一體,任何一個同學要邁出一步,都必須和左右兩側的同學協同進行,而全班同學要想前進一步,更必須統一步伐,如果要跑完一段距離,那就需要高度一致了。為此,每個班級進行苦練,班級間開展競賽、校與校之間開展競賽。日本電視臺每週播放著全國各地小學的比賽實況和優勝記錄排行榜。這種遊戲在潛移默化的告訴孩子們:個人突出只會帶來團隊的不協調和彼此的衝突,最終導致失敗。只有個人融入集體,與集體一致,才能取得勝利。
大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集體本位主義”。這種“集體本位主義”是日本近代快速崛起、現代迅速復興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根源在於大和民族文化及心理上的同質性。古代的日本人由倭人、諸少數民族和大陸移民這三部分人構成,經過長期的相互溝通和融合,在政治、社會、經濟、文化、宗教信仰等的同化過程中,變成了單一民族。這種單一民族共享統一的文化價值觀,具有同質的民族心理。他們願意為集體團隊作任何事情,甚至犧牲個人的生命,他們對國家的堅貞,相信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民族都是無法比擬的。 三、密切的團隊精神
記得很早以前,筆者就曾聽說過這麼一個諺語:“一個日本人是一隻蟲,三個日本人是一條龍”。“一箇中中國人是一條龍,三個中中國人是一隻蟲。”單從這個諺語體會,就足以向世人強烈表達出了大和民族的團隊合作精神。團隊合作精神所凝聚的,則是大和民族的精神:在不利於民族生存、發展的外部自然環境中,把個人融入團體,憑藉團體的智慧和力量來贏得個人的生存與發展。他們團結、協作、同甘共苦、休慼與共。因此,在筆者看來,正是不利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大和民族固有的團隊精神,而且培養了甘願為團隊、民族、國家不計個人得失,勇於奉獻和勇於犧牲,就形成了從古至今的大和民族的民族精神。
在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下時代,生產的糧食尚不足以養活全家人時,為了保證後代的生存和發展,歷史上曾出現過老年人心甘情願地讓兒子把自己送到大雪封山的山林中,無怨無悔地從容死去,從而節約下一個人的口糧,讓整個家庭延續下去。這種自我犧牲精神是其它民族所少有的。為了家庭和團隊、為了民族和國家,從普通百姓到總理大臣都甘願做出自我犧牲的精神,是大和民族固有的團隊精神的體現。大和人這種為了團隊、民族、國家寧可犧牲自己的奉獻精神所形成的民族精神,其凝聚力和推動力是不容低估的!松下企業之所以傲視群雄就是得以於“松下精神”。
正是這種團隊合作精神使自然力在大和民族面前顯得蒼白無力,他們在災難面前表現出的力量最讓人刻骨銘心,永誌不忘。1995年阪神大地震後日本人所表現出來的優秀素質足以令世人震驚。同樣是地震,當洛杉磯發生地震後有人搶劫。在日本,卻連個小小的犯罪都沒有。地震發生後非常缺水,有商店賣水,政府規定一人只能買一瓶。當有些人不知道這個規定而買得比較多的,事後主動把多買的水退回到商店去或送給沒有水的鄰人。地震中還湧現了不少“活雷鋒”,有理髮店為義務理髮,有澡堂提供免費洗澡,有蔬菜店將蔬菜分發給大家。一切災難在日本人的團結精神面前顯得蒼白,這時候,我們才很好地明白團結就是力量的內涵。大和人面對災難所表現出來的雍容的氣質與深不可測的力量值得我們深深地思量。對日本愛也好恨也好,它總有讓你驚歎不已的地方。
四、擅長學習和借鑑
大和民族以其一貫的“拿來主義”形成了特別善於學習和借鑑其它民族的成功經驗,吸收各民族之長,以不斷創新求生存和發展。大和民族公元七世紀,曾全力模仿和學習中國唐代文化,包括建立了中國式的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制度和相應的戶籍制,引領日本逐步進入了封建社會。1853年美國艦隊轟開當時落後的、閉關鎖國的日本,日本人並不把它當作一種恥辱,反而拜美國為師,全面吸收西洋文化,自覺學習歐美工業化文明文化,終於在1868年發生“明治維新”這一劃時代變革。
20世紀50-70年代,日本系統地、大規模地引進歐美各國三萬多項先進技術,然後博採眾家之長,對其進行融合,生產出自己的世界一流的產品。如松下電視機,曾引進300多項新技術,引進所有的零部件,引進線路圖,然後加以綜合利用,從而生產出了世界一流的電視機。類似的做法遍及各高科技產業,形成了2分美國技術+3分歐洲技術=日本技術的體系,搞成功了許多新產品,在技術上和經濟競爭力上取得了優勢,創造了“日本第一”的奇蹟。
學習與借鑑,同時進行綜合創新使大和民族重新站立起來。大和民族無時無刻都在尋找成功的機遇,敢打敢拼,百折不撓,他們的學習和借鑑總是與本民族的實際結合起來,為我所用。無論世界哪個角落,一旦有新思想、新技術出現,它總是不惜代價,甚至不擇手段蒐羅回來,使自己的不斷強大,立於不敗之地。
五、不竭的創新動力
大和民族不僅擅長學習和借鑑,還具有不竭的創新精神,基於生存危機的憂患意識,依靠自主創新增強產業競爭力早已成為日本全社會的共識。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每年新增專利近20萬件,新增專利數連續十多年高居全球三甲,以政府為主導,學術機構和企業為主體的日本自主創新體系可謂碩果累累。
國家非常重視科技創新,為給自主創新體系構建了正確的戰略導向和法律保障,為此於1995年頒佈了《科學技術基本法》,明確提出將"科學技術創造立國"作為基本國策,改變以往偏重引進和消化國外技術、開發應用技術的做法,轉而注重基礎理論和基礎技術的研究開發,用具有創造性的科學技術持續推動經濟發展。 戰後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斷創新形成了獨特的企業經營管理體制。管理體制實現了人員專家化、方法科學化、技術自動化、機構高效率化。將企業主的利益與僱傭者的利益統一起來,調動生產者(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勞資”雙方,共存共榮,從而調和了勞資矛盾。
大和民族的這些優秀的民族品質是值得世界其他民族學習和借鑑的,特別是作為鄰邦的大國——中國,更值得學習和深思,為什麼一個彈丸小國曾經肆無忌憚地入侵中國?大和民族除了以上優秀的民族品質外,其民族的劣根性讓其鄰邦深受其害,也讓人咬牙切齒。
一、熱衷擴張和侵略
侵略和擴張是大和民族劣根性的核心。大和民族具有武士道精神,最富侵略性,他把日本軍民培植成鐵桿的軍國主義者,以便為天皇賣命。他的侵略特點是歷史悠久,殘暴性強,死不悔改。現在的日本,仍然殘存著軍國主義傳統,恪守這個傳統,是愚昧盲目的行為。
明治維新涉及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居於主導的是國家軍事化和新天皇制的建立。日本的現代工業乃至國民的身份都是在戰車的推動下建立起來的。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就開始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為此制定了一個征服中國,獨霸亞洲,稱雄世界的侵略擴張政策——“大陸政策”,並開始實施南進北上戰略。向南侵佔臺灣,以至於菲律賓、印尼、印度,以及中南半島與緬甸,向北侵佔北韓,內蒙,中國東北三省、華北等大半中國。
日本的對外侵略擴張給亞洲近鄰尤其是中國帶來的巨大災難可以說是罄竹難書:1894年發動甲午戰爭,迫使清政府簽署《馬關條約》,割佔臺灣島、澎湖列島;參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在中國國土上為爭奪更多的在華利益進行日俄戰爭;日本侵華戰爭的頂峰是1931年開始持續長達14年侵略戰爭,佔領了大半中國,到處姦淫、燒殺、掠奪,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野蠻政策,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滅絕人性的細菌戰……舉不勝舉!害人者終害己,1945年,裕仁天皇卑躬屈膝地向盟軍投降。
但是經歷了短暫蟄伏的日本軍國主義又要開始抬頭,修改和平憲法,把防衛廳改為國防部,將自衛隊改為自衛軍(實際就是國防軍)。而且公然派兵到海外,武力干涉別國內政。擴張、侵略的本質又顯現出來了,例如派兵到伊拉克。小泉首相也身體力行。他在東京觀看了由著名演員市川海老蔵主演的歌舞伎《信長》時回答記者問說:“戰鬥沒有結束,無論在什麼年代,人註定要與一些東西戰鬥。”
這場演出似乎為小泉吹響了戰鬥的號角。在施政方面,小泉徹底顛覆了日本政治中的妥協原則,做事不留餘地、甚至斬草除根。為了迫使國會通過郵政民營化改革的議案,小泉不顧重重阻力解散國會、提前大選。對於反對郵政民營化的自民黨議員,小泉親自網羅知名人物在相應選區與之競爭,被日本媒體稱為“刺客戰略”。在外交上,小泉也刻意打造自己的武士形象,對靖國神社問題,他如同“看透生死”、寸步不讓,這種態度在日本民眾中掀起了一股股“靖國潮”。
二、狹隘的民族主義
大和民族的人民做事認真,但同時他們狂妄自大,記恨,斤斤計較,他們是真正的矛盾統一體。客觀來說,日本人注重集體協作精神不失為一種優秀的品格。但是,這種集體意識一旦超越人性,就會導致民族主義膨脹。戰前,日本把對外侵略、君臨亞洲、稱霸世界的觀點宣稱為大和民族的使命,鼓吹大和民族是優秀民族,把一個大和民族的利益放到全人類的共同利益之上,主張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
近代日本軍國主義擴張,特別是罪惡的侵華戰爭,與當時日本人整個民族的集體意識的盲目膨脹是不無關係的。日本的極端民族主義在今天又以新民族主義的形式再現於日本社會思潮之中,不斷鼓吹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理所當然地對對其他民族處於領導地位。不斷突破和平憲法、海外派兵和用金錢收買,企圖獲得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等。尤其是韓日兩國的獨(竹)島之爭和近年來釣魚島問題、東海石油問題均表明日本政界在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問題上,帶有軍國主義色彩的新民族主義色彩更濃厚,動作更咄咄逼人,不能不引起周邊國家的高度警惕。
三、盲目的愚忠心理
日本文化的核心就是:“忠”,也是武士道精神最突出的特徵和精髓。大和民族首腦人物——天皇,是神(天照大神)的化身,是神的後裔,是日本人的靈魂,對日本人有絕對權威,日本人民對於天皇絕對忠誠。他們認為他們的民族是世上最偉大的民族,他們遲早會統治世界。由於這種觀念在他們頭腦中根深蒂固,導致他們在二戰期間對世界人民尤其是中中國人民犯下種種不可饒恕的罪行。歸根到底,筆者認為這是由於整個大和民族對天皇的盲目崇拜導致的。在大和民族的觀念裡,集體是一切,個人觀念是可恥的。
二戰期間,日本的“神風敢死隊”駕駛著飛機衝向美國軍艦,日本的平民接到天皇“美中國人要襲擊他們,不能被他們抓住”的指示而紛紛跳崖自盡。為了一場戰役的勝利,大批大批的日本士兵搭上了自己的性命。本來幾千人就可以解決的事情,日本軍隊不惜調動幾萬兵力。這種盲目地執著讓日本付出沉重的代價,不只是士兵,連普通的日本老百姓也搭上了自己的性命。這是一件多麼可悲可嘆的事情!他們並沒意識到生命是世上最寶貴的東西,大和民族深受天皇制度的毒害,連保護自己最重要的東西(生命)的意識都消失了,這是一件多麼令人心酸悲哀的事啊!
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日本大和民族是一個具有眾多優秀品質與劣根性並存的民族。從世間法的角度而言,事物總有兩面性,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如何取捨,則需要執政者的大智慧。倘若日本大和民族能夠沿著積極的國家發展戰略走下去,對推動整個人類文明社會的發展無疑會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反之,倘若大和民族不幸重返過去軍國主義時代,沿著消極的國家發展戰略走下去,對整個人類文明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災難!
最後,藉此因緣,筆者祝願樓主與讀者朋友們,身體安康!吉祥如意! 喜歡我文章的讀者朋友們,記得點贊、轉發、收藏、評論+關注、讚賞(常言道:三寶門中好修福,一粒種子萬粒收。佛寺門中,有求必應。《地藏經》雲:“舍一得萬報。” 佛語諦實,決定不虛!)
-
8 # 看天下風雲123
這是有原因的。第一,中日兩國地位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中中國人在面對日本的心態不再自卑。近20年來中國各方面都在迅速復興,綜合國力已是日本的數倍,我們已成為第二強國,擁有獨立的外交、國防、科技、軍事。看看日本他還不是獨立的國家,儘管科技先進,但是第一他不是獨立的,第二他不全面,中國是一個相當全面的國家,日本就沒有像樣的網際網路企業。這種情況下我們是自信的,日本是恐懼和自卑的,因為他作為亞洲的領頭羊很長時間了,心態很難改變了。想想這種狀態下,中國是強勢的,你道歉不道歉根本不重要。以前,我們不喜歡日本,很大程度上其實是我們不夠強大,現在不一樣了,我對你有好感,因為你對我夠成的威脅有限。
第二,日本保留了大量中國唐代禮儀,我們瞭解日本很大程度上是瞭解自己。日本的和服、禮儀、建築、語言深受中國影響,日語裡面有大量的漢字,給我們一種文化親近感。我們經濟地位的提升,越來越想要體驗自己文化和習俗,我們國內其實做得不夠好,去日本是個不錯的選擇。日本的服務也是很到位的,很多中中國人到日本後覺得,在日本消費心裡面高興,感覺自己是一個人,所以有好感。
第三,日本文化宣傳做的好。像日本的漫畫、飲食、色情等等,影響深入全世界。文化宣傳讓日本的旅遊業成為了支柱產業,這方面我們要向日本學習。我們中國文化給外中國人的印象就是美食和功夫,其他的沒了,我們需要反思
第四,日本現代化程度比我們高。首先,日本的生態環境做的比較好,大家看一些視訊就知道,下水道排出來的水可以養魚,我們國家還在處理汙染建設良好生態的時候,日本這個階段已經過去了。其次,日本的食品安全和監督保證做的好,這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日本人對事物有一種敬畏感,從不浪費。再次,日本的社會公平做的好。在日本大多數職業收入差不多,年輕人剛剛入職月薪20萬日元,到三十歲變成30萬日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這一點是中國未來需要解決掉的,否則社會不穩定。最後,日本的製造業在高階,我們的不是啊。在現代工業中,關鍵的基礎材料和高階的零部件有相當一部分被日本控制,由此獲得了超額利潤,大量隱形冠軍企業被日本控制。對於中國來說,我們必須要重視製造業,重視數理化人才的培養,保持高額的科研投入,不要過度金融化,政府要刻意扶持一些高風險的小型科研企業。無論如何製造業是根本。
-
9 # 好書與君共勉
日本,一個對大多數中中國人來說情感複雜的國家。但並不能簡單認為對日本有好感就是一件壞事。
對日本產生好感最直接的來源,我想到過動漫是“罪魁禍首”。日本動漫暢銷全球,風靡中國,這不僅是日本動漫產業發達可以帶來經濟效益那麼簡單,更是日本國家軟實力的輸出。藉助對動漫人物劇情的設定,趁機傳播他們的文化價值。換句話說就是在無形之中培養大量的“日本迷”。這些“日漫迷”們對日本的所有印象幾乎都來自於動漫中的日本。宮崎駿畫風一樣的美好國家、聲優般動聽的日語、表面上謙謙自卑的日本禮儀文化。頭腦裡的日本渾然一“二次元”國家。加上國內抗日神劇的神助攻,無數的快樂肥仔潛意識裡價值觀和精神被“日本化”。從此“日漫迷”成了“日本迷”。
我身邊就不乏這樣的例子,對我舍友來說日本是他們心馳神往的櫻花國度,時常幻想著自己穿著和服還有木屐竄梭在日系的“京都”“神戶”裡,沉醉在二次元世界裡無法自拔。我想,對日本充滿好感的本身不值得評價,但是建立在動漫世界的日本印象,以及對自己國家近代史,傳統文化的無知上的“日本好感”是可悲的。
日系畫風
自古以來日本與我大中華就是一衣帶水的鄰邦,我們在強盛的封建王朝時期,日本“好學生”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近代歷史以來,中日之間的種種摩擦以及日本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給中華大地帶來了深重的苦難,這是每一個真正的中國都無法也不敢忘記的。所以,總給人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但是理智的人都應該意識到日本普通民眾也是軍國主義的受害者。宮崎駿的電影《螢火蟲之墓》更是深刻揭示了這個道理。
螢火蟲之墓劇照,兄妹二人因父親參戰杳無音信,母親病逝後,兄妹二人成了人性自私和戰爭苦難的受害者。
-
10 # 張139558534
我們對於日本的態度,取決於日本自己。過去,中日關係曾經出現過多次波折,也是日本方面出現問題引起的。前些年出現的大的動盪,甚至國內多次出現示威遊行,抗議日本方面的倒行逆施,都是因為日本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歷史問題和釣魚島問題,企圖重新樹立日本東亞稱霸的形像,妄圖再現當年軍國主義的舊夢。這當然是中中國人民絕對不能容忍的!也是中日矛盾出現的核心問題,別的沒有。
前幾年開始,日本終於認清事實,不在堅持參拜什麼神社,也不在鼓吹軍國主義言論,雙方關係得到改善。這次疫情爆發,在同一時間,日本從上到下體現出真誠,幫助並鼓勵我們的抗擊疫情。而隨後,我們也幫助支援他們的抗擊疫情和提供物資援助。總之,雙方合作是充滿著友誼。實際上,中日友好合作,對於日本是有利無害,大大有利自身發展前景。因為,並不存在中國發展強大,就能威脅日本安全。因為日本畢竟是島國,用我們話說彈丸之地,沒有爭奪的價值,實話實說。但對於中國大陸,從日本幾輩子人先前的設想,到二戰時期日本的直接侵略,都是在實踐發展的。而且,日本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人,夢想著重走這一條路。這不能不使我們提高警惕!所以只要日本真心放棄這種狂妄野心,雙方友好是可以保障的。中國發展前景遠大,目前只有東部基本上開發出來,中部的部分地區在開發,西部大部分地區有待於開發。這些光我們國家自己還真不夠,日本作為技術資金企業方面優勢,完全可以共同合作發展,壯大自己產業,何樂不為呢?在雙方共同建設下,完全可以共同獲利。這就是互利共贏戰略!
但日本仍然有相當部分的人,對此沒有清醒認識。他們沒有自知之明,仍然認為自己是什麼亞洲最聰明,什麼大和民族最優秀,真是夢囈中話語。其實,日本再聰明,人口不算多,一億多些,國土狹小,無法施展。但我們天朝不同,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多少年沒有變化吧!而且人口是日本10倍多,就算聰明的比例明顯低於日本,那麼群體個數也要超越日本好幾倍,這,總沒有問題吧。最主要回旋餘地大,經濟也好,社會發展也好,我們都有充足的地域來實踐,來發展,不像日本轉幾圈就掉海里了,太沒有餘地了。因此,日本真心合作,會有好果子吃的。否則,真的較量起來,就不是日本,這麼簡單了,而是舊帳新帳一起算,過去你們祖上欠的也要償還,什麼後果當然自己應該知道。那時我們不會客氣,也不會寬容。畢竟寬容多少次了既然不存在感化問題,當然只剩下消滅的問題了。這點日本也應該知道!
日本當前有幾大難題,經濟發展需要配合中國經濟發展大戰略,那麼日本企業都會有生機。而且雙方互通有無,應該說有基本條件。至於日本真要學美國,什麼自己掌控應有製造業、核心產業,那麼要看日本自身有那份條件嗎?美國是要和中國對抗,日本考慮也加入對抗嗎?可不要學老特,那是腦袋壞掉的。只要積極加入中國經濟發展,日本將能重新振興自己產業。至於日本其他問題,當然都是需要我們國民真誠協作的。如旅遊業,當然我們這還是會成為日本的產業支柱,東京奧運會,也是會積極配合參與。總之,日本只要真誠友好,問題都會不是問題。
回覆列表
1.適合居住。日本為旅遊勝地,風景優美,居住成本的低廉和居住環境的優美,在當今發達國家中都首屈一指。
2.子女教育。日本實行真正的從小學到中學的義務教育,書本和文具都免費。
3.醫療保障。日本實行全民免費醫療,無論是公民還是永久居民,都可以免費享受一流的醫療服務。一生永無“看病難和看病貴”的煩惱,而且醫療裝置和服務態度一流,切實保障病人的身體健康。
4.自由出入。手持日本護照,可以自由出入世界上全部的發達國家和絕大多數的其它國家,免去了簽證之苦,成為真正的、自由的“世界人”。
5.撫育後代。以家庭為核心的日本實際上鼓勵生育,不僅提供小孩所需的“牛奶金”,而且還給生育的父母提供帶薪的假期。
6.頤養天年。退休後,不僅開始享受工作時積累的日本年金,而且在一定年齡後,還有可能得到政府年老金補貼。如果擔保父母日本,更可以使他們享受到免費的醫療保健服務,免除晚年醫療負擔。
7.商業環境趨好,鼓勵移民緩解人口短缺。日本已經步入老年化社會,勞動力缺乏及人口下降,日本政府最近研究 在每年將需要20萬移民,來增加勞動力和增加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