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Online123

    在醫學、生物科學界,存在著一條“用進廢退”的基本法則,即:人體的各種生理功能越是被充分使用,該功能就會得以增強或保持長盛不衰;反之,如果長期得不到使用,則該功能就會逐漸萎縮、弱化、衰減。在資訊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似乎感知到了這種“威脅”,比如說,近期熱議話題:GPS導航真的會“使海馬體退化”,讓人變傻嗎?

    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必須從海馬體本身,以及GPS的功能上出發。

    首先,海馬體其實是一個存在於大腦深處,能幫助我們確認當前所處位置的器官。在繪製地圖和GPS出現之前,海馬體就已經進化出獨特功能來幫助我們在現實世界中導航。現在,科學界懷疑,我們正在破壞這個器官。

    據英國《每日郵報》宣稱,英國皇家導航研究所專家大衛·巴里近日表示:人類在數千年的進化中本已形成對周遭環境的敏銳感知,但這種本能很可能因過度依賴高科技導航工具而喪失殆盡。並且,英國倫敦學院的研究人員還在倫敦市中心開展了一場駕駛模擬對比研究。

    他們為24名志願者進行腦部掃描,併為一部分人規劃固定路線,另外一些不做路線要求。研究表明,人們在認路過程中,跟隨GPS導航系統的駕駛員在大腦的這些領域看不到額外的活動,而那些沒有被指定路線的志願者,大腦在面對各種岔路口的過程中,思維異常活躍。簡單的講,他們認為:每天長時間使用GPS,可能會影響海馬體的活動。但也有一些網友打趣道:“我丈夫55歲就老年痴呆了,他從來不用導航工具,這怎麼解釋?”看似玩笑的追問,卻引發了更多思考,比如說,GPS到底“取代”了海馬體的哪部分功能,又對其有著怎樣的影響呢?

    為此,記者採訪了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大腦導航的神經學家凱特·傑弗裡(Kate Jeffery)。傑弗裡認為,當人們儲存記憶時,實際上是把不同的記憶片段儲存在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這些記憶空間可能在海馬體中,也可能在其他部分。所以海馬體會跟蹤所有這些東西的位置,為你提供“索引服務”。並且,科學界還沒有完全瞭解其中機制,不知道這一切如何發生;當你的大腦進行檢索時,它可能涉及海馬體,可能也涉及到前額葉皮層。

    並且,更值得關注的是:GPS可能已經取代了海馬體正常功能的一部分,但這個部分非常小。除了導航,我們在走路、思考、查閱以及回憶時都需要用到海馬體。所以,傑弗裡認為:新興導航技術是否對海馬體產生影響,仍不能蓋棺定論,更不用說使其退化。

    但可以確認的是,我們的大腦似乎更喜歡“活躍”“忙碌”起來,而且“用進廢退”的基本原則在其他器官、組織上(比如肌肉),是同樣適用的,適當地進行鍛鍊還有有益無害的!

  • 2 # 贏銷參謀

    只需要細想一個問題:在使用GPS的時候,你覺得是你在操控GPS導航,還是GPS導航在操控你?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是GPS在操控你吧?你可以說,那GPS也是人開發出來的呀,所有的人工智慧都是人開發出來幫助人類的,但那是你開發出來的嗎?

    這就涉及到一件事,假如當你開車的時候有GPS教你怎麼開,購買東西的時候有推薦機制為你推薦你想要的產品、吃飯的時候也有系統排名告訴你吃哪一家的人多,甚至以後你結婚選物件的時候,會有比你自己更瞭解你自己人工智慧幫你分析,哪個物件更適合你,會讓你幸福...

    我說的這些是不是都可以實現甚至已經實現的?而且在選擇自己記下每一條路線和聽GPS上你選擇了哪個?或者說哪個才是更好的選擇?是GPS沒錯吧!

    人工智慧和普通人,到底最後誰才是被“操控”的機器人?我要這大腦,有何用?

  • 3 # 壹壹生態

    現在出行只要去一個不熟悉的地方,都離不開手機GPS導航,這不能說是人腦“退化”,而是科技應用對人類生活方式產生變化。無論出行方式是駕車、公交、打車、甚至步行、腳踏車、電動車等等,有了GPS導航,不會擔心找不到地,只會擔心手機沒電!

    站在原地找不到東南西北,掏出手機開啟GPS,跟著指標轉一圈就能找到方向。

    跟朋友約在一個沒有去過的地方,對方只要把定位發過來,位置、距離、用什麼交通工具、到達時間所有的資訊都能立馬獲取,提高了溝通的效率。

    長途開車,在導航上自動給你提前提示你距離目的地的路線選擇,提供道路擁堵情況提前做好避讓擁堵的路線選擇,下一個路口在哪裡拐,哪裡有高速服務區,GPS導航是現代人出行保駕護航的法寶,人類視乎對他已經產生依賴,但不是變傻,反而可以騰出更多空間和新色關注更重要的事物,提升生活質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介紹俄羅斯大自然或生活方式的有哪些書或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