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蒙元從元世祖忽必烈開國號元到元順帝退出中原不足百年,蒙古鐵騎也突然沒有了無往不利的戰鬥力,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蒙元快速衰落?

13

蒙古

回覆列表
  • 1 # 閉上嘴看世間

    大家好,如果想聽胡說八道,請看別人,如果想知道真正歷史,請跟我來。

    元朝是常年互相爭奪汗位,跟另外四個汗國,互相廝殺多年,崩潰的!後期元朝更是蒙古各部落互相形成軍閥混戰。

    蒙古帝國分為,括我們熟知的元朝、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兒汗國和窩闊臺汗國,統稱蒙古帝國。

    我們熟知的忽必烈,在建立元朝之前就跟阿里不哥爭奪汗位。最後忽必烈在中原建立元朝。

    1271年,忽必烈依據漢法,建國號“大元”,全稱“大元大蒙古國”。四大汗國直至1304年元成宗時期,才一同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

    事實上,蒙古以中國北方沙漠,分為漠北蒙古,漠南蒙古。這就是為什麼蒙古國獨立,內蒙沒有獨立,因為漠南蒙古的喀喇沁,科爾沁。自努爾哈赤時期就互相通婚. 然後一起統一蒙古諸部。

    元朝時候,蒙古分很多部落組成,分為塔塔爾、泰赤烏、蔑兒乞、乃蠻、克烈、汪古部、尼倫,迭列斤,內鬥十分厲害。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就開始跟阿里不哥長達4年的互相征戰。

    阿里不哥死後,海都繼位窩闊臺汗國,海都繼續與忽必烈交戰。

    忽必烈死後,海都繼續與元成宗交戰,直到海都於1301年2月去世。

    1310年元武宗時期,與察合臺汗國瓜分窩闊臺汗國。

    元朝的滅亡是因為,當朱元璋,陳友諒,在江南起義,而王保保反而不遺餘力地參與元朝內部征戰。

    當時元朝所依靠的地主武裝有兩支,分別是察罕帖木兒、擴廓帖木兒父子與答失八都魯、孛羅帖木兒父子。

    元順帝和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的征戰。

    1364年再次命擴廓帖木兒討伐孛羅帖木兒。

    之後元朝內部,開始軍閥混戰。

    而對於起義軍,元朝內部軍閥更願意消滅同為蒙古另外軍閥。元朝內部互相征戰時,元註定了。退出中原

    一直到1368年,朱元璋都稱帝了,擴廓帖木兒才擊敗蒙古軍閥貊高、關保。

    明軍都已經渡黃河,有人則提醒擴廓帖木兒說:“朝廷開撫軍院,步步要殺丞相,乃要勤王?我駐軍雲中,觀其成敗為計耳!”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閏七月二十六日,擴廓帖木兒統領勝利的最後大軍,自晉寧移駐冀寧。兩天後,元順帝及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等人棄大都而北走。八月二日,明軍入大都,也就是北京。元朝亡。

    元順帝於1368年退到漠北,歷史上稱“北元”。明朝時期分成韃靼、瓦剌。然後又開始互相征戰。一直到努爾哈赤跟漠南蒙古,也就是現在內蒙互相通婚。然後一起統一蒙古諸部。

    大蒙古國征戰過程中不斷吸收優秀的其他各民族將領來充實蒙古軍隊,尤其是大量地提拔任用回民和漢族將領。到蒙古帝國全盛時期(忽必烈滅南宋後),漢族將領的數目已經超過蒙古帝國所有將領數目的一半。

    為什麼元朝是中國歷史?

    忽必烈是在很多漢族將領文官推舉之下建立元朝的。

    元朝《元典章》中的《建國號詔》中可見元朝統治者多次稱大元為“中國”:

    至元二十七年,帝怒,欲再發兵,丞相完澤、平章不忽木言:“蠻夷小邦,不足以勞中國。張立道嘗再使安南有功,今復使往,宜無不奉命。

    元仁宗延祐元年,右丞相鐵木迭兒奏:“蒙陛下憐臣,復擢為首相,依阿不言,誠負聖眷。比聞內侍隔越奏旨者眾,倘非禁止,致治實難。請敕諸司,自今中書政務,毋輒干預。又往時富民,往諸蕃商販,率獲厚利,商者益眾;中國物輕,蕃貨反重。今請以江浙右丞曹立領其事,發舟十綱,給牒以往,歸則徵稅如制;私往者,沒其貨。”

    元惠宗至元元年,徐世隆奏:“陛下帝中國,當行中國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廟。”從之。

    至元二年有日本僧告其國遣人刺探國事者。鐵木兒塔識曰:“刺探在敵國固有之,今六合一家,何以刺探為。設果有之,正可令睹中國之盛,歸告其主,使知向化。”

    “諸下海使臣及舶商,輒以中國牲口、寶貨、戎器、馬匹遺外番者,從廉訪司察之。

    克柳切夫斯基和他的學生認為俄羅斯的統一,蒙古至少有一半功勞。另一位歐亞主義哲學家特魯別茨科伊在他的經典著作《論俄羅斯文化中的圖蘭成分》指出莫斯科要感謝蒙古統治,俄國在消滅喀山與阿斯特拉罕後才成為強國。莫斯科公國的貴族就有20%曾與蒙古人通婚,莫斯科公國政府的制度也是蒙古式的。從本質上說,俄羅斯是一個東正教蒙古國家。俄羅斯人的日常生活深受蒙古影響,有大量蒙古語借字、郵政、稅收、衣服也受蒙古影響,軍制與法制是從蒙古學的。俄羅斯人也被圖蘭化。

  • 2 # 視野淺談

    如果要詳細解讀蒙元為什麼會敗退中原,那不得不說說北韓半島。為什麼要說北韓半島呢?因為現在的南韓人,總是想改寫他們的歷史,否認曾經是中國的藩屬國,那元朝把北韓半島欺負成什麼樣子了?我有責任告訴現在的人!歷史是無法改變的!

    公元1279年春夏,蒙古大軍追到廣東,南宋最後一支軍隊在崖山海戰中全軍覆滅,宰相陸秀夫揹著八歲的大宋天子趙昺自殺殉國,立國三百多年的趙宋王朝宣告滅亡了。

    由此,蒙元徹底的一統中國,漢人再無寸土,上億漢人盡做亡國奴!

    公元1230年左右,為了逃避蒙古大軍的侵犯,高麗權臣崔怡挾持高麗王從首都開京遷都江華島,改江華島為《江都》,由此開始了高麗王朝四十年的‘江都時代’。

    在江都時代,蒙元大軍曾經五次侵略高麗,動輒屠城,光是在鐵州、平州就屠殺了十幾萬高麗百姓。而高麗君臣的對策就是躲在江華島維持小朝廷。對蒙古人在領土內的燒殺搶掠不聞不問的當鴕鳥!

    靠著蒙古人不習水戰,加上蒙古人的主要精力放在滅西夏,滅金,西征,滅南宋上面無月盡暇東顧,高麗競然熬過了最危險的滅國時期!

    在這期間,一直主張抵抗蒙古的權臣崔氏敗亡,統治高麗百年的‘武臣政權’結束。高麗王重新掌握大權。

    高麗元宗和忠烈父子兩代高麗王,採取了和崔氏截然不同的對元政策,轉為全面屈服蒙元,滿足了蒙元的所有要求!

    在取得蒙元保留高麗社稷的承諾後,高麗君臣終於把王廷從江華島遷回開京,‘江都時代’結束了!

    高麗放棄了廟號和年號,奉元朝為主,徹底的淪為元朝的傀儡政權。忠烈王不但迎娶忽必烈的女兒為王后,還承諾世世代代的高麗王都要娶元朝宗女為後,變成了元朝的‘駙馬國’!

    元朝乾脆把高麗劃為‘徵東行省’,封高麗王為大元‘徵東行省’丞相平章政事,從法理上把高麗變為元朝版圖的一部分。所以,此時的高麗連藩屬國都算不上了,其實是元朝的諸候國!

    多疑的忽必烈仍不放心高麗的‘忠心’。

    政治上,元朝派遣大量的蒙古人充當‘達魯花刺’,在高麗朝廷和地方為官,監督掌控高麗政權。

    軍事上,不但在首都開京駐紮蒙古精銳‘探馬赤軍’,還在北方設定雙城總管府,管制高麗,更將包括西京平壤在內的北方領土劃為元朝直接統治!

    忠烈王,王春,此人一生十幾次去元朝向主子忽必烈表達自己的忠心,他在當高麗太子就作為人質留大都,滯留元大都的時間很長,變成‘哈蒙’。他繼承王位後,主動剃髮易服,更改官制,悉尊蒙古!

    忽必烈的第一次東征日本,同行的高麗士兵數萬人遭遇颶風,無一生還!

    兩年後,再次東征日本,徵調高麗幾十萬民夫,收集糧草。忽必烈東征大軍,在海上再次遇到了風暴,全軍覆沒!

    在元朝,除了蒙古女人,其它各族的女人初夜權,是蒙古保長肆意妄為的行為!大肆凌辱良家婦女!

    由此,吏治腐敗,剝削慘重,酷吏橫行,貪腐聳人聽聞,無數的冤案觸目驚心!

    大元朝開始時,人口有一億三千萬人,紅巾軍起義前全國各地,總人口已不足八千萬了!中國所有的朝代中,只有元朝是人口負增長!

    由此可見,蒙元貴族的統治有多殘酷的事實,這個是因為蒙元其實是半奴隸半封建統治,具有濃烈的部族政治色彩,大小蒙古族等同於奴隸主,視百姓田土為私產。

    淮河之北的天地,幾乎盡為牧場,昔日良田,都成為了荒草之地。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倒斃在路邊和荒草中的屍骨,簡至數不勝數,顯然,這個是屠殺的!過了淮河到了江南,雖然水田還處處可見,可是很多村莊都是一片廢墟,城鎮中處處可見乾涸的血跡,很多腐爛的屍體,都沒有人收拾!……死屍枕藉!

    這就是大元朝?這應該是人間地獄!臨安城中多是蒙古人和色目回回!

    原本繁華無比的煙雨江南,一片愁雲慘霧,破敗不堪。但似乎並不影響蒙古官人和回回老爺的∴∴奢侈生活!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慘的年代,也是史書最不願意記載的歲月!這是中華民族最黑暗的時代!

    歷史不能只是讀過就行,應該記住中中國人民在歷史前進中的苦難!

  • 3 # 於旭澗

      元朝在中國歷史上絕對是一個十分奇葩的朝代,它的奇葩不是某一點或某一方面,而是幾乎貫穿於它的上上下下、前前後後。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很多人將蒙古帝國和元朝混為一談,其實蒙古帝國的版圖要比元朝大得多,而所謂的元朝,只不過是組成蒙古帝國的眾多汗國中比較大的一個而已。

      需要認識的一點是,忽必烈創立元朝時,整個蒙古帝國已處於嚴重的下坡路上,甚至可以不太誇張地說,元朝已是蒙古鐵騎的窮圖末路。但談到元朝,絕對不能將其和蒙古帝國割裂開來,而必須將其作為一個整體來分析。強調了這一點,我們再來看看為何元朝僅僅經歷了不到一百年便迅速衰敗下來。主要原因有幾點:

      一、窮兵黷武,國力嚴重虧空,元朝政府又不重視生產,使得國力迅速衰敗,百姓怨聲載道。

      縱觀整個蒙古帝國的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從鐵木真起兵開始,先後統一漠北,殲滅金國、西夏,西征花剌子模,將戰火一直燃燒到了現在的克里米亞半島。在成吉思汗去世後,蒙古帝國分裂,元朝卻依然保持了強力對外擴張的節奏,又先後進攻日本、緬甸、越南、爪哇,卻無一勝績。這些戰爭嚴重消耗了元朝國力,到其執政後期卻又因為貪圖享樂,軍隊很快失去戰爭力,使其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迅速衰亡。

      二、蒙古帝國過於重視軍事擴張,國家機構建制並不健全,沒有完整的治理休系,元朝建立後依然沒有徹底解決這一問題,使得政局混亂,國力爭鬥不止。

      在成吉思汗執政時期,蒙古帝國做出了最最奇葩的一個決定。他沒有實行從秦始皇開始行之有效的郡縣制,而是恢復了一千多年前的分封制,從作出這一決定開始,就決定了蒙古帝國不會是一個很太平的時代,同時也就註定了成吉思汗去世后帝國會迅速分裂,他的兒子們征戰不休。元朝政府雖然沒有很明確地進行分封,但其模糊的政體使得國內混亂不堪。

      元朝時,為了繼承遊牧民族的傳統,元政府實行“退耕還牧”政策,將中原大批肥沃的良田毀去,改造成草場放牧。這種不切實際的政策不但造成民族矛盾加劇,還使得糧食生產遭受毀滅性打擊,造成元朝時災害不斷、饑荒頻發。

      三、軍隊管理上存在嚴重問題,軍戶制的實施使得軍隊難以保持強大的戰鬥力。

      從成吉思汗時期開始,蒙古帝國便一直採取軍戶制。所謂軍戶制,是指將一部分百姓劃分為軍戶,專門出人當兵,但會在賦役上給予豁免或優待。戰爭來臨時,由軍戶出壯丁。蒙古帝國的軍戶制還有一個非常奇特的地方,就是所有的兵器馬匹由軍戶自行解決,這就造成了軍隊構成參差不齊,戰鬥力極強整合,在順風戰時這種矛盾可能還不突出,但一旦陷入逆境,就極易造成全線潰敗。同時,軍戶制的施行還使得普通百姓的賦稅壓力大大增加,造成民怨沸騰。

      四、從文化上說,元朝政府並不重視文化發展,信仰更是十分混亂,也是其短命的重要原因。

      雖然蒙古帝國和元朝時期東西方交流的加強客觀上使文化交流更為頻繁,這一時期也確實出現了元曲等民間通俗文化形式,但不得不說遊牧民族出身的蒙古貴族並不重視文化,國家的教育也完全沒有重視起來,使得一旦進行執政中後期便很快失去了文化傳承能力,執政能力大大下降。

      從崇教信仰上來說,蒙古貴族大多信奉薩滿教,其信仰的目的也不是為了追求心靈寄託或是提高個人休養,而是為了占卜凶吉,追求長生不老。雖然成吉思汗也曾經一旦十分重視道教,但其目的同樣是為了追求長生。缺乏信仰使得元朝的風氣並不好,貴族間爭鬥不斷,內耗加劇。

      五、沒能很好地解決蒙漢關係,造成民族矛盾突出,蒙漢關係異常緊張。

      這裡借用一下我在其他一篇文章裡的內容,元朝政府從一開始就沒能處理好民族問題,使其始終處於激烈的種族矛盾。

      元朝初年,蒙古統治者大量屠殺漢人,造成了元朝政權從一開始在漢人心目中就是妖魔化的。後來又將人分為四等,最高是蒙古人,其次是色目人,第三才是漢人,第四是所謂南人。漢人殺蒙古人要全家償命,而蒙古人殺漢人卻只需用一頭驢抵命。漢人不得持有武器,幾家合用一把菜刀,不許擁有馬匹,也不許集會。漢人不得任高階官員,無論何官職,正職一定是蒙古人,漢人最多是副職,這就造成了不善治理的遊牧民族手握大權卻無所作為,有才華的漢人得不到重用,國內政局始終是一片混亂。

      另外,最奇葩的規定是,蒙古保人擁有領地內新娘初夜權。想想就要捂臉,中中國人向來重視貞潔,這條規定直接讓所有男人戴了綠帽子,這誰受得了?所以,元朝政權只存在了短短數十年,起義軍一來就牆倒眾人推,很快便倒臺了。

      不得不說,後來滿清政權統治中國的時候,就是吸取了元蒙的經驗教訓,最大程度上調和了滿漢關係,才便得清朝政權延續兩百多年,期間還出現了康乾盛世。

      六、遊牧民族的個性使得皇族非常好鬥,整個元朝時期都爭鬥不斷,內耗嚴重。

      如果說整個蒙古帝國的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那整個元朝的歷史就是一部內鬥史,中期更是遭遇了皇位繼承紊亂,政變頻發。本來國力就不強盛,又被內耗所拖空,所以短短几十年便走到了末路。

      七、遊牧民族在中原缺乏歸屬感,一旦遇到無法應對的局面便會舉國逃逸。

      在元朝大勢已去後,元順帝妥懽帖睦爾便將太廟牌位全部打包,帶著太子、后妃與眾大臣一起逃難,逃往當年成吉思汗起兵的地方,或許在他們心目中那裡才是他們真正的故土。

      這似乎是遊牧民族在中原的政權一個通病,在失勢時便往當初祖先起兵的地方逃亡,元順帝如此,後世的滿清末代皇帝溥儀也如此。比比那位不惜以身殉國吊死在煤山的崇禎皇帝,至少從氣節上這些異國君主還真沒辦法與其相提並論。

      綜上所述,無論是蒙古帝國還是元朝,縱然其鐵騎可以橫掃亞歐,但其統治從一開始就是混亂的,充滿矛盾的,也就註定了其短短几十年便會滅亡的命運。

  • 4 # 龍眼9555

    我們現在普遍看到的元史基本都是參考明朝編寫的《元史》而來,那麼蒙古人在元朝後期戰鬥力衰落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可能是由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但是如果分析一下蒙古人的社會關係和發展歷史,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也許再加上怎麼幾個因素。

    一、在成吉思汗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時候,蒙古人的社會依然處於奴隸制社會,還遠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管理體制,還是奴隸主和奴隸主之間的聯盟關係,聯盟最高統治者是最大的奴隸主,靠血親分封維持著統一的聯盟關係,一旦維持奴隸主們共同推舉並認可的紐帶、最強大的奴隸主沒有了,在力量同樣強大的接班人中就會出現不滿和不公的思想,這種靠血親力量維持的多巨頭組成的聯盟關係就會分崩離析,這種聯盟關係其實在匈奴人的興衰歷史中也可以看到,在惡劣環境中生存的遊牧民族為了生存需要互相幫助,尤其是血脈關係是最可靠的聯盟關係,可是一旦這種血脈關係被不同種族母系血脈稀釋以後,各個新生的奴隸主為了獲取最大的利益、期待擁有更大的權利和土地,在這些物質和權利的誘惑之下,餘存在身體裡的血脈聯絡已經表現的不在是主要的紐帶,這也是為什麼到了蒙古中、後期,最高統治者被頻繁的更迭,各蒙古汗國都在發生著叔侄、兄弟相殘的宮斗大戲!從此蒙古其實就再也沒有真正的統一過,最後幾個汗國連宗教信仰都是各取所需,失去了最終統一的可能。

    二、縱觀中外歷史中一個種族對其他種族的統治,最成功是文化層面的統一,最著名的就有我們東亞的儒家文化和其他國家的宗教文化統一,最能引起社會動亂的就莫屬等級制度了,蒙古人建立元朝後在中原大地上實行的等級制度,把不同種族強制劃分為四個等級,本身就已經埋下了滅亡的種子!說到蒙古人把不同種族劃分等級就讓人聯想到印度,現代人對印度的等級制度認為是遠古時代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後開始按種族劃分等級,其實在印度次大陸歷史上就沒有出現過統一的國家,歷史上控制最大國土面積的是印度最後的王朝莫臥爾王朝,莫臥爾王朝的統治者就是泛蒙古人的後裔,之前的印度都沒有統一過,印度次大陸那麼多的小國和土邦都在實行等級制度?不敢輕易相信,但是在印度次大陸建立的這個最大的王朝莫臥爾王朝確實是實行了等級制度,到底是蒙古人向古印度學習了等級制度?還是泛化的蒙古人給印度次大陸帶去了等級制度?在這裡打一個問號!元朝末期殘酷的等級盤剝讓漢族人無法生存下去,這就出現了傳說中的正月十五殺韃子的起義,漢人原本就比蒙古人多,加上蒙古人分散到了歐亞各地而且因為爭奪繼承權而互相攻伐,元朝啟用漢臣也因為受到蒙古人的排擠,在起義軍的進攻下分分起義,元朝在這個時期已經是內外交困的境地,那還有力量抗衡拿起木棒、拿起農具的起義洪流。

  • 5 # 能飛絕不跑

    其實很簡單,因為蒙古屬於遊牧民族,遊牧民族打農耕軍事肯定強太多了!騎馬的打耕田的七三開不過分吧。

    蒙古鐵騎可以橫掃亞歐大陸根本上是遊擊的精髓就是邊打邊跑,打不過跑別人也追不上阿。

    蒙古鐵騎在當時確實戰無不勝沒什麼弱點,

    但是元的滅亡和蒙古鐵騎強不是必要條件

    分析:

    第一,蒙古除鐵騎外相對於被它滅的宋沒一樣拿的出手的!

    第二,被一個各方面落後自己的蒙古民族統治漢人怎麼甘心服氣?

    第三,低等文明統治高階文明必將被高階文明同化,所以統治階級怕導致統治更加嚴厲反抗自然會發生。

    第四,蒙古鐵騎打江山在行守江山不行!太依賴可汗。

    後人說崖山之後無華夏,今天看來蒙古鐵騎對亞歐文明是摧毀倒退!

    如果沒有蒙古鐵騎的入侵,打斷了宋朝新興經濟萌芽和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也讓中國錯過了後面很多文明和改革!

  • 6 # Windygao影視

    敗落的原因主要有四點:

    1.元朝中央並沒有形成強大的君主集權。

    這一點和蒙古人學中亞的統治制度一樣.蒙古由於在進入中原之前已經接觸了中亞文明,其中中亞的分封制很得蒙古人青睞,因為蒙古自成吉思汗建國以來,其專制程度並不強,很多事情都需要貴族開庫裡臺大會來決定,甚至繼承人的問題也需要庫裡臺大會表決通過才行,所以中亞的分封制才能入蒙古人的法眼。

    元朝的賦稅堪稱歷朝歷代最輕的,不管是明初還是明末都有文人說前元取民最輕,固不可法。賦稅輕固然是好事,但是太輕就不是好事了,政府集中不到資源,這樣就無法應對天災人禍。為何元末天下大亂,就是因為元末天災政府無法集中資源應對,以至於民變。

    3.蒙古貴族內鬥嚴重。

    這也和蒙古人不按照套路出牌有關,蒙古貴族在元朝分為兩類,一類是傳統蒙古人,一類是漢化蒙古人。兩派人代表人物都是成吉思汗四傑的後代,但是不同於四傑,他們後代卻分屬傳統蒙古人以及漢化蒙古人的代表,雖然他們曾經一起共飲班珠尼湖水,但是他們的子女和孫輩卻在互相爭鬥。最有名的就是南坡之變,傳統蒙古人通過政變殺死了元英宗以及漢化蒙古人的領袖拜柱。即便是元末,元朝上層依然在內鬥,代表人物就是察罕與其養子王保保同宰相孛羅帖木兒一系的內鬥。所以,元朝上層蒙古人的內鬥就導致了元朝本就不充裕的國力被過度透支。同時由於元朝蒙古貴族的內鬥,導致元末各路叛軍勢力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最後導致滅亡.

    我們看很多的歷史題材的電視劇,還有小說都能夠了解到成吉思汗的騎君,基本上可以說在世間沒有敵手,沒有人可以阻擋他們,但是,建立元朝之後,他能生活的地方就在中國廣大的疆域,生活水平有很明顯的改善。這就導致他們的部隊作戰實力,當然是沒有以前那麼強了,而且他們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對於軍事上的重視程度肯定是比不上成吉思汗時期。畢竟統治一個國家和攻打一個國家,需要的側重點是積極不一樣的,統治一個國家需要的是文化需要的是政治,攻打一個國家需要的則是軍事。故內部腐化也是導致元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綜上這些原因都直接導致了元朝末期,他們的軍隊實力有了極大的下滑因子,並且在元朝末期,政府越來越腐敗,對於軍隊的掌控也沒有以前那麼強,所以才最後被明朝打敗。最終敗亡.

  • 7 # 大嘴說貴陽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是因為它獨特的軍事制度,但是也正因為它的軍事制度沒能及時的跟上自身統治發展的需要,一味的墨守舊制,故而在後期不堪一擊。

    用一句現代的話來說,蒙古統治者沒有做好革命黨到執政黨的轉變。

    大家可能都只想到成吉思汗以及橫掃歐亞的蒙古鐵騎,但是元王朝的軍事制度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元朝軍隊到底是怎樣的構成,恐怕沒有幾個人能說得清楚。而搞不清楚這個問題,那也就無法理解為什麼元朝最後會被造反的農民所推翻。

    元朝就如這戴著面具的蒙古武士一樣,充滿了神祕感

    蒙古所封漢人世侯之一——史天澤的塑像

    油畫《忽必烈與元大都》,元大都的建立,意味著封建化的元朝的誕生

    元代武士畫像,前面兩名為蒙古軍戶,右後方紅衣者為漢軍軍戶

    國外復原的元代漢軍形象

    日本人所繪《蒙古來襲》圖卷,圖中左側被日本武士射殺的元軍就是新附軍

    元朝所建立的這一套軍戶制度,既吸收了中國古代“兵民合一”的建軍思想,又有自己的創新和發展。在元朝初期,這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不但大大減輕了國家的軍費開支,使元朝沒有像宋朝那樣陷入“冗兵”的泥潭,而且穩固了元朝的統治,一定程度上消弭了南方和北方長期分裂形成的鴻溝。但是,我們都知道,沒有任何一種制度會是完美無缺的。元朝看似完善的軍戶制度,隨著時間的推移,也開始出現了種種問題。首要的問題就是軍戶的日益貧困化。元朝實行“諸色戶計”制度,人民被分為若干種戶籍,每一種戶籍都被嚴格限制只能居住在某一地,從事某種職業,父親死了兒子繼承戶籍,不能變更。軍戶也是各種戶籍中的一種,軍戶只能當兵,不能從事其他職業,且世代繼承,無法改變。元朝統一中國之後,大規模戰事並未就此停止,反而是戰火不斷。徵日本、徵安南、徵爪哇、徵緬甸、平定海都叛亂、平定乃顏叛亂……這些大規模的戰爭,軍戶出征往往一去就是幾年,家裡失去主要勞動力,生產無法進行不說,馬匹、武器往往損失也很大,還要軍戶自己花錢補充。時間久了,軍戶們疲於奔命,逐漸陷入貧困無法自拔。就連被視為“一等人”的蒙古軍戶們,也出現了許多因貧困而不得不把自己的親生骨肉賣給漢人為奴的現象。蒙古軍戶都如此困窘,漢人軍戶更不必說。在這種情況下,軍戶全家逃亡者日益增多,原先比較穩定的元朝軍隊開始出現了不穩定的狀況。

    明代《寶寧寺水陸畫》區域性,描繪了一個攜帶弓箭的蒙古軍戶正將自己的孩子賣給漢人為奴的場景

    元代管轄軍戶的“管軍”總把印,“管軍”經常依靠盤剝軍戶發財

    元朝軍戶制的第三個重大問題,就是軍戶力量的極端不平衡。元朝軍隊中,蒙古軍是戰鬥力的核心,但人數不多。據學者統計,居住在中原的蒙古人大約四十萬人,刨除老弱婦孺,推算軍戶數量在10-15萬人。因為人數有限,所以元朝統治者把蒙古軍主要部署在大都周邊的河北、山東等地區,尤以大都為重心。而由於漢人軍戶是與土地直接相關的,所以漢人軍戶也都部署在北方地區。在淮河以南,也就是原先南宋統治的地區,基本上只有靠新附軍軍戶來維持治安。但是由於元朝統治者一直不信任新附軍,連兵器也不讓新附軍掌握,只在打仗時才把兵器分發下去,這就造成了新附軍平時非常缺少訓練,戰鬥力很差。從元代開始,來自日本的倭寇就不斷襲擾東南沿海,由於南方元軍戰鬥力很差,搞得元朝最後不得不實行海禁以對付倭寇。因此,元朝廣大的南方地區實際上處於非常危險的狀態中,一旦天下有變,北方的軍隊派不過去,南方將很容易失控。

    從元代開始,倭寇已不斷襲擾東南沿海,成為元朝的大患

  • 8 # 冷眼藏匿

    我的答案是:元朝使用“軍戶”制度,軍戶戰時跟隨作戰,但武器裝備需要自備。元朝內政建設一直不理想,人民生活困頓,導致軍戶收入受限,戰時軍戶購置的武器裝備水平參差不齊。

    元朝統治階級是蒙古族,華夏大地主要人口還是漢族。元朝給予漢族人口非常低下的地位。統治方法是奴役漢族人口,而不是類似於清朝那種同化或聯合。元朝末年軍中不再是蒙古族佔主導,有大量漢族和其他種族的士兵。這些他族士兵戰時並不想為蒙古族而戰。

    元朝的募兵制是蒙古族男子平時為民,戰時為兵。其他民族建立軍戶制,軍戶世代傳承,可以減免稅賦等,但需要戰時按戶抽調壯丁參加戰鬥,參加戰鬥時武器裝備需要自備。軍戶制度多個朝代也在使用,包括明朝,南北朝等。

    我們從南北朝的《木蘭辭》中可以看到軍戶制的一些制度。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軍戶武器裝備需要自購,《木蘭辭》中也有提及。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軍戶的馬匹、裝備都均需自己購置,這就讓財力匱乏的軍戶無法獲得足夠的基礎裝備。而戰場上沒有足夠的基礎裝備,就等於送死。

    元朝軍戶的財政能力可能不夠。元朝軍戶“限田四頃,以供軍需,餘田悉納賦稅”。元代稅收每頃三石,四頃共計12石。元朝一石大約50公斤左右,軍戶每年只是免除了600公斤糧食。這個免除的稅賦相比較馬匹、人馬裝備、武器、作戰生活費用等花費顯得非常少。

    這就導致戰時軍戶並無餘財購置裝備,維持軍旅生活。

    元朝各民族階級地位分為四等。一等人是蒙古人;二等人是色目人,含西域、中亞、阿拉伯、東歐等較早被征服地區的民族;三等人是長江以北地區的漢人、契丹人、女真人、西夏人、渤海人;四等人是長江以南地區的漢人。

    這就導致蒙古軍隊作戰時大部分兵力是他們壓迫最厲害的漢族人。這些漢族人作戰時不倒戈已經不錯了,更別指望他們賣力。具體可參考歷史上武王伐紂時,紂王用奴隸做前鋒,奴隸紛紛倒戈,元朝後期蒙古軍隊也差不多這樣。

    明將常遇春等人經常率領數千人衝擊元朝軍隊數十萬人,無一不勝。也讓常遇春得到了常十萬的稱號,意思是給常遇春十萬人,常遇春就天下無敵。元朝軍隊來多少都無法抵擋。

    《明史·常遇春傳》:“ 遇春 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又稱‘常十萬’雲

    “飛殤為飛炮,酒令為軍令,肉陣為軍陣,謳歌為凱歌”

    這些日日笙歌燕舞的公子哥,再也沒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時代的彎弓射大雕的氣魄了。

  • 9 # 君當如竹昱辛

    元朝不到100年,算是短命的王朝,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為沒有尊重漢人及文化,比如讓一個放羊的去大學當校長,他是管理不好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一個草原部落利用冷兵器時期的優勢可以奪取政權,但他無法治理國家,

  • 10 # 穿越公元前後

    蒙古鐵騎能橫掃歐亞,是因為他們的戰鬥意志比元末時強大得多,在成吉思汗時期一直處於擴張和進攻狀態,戰利品的刺激,和不弱的軍事裝備、先進戰術思想使得他們在戰爭中無往不利!元末時,他們已經過慣了相對優越的生活,戰鬥思想已經懈怠!他們的頭領或貴族生活已經腐朽不堪!在元末農民起義中 ,他們一直處於防守狀態,根本發揮不了他們草原民族的戰鬥特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最近朋友圈都在尋找2000年的一元硬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