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心之光

    在下不才,拋磚引玉一波。

    寒食節是一個具有兩千多年曆史的節日,它的出現和晉文公和介之推有關。

    晉文公重耳流亡19年,手下幾位賢臣一直盡心盡力的輔佐他,最後讓他回到晉國,成就霸業,介之推就是其中之一。相傳在流亡途中,一次晉文王想吃肉,但是物資緊缺沒辦法滿足他。介之推就割下了他腿上的肉給晉文王吃。晉文王知道後,非常感激,記住了他的忠誠。

    後來晉文王回到晉國,重登王位,介之推卻和他的母親一起躲到山上隱居了。晉文王派人勸他回來給他封賞,讓繼續輔佐自己成就霸業,卻被介子推拒絕了。

    晉文王無奈之下,放火燒山,想逼介之推下來,但是介之推沒有下山,反而抱著大樹被活活燒死了。

    為了紀念介之推,晉文王下令將那天命名為寒食節,禁止大家生火做飯。

    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以及它背後的典故。

  • 2 # 甬上一沙鷗

    寒食節,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清明節前一兩天。史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名利,與母歸隱綿山,晉文公下令放火燒山,逼迫其出山相見,介堅決不從,最終焚火而死。晉文公感念其忠貞,葬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由來。

    唐~翰翃有詩云: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可見寒食節千餘年之上,不過現代不過此節,特別敘述強調一下。

    春節,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陽,除夕傳統節日都很有歷史,當代人都在過節,相對來說不會被人們遺忘的。

  • 3 # 雜貨鋪少女

    提起中國的傳統節日,相信每個人都能脫口說出兩三個,問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特指哪四個,可能需要遲疑一下才能回答。中國歷史悠久,現在大家熟悉的傳統節日幾乎都有上千年的歷史,特地製作一個表格,把擁有千年歷史的傳統節日整理一起,標出設定時期(這裡的設定時期只是指有據可考的官方成立時間,不包含孕育期)。

    表格中,紅字的四個節日便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其中斜體字的元宵節(又稱“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與道教密切相關。除了耳熟能詳的清明節、重陽節,還有中元節和除夕,這四個節日都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

    前面已經有三位朋友分別提到春節、寒食節,我就不再贅述。選取幾個有趣的節日,說一下它的典故吧。

    【上巳節】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中國一個古老節日,起源於周朝,最初是在三月的第一個巳日,魏晉後逐漸固定為農曆三月三日。這一天,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消除不祥,稱為“祓禊”。說起上巳節,不得不提一個人物,那就是“書聖”王羲之。當時,王羲之主持的蘭亭詩會對上巳節產生了巨大影響。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的上巳節,在會稽山陰之蘭亭,一幫士族子弟,正按照傳統舉辦所謂“修禊事”。出於獨特的審美和生活情趣,他們在修禊中引入吟詩作賦,美其名為“曲水流觴”:眾賓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岸,斟滿美酒的羽觴在清澈的溪水中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並立即賦詩一首,即所謂“一觴一詠”,才思不足不能賦詩者,就得罰酒三大斗。把單純的飲酒與賦詩結合起來,俗世節日經過這樣的改造,洗奢靡而尚清雅。

    但宋朝以後,上巳節便逐漸消失,反而西南少數民族保留了一個類似的節日——潑水節。

    【臘八節】

    臘八節,古人有祭祀祖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有些地區,在這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關於臘八節有很多傳說,摘取一二給大夥看。

    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又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裡受苦,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將這鍋雜糧粥美曰其名為臘八粥。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把這天定為臘八節,把那碗雜糧粥命名為臘八粥。

    【祭灶節】

    祭灶節,在中國民俗中歷史悠久,又稱為小年、謝節、灶王節。在中國民間諸神中,灶神是個非常重要的居家神,掌管著人間衣食與禍福大權,人們自然而然對之產生敬畏感和依賴心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易學派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