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車釐先生有話說
-
2 # 情感導師無非
不會用!
如果你和親人之間面對面的都沒有辦法,或者是都不想去增進感情,你覺得給你一款app就能改變你的現狀?
無非就是圖個新鮮,樂呵幾天而已,反而把你的親人晃了一下,白白高興一場!
-
3 # 帶汽水的紅茶
我不會用!現今手機給我們帶來了方便但同時也帶來了距離!
如果可以對於親人,我們要的不是一個增加感情的軟體,而是時常見面聚在一起,聊聊天吃吃飯,就這麼簡單……
-
4 # 健通富和
親人之間,增加感情,有超過互相往來,互相關心,見面一起聊聊一起坐坐的東西嗎?
再好的app,我覺得都代替不了面對面。
如果真能夠增進親人之間的感情,我當然會用,但是,我覺得,很難。
從多年前的QQ個性簽名開始,到現在的微博、朋友圈,每款產品定位不盡相同,但有一件事情我們一直都在做,就是將自己做過的某些事情或是產生的一些想法發出來,渴望得到迴應。不過大多數人估計已經習慣了這種每天彷彿對著行色匆匆的人群喊話的表達方式——你的聲音傳到了他人的耳朵裡,可卻沒人理你。。
其實既然選擇將一些內容發到網際網路上而不是寫在自己的日記本里,我們都是渴望與他人交流的。但是微博上的交流方式是不平等不平衡的,而很多人沒有辦法主動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朋友圈”,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尤其對於內向型性格的人來說,他們周圍往往都是命運安排的親人、同學、室友、同事,除了八卦家常難得有什麼共同語言,但即使到了網上,也常常是現實關係的網路版。即使現在有豆瓣小組、QQ群,陌陌上也有群組,透過自己的興趣去結交陌生人始終不那麼容易。
為什麼?因為這些方式始終需要你去主動做很多事情,主動加入一個組織,學著裡面“老人”們的說話方式,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地試圖融入這個圈子,而且面對著的是不知道名字、看不見面孔和表情的陌生人,這對於introvert們來說,其實比在現實生活中加入什麼興趣小組直接與人面對面交流還要困難。但心思敏感喜歡胡思亂想的introvert內心應該更渴望得到認同、需要與人交流。
所以我設想了一種這樣的交流方式:你繼續對著廣場上的人群喊話,但這一次計算機會透過關鍵詞匹配將你說的話傳到也在談論相關內容的人那裡,你們都會出現在彼此的時間線上,如此其實已經完成了某種程度的交流,然後你可以對感興趣的內容做出迴應以進行進一步的溝通。
App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迴音”。你不需要再重新註冊一個賬號,一個一個地新增“好友”或是“關注”,只需要繫結任何你平時活躍的社交賬號,有選擇地將其中部分內容同步至這裡,你就可以在自己的時間線上看到跟你釋出的內容有相關性的他人釋出的資訊。
比如你最近剛看完三體,於是在豆瓣上標記了看過寫了幾句評價,而另一個人發了一條微博寫了自己看完三體的感受,你們就會出現在彼此的時間線裡。
又比如你終於去嘗試了傳說中的雕爺牛腩,在飯本里嚴肅地吐槽了這家店,你便會看到微博豆瓣等其他網站他人釋出的有關雕爺牛腩的內容。
可能你是一個跑者,今天訓練完之後發了條微博“奧森10k,天馬備戰中!”,你的時間線中就會出現一個人說“剛報名了天津馬拉松,明天開始去奧森LSD”。
又假設你是一個羞澀的碼農,你也可以驕傲地發一條微博說:寫了一夜的程式碼,終於把XKH#JTF*ED&EY的問題解決了。說不定就可以看到一個姑娘說:好想找個軟體工程師做男朋友!剩下的事情就只能靠你自己克服羞澀了。。
你也可以直接在“迴音”中“喊話”——“又搶到了華星IMAX廳最好的座位,後天有沒有人一起去看《地心引力》?”然後你就可以看到前一天一個人的“喊話”:想看IMAX的《地心引力》,可是身邊沒一個人想去,求結伴。
還可以基於地理位置,看到跟你在同時同地釋出過內容的人。又或者明天你想去哪裡玩兒,在那附近的人中尋求一個嚮導、諮詢一些問題。沒有比透過這裡買賣二手物品更好的方式了吧,你發一條求二手Macbook Pro,就可以直接看到其他所有在出售MBP的訊息。
這裡的訊息流通一定是雙向的,也就是說你看到別人的資訊,則說明對方也一定看到了你的對應資訊。決定是否推送某條資訊的時間差由內容性質和相關內容的頻率來決定,看過一本書的時間差可以是幾個月,約人看電影的話自然兩三天就失效了別人不會再看到,同一位置的有效時間可以是一個小時之內,出售二手可以到出手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