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的散文

    可以確切的告訴你,沒有哪一本史書會原原本本完完全全的紀實而不含有任何虛構和隱瞞的。這是為什麼呢?

    史書是專門記載歷史的書籍,包括歷史事件,人物傳記,國家歷程等等,因此,史書又分為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等,但不管是哪一類史書,其能留下來的原因,是統治者的需要。

    一、一般本朝的史書都是在其滅亡後,替代者重新編寫的,其目的,一是證明其正統,二是對前朝歷史處於某種目的的修改,其目的當然是其政權的合法性。如《明史》是清朝編寫的,《元史》是明朝編寫的。

    二、涉及到本朝的歷史,統治者會對史官的記載自然而然的干涉,代表的去《史記》,雖然司馬遷更多的尊重歷史,但也逃不過漢武帝的干涉,《史記》對漢初歷史的記載多有美化的記錄。這就更別提其他朝代的史官了,再說了,史官是給統治者打工的,老闆的話多少會有影響。

    三、年代久遠的無從考究。如《史記》對三皇五帝自己夏商周、春秋戰國的記載,因為年代久遠,很多事件無從考究,雖有文獻記載,但一方面真偽難判,另一方面事件的衝突,所以更多時候只能記載最靠譜的。

    四、史官的個人情感。史官的個人喜好也是其編撰史書真偽難判的一方面原因,可能因為崇拜或者敬仰某位歷史人物,所以在寫此人時,多多少少是帶走情緒的。

    五、社會思想環境的影響。如《三國志》,整本書的脈絡都是褒蜀漢而貶曹魏,為什麼呢?因為漢朝是正統,曹丕篡漢自立,是儒家思想所不允許的,因此其真實性並不高。

  • 2 # 顧前史而言今

    史書就是專門記載歷史的書籍。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造紙和印刷的文明古國。所以中國的史書數量多,流傳廣。

    中國史書主要分為正史,別史,雜史,野史等。其中正史是記載帝王政績、王朝歷史,人物傳紀和經濟、軍事、文化、地理等諸方面的史書,一般由國家組織編撰,所以真實性較高。中國早在商周時期就有了史官,史官一般有記錄皇帝的言行與政務得失的起居注史官和專門編纂前代王朝歷史的史館史官。

    本來史官們為了自己的名聲和職業榮譽應當如實記錄史實,但事情並不是那樣。

    從大的方面看。古人們對於名聲是很看重的,皇帝們更是如此。像開疆擴土保家衛國,輕徭薄賦愛惜民力這種事自然是大書特書。但正是由於生為帝王,所以像爭權奪利不顧人倫,窮奢極欲不聽諍言,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等醜事穢跡也並不鮮見。而由於皇帝對臣民握有生殺大權,史官面對這種情況,除少數悍不畏死的秉筆直書,大部分都是曲叢於皇帝的壓力要麼文過飾非顛倒黑白,要麼春秋筆法語焉不詳。另外當一個新王朝建立時,為了傳承文明和總結教訓就會給前朝修史。在這個過程中為了確立當朝的執政合法性,往往會對前朝有醜化抹黑。

    從小的方面來說,史書是由人修的,是人就會有自己的立場,會有自己的喜惡,作者很難避免這些因素,那寫出來|的書也就不客觀了。像太史公對項羽就很喜歡,雖然項羽沒有稱帝,但太史公在《史記》中依然把他寫入“本紀”中。

    雖然史書很難有完完全全紀實的,但是還有一種另類史書,他就是史前巖畫。因為遠古人類只能畫他所處時間地點所發生的事物,就像是古代的照片。

  • 3 # 楊朱學派

    《尚書》、《左傳》和《史記》。這三部史書的可信度最高。

    《尚書》是上古的史書,大致的內容是屬實的,後人使她的內容豐富。內容更豐富了。就不能說是完完全全屬實了。

    《史記》由司馬談、司馬遷父子收集史料,創作而成。但經歷了焚書坑儒,大量先秦史料被焚燬。導致《史記》中六國史年代錯亂嚴重。《史記》的可信度也只有99.9%。

    中國歷史上真正完完全全屬實,不含虛構成分的史書。只有一部,就是儒家經典《左傳》。下面舉個典型例子:

    《史記》中記載了程嬰救孤與趙氏孤兒的故事。趙莊姬完全是正面人物。屠岸賈是個超級大壞蛋,大BOSS。

    《左傳》卻記載,趙氏被滅門的起因,是趙莊姬與小叔子趙嬰通姦。趙氏就把趙嬰放逐到了齊國。趙莊姬遷怒趙氏,她聯合欒氏和郤氏,在哥哥晉景公面前詆譭趙氏。

    晉景公聯合欒氏、郤氏,一起滅趙氏全族。

    趙國建立,寫史書,要給祖祖祖祖奶奶趙莊姬塗脂抹粉。就美化了趙莊姬。屠岸賈要麼是虛構的,要麼是晉景公、欒氏、郤氏指使的馬前卒。並非大BOSS。

    讀了血淋淋的《春秋左傳》,才知道人性之醜惡。才明白孔子為何作《春秋》: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只有把權力關進牢籠,才能天下太平,百姓才得安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邦的遺囑為何能讓劉姓江山延續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