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而立靜靜

    首先,我們要知道劉邦的遺囑是什麼?劉邦有兩個遺囑

    第一個遺囑,劉邦在去世之前,他殺了一匹白馬,然後一邊將白馬血抹到嘴唇上,一邊讓大臣們起誓:國以永存,施及苗裔。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姓劉的,不能封王,不是有功的,不能封侯。若是不是這樣的,就請諸位一起來討伐他。

    第二個遺囑,呂后問高祖曰:陛下百歲之後,蕭相國既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戇,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餘,然難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呂后復問其次。上曰:此後亦非而所知也。——《史記·高祖本紀》

    呂后問道:“您走後,丞相蕭何也死了,誰還能承擔百官之主的重任?” 他回答呂后:“曹參。” 呂后又問:“之後呢?”劉邦道:“王陵。”但隨即又補充道,“王陵這個人有些迂愚剛直,可以讓陳平幫他。陳平智慧有餘,但是難以獨當重任。所以,一定要用周勃來幫他。而周勃可以做太尉。也許外人會認為周勃缺少文才,但是客觀地說,將來安定劉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 呂后心裡有些不高興,尤其是最後一句話,什麼叫安定劉氏天下?她又問道:“這些人都死掉了,誰還能代替他們呢?”劉邦高深莫測地回道:“那就不是你能知道的事了?”劉邦心想你也活不到那個時候了,操那麼多心幹嗎?

    因為他是開國皇帝,他起的誓言就相當於一定的理論依據,就如同我們現在說走社會主義道路,進行改革開放一樣,這就去理論的基礎,其他的工作要圍繞這個而展開。劉邦的這個白馬之盟,尤其在剷除呂氏集團,平定七國之亂,乃至劉秀的光武中興都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剷除呂氏集團中,周勃等人反對的依據就是,非劉不王。

    而第二個遺囑就是關於人事的安排了,這些人自然都是劉邦的鐵桿,不是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好兄弟,就是自己一手培養提拔的人才,對自己絕對的忠心。既然我說了讓他們來接替,呂后也無法反駁,畢竟是遺囑,而且這些人能夠起到一個制約呂后的作用。保證一個過渡期。

  • 2 # 水一白聊歷史

    劉邦的遺囑應該是呂后問人事安排吧?蕭何之後曹參,之後王陵,不過他有點直,陳平可以幫忙,陳平雖然聰明,不過很難獨當大任,周勃雖然缺少文才,不過最後安劉氏天下的就是周勃。劉邦這個人事安排跟延續劉氏江山幾百年扯不上關係吧。劉氏江山,西漢210年,兩漢四百多年,三百年怎麼來的?不是很理解。

    是不是還有白馬之盟的事?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

    這個也是漢初特定歷史時期,針對秦和西楚霸王項羽的管理方式,劉邦臨死當年以殺白馬為誓,約定大漢天下,不可以封不是姓劉的為王。不過他死後不久,他老婆呂后就給破例了。好在後來兩漢期間,除了王莽時期還有東漢末年曹操父子的魏王,還是遵守的比較好的。

    這個制度雖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異姓王,避免了重蹈西楚霸王鬆散管理最終滅亡的覆轍,但是劉姓王的過多過快發展一樣帶來了很多弊端,七國之亂就是劉姓王之禍。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的執行才真正意義上解決這個問題,進一步加強了皇權。

  • 3 # 阿龍微聊

    首先,我認為這個問題的邏輯就有一定的錯誤性,每個王朝的興衰都有一定的規律,並不能靠一條遺囑就能延續江山的。 縱觀漢朝的發展,我認為跟劉邦的遺囑沒有很大的關係,而是漢朝的發展符合了人民的要求和歷史答應的客觀規律。列如:在漢朝前期實行無為而治的老子道家思想,是有利於鞏固統治的,經過連年的戰爭,全國連四匹白馬都找不到,可見戰爭對人們生活造成的影響,百姓更是苦不堪言,用道家思想提倡的無為而治適應了當時的實際情況,有利於安撫民生,和國力的發展,也就出現了文景之治。 漢武帝實行內外朝制度,加強了皇權,避免了丞相權力過於膨脹, : 接受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有利於思想的統治和王朝的延續。天人感應使自己更加神化,三綱五常遏制了人民思想的發展,出擊匈奴保證了邊疆安全,開疆擴土,避免了漢朝公主遠嫁匈奴。結束了和親政策。 因此,我認為漢朝的發展和劉邦的遺囑沒有多大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實施方案情況彙報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