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城說歷史
-
2 # 秋媚讀史
《雍正王朝》中,雍正的幾位團隊成員,在潛邸工作過的,就鄔思道與李衛。但是,雍正奪嫡成功後,鄔思道與李衛的命運截然不同,一個面對的是保命問題,另一個卻能平步青雲,這又是為何呢?
不光彩之事,是所有老闆都不願意重提的事,員工知道得越多,那肯定就越危險。鄔思道瞭解奪嫡的來龍去脈,雍正心裡擔心,你鄔思道雖然功不可沒,但哪天把這些事給抖出去了,我這皇帝的臉還往哪裡擺啊,甚至連合法性都會動搖。
至於忠誠度,李衛經過了多次驗證,屬於你辦事,雍正放心的型別。回京城,下驕子,大老遠看到四爺,一口一個“主子”地叫,連自己的兒子也取名“李忠四爺”,以表示子子孫孫都記得雍正的恩情。若論對雍正的忠誠度,李衛排第二,那就沒人能排第一。此外,李衛還懂得自汙其名,時不時會進青樓玩耍,這是故意將“小辮子”給雍正抓,免得太乾淨了,雍正反而生疑。
此外,鄔思道還是一位有理想、有情懷的儒家知識分子,這種人不貪錢財,出淤泥而不染,想找個除掉他的正當藉口都有點難。越是如此清白,就越容易遭到帝王猜忌,明的不行就來暗的。
-
3 # 化州大叔
既然沒死,何來非死不可的說法?雍正一時想不通殺他,而鄔思道不是幾句話就化解了嗎?雍正想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2點:1、烏有大功,雍正如果不封他爵位怕他有怨氣,倒戈幫八爺就麻煩大了。2、如封了鄔思道做官嘛,烏是先帝的欽犯,立馬予人口實,八爺、十四爺裡應外合凶險異常,畢竟剛坐上帝位還不穩固。
烏說:我是個殘廢人,如果做官成何體統?願半隱。
-
4 # 十點歷史君
鄔思道和李衛,到底有何差別?
鄔思道是謀士,李衛充其量是個有慧根的奴才。
鄔思道之所以非死不可,原因就是他出現的時機不對勁。
他一出現,就是九子奪嫡的關鍵時刻,雍正派年羹堯把他救出來,也是欣賞他的才能,讓他為自己辦事。
但是在這個過程之中,就免不得要用一點骯髒的手段,對付手足兄弟都是家常便飯。
這樣的事情傳出去,豈不有損雍正的天威?雍正是個謹慎的人,這一點從多處都有體現。
所以,雍正為了當皇帝,到後期已經越來越黑化,終於成為皇帝的那晚,回到雍親王府,其實根本不是為了看看,就是想要滅了鄔思道之口。
結果鄔思道一番感人肺腑的心裡話,最後提出半隱,表示自己不會亂說,而且也能讓你監視到。
雍正想到往日情誼,這才決定放了他。
這才是雍正對他厚愛的原因,而鄔思道則是知道太多祕密,為人也太過聰明瞭,雍正不得不防他一手!
-
5 # 宋安之
這兩人為什麼差別這麼大呢,主要在於兩個人的定位不一樣。因為鄔先生是個謀士,而且還是一個極其有主見的謀士。而李衛則是一個奴才,一直以奴才自居,很是會辦事,知道的祕密也少,所以才可以平步青雲。
先來具體說說鄔先生為什麼差點被殺。
老四在登基當晚急匆匆回府第一時間要見鄔先生,其實已經是起了殺心。但鄔先生很聰明的選擇了急流勇退,並且提出方便雍正監視的半隱方式,再加上雍正念著舊情,所以才得以保全性命。
老四為什麼要這樣做呢,表面原因來看是兔死狗烹。回首鄔先生在四爺府的十五年,可謂是全程參與了老四的奪嫡,幾乎知道老四在九子奪嫡期間的所有祕密,所以老四對他起了殺人滅口的心思也在所難免。
不過這只是表面原因,深層次的原因在於鄔先生這個人太聰明瞭,太有主見了。在九子奪嫡期間鄔先生可謂是屢次勘破康熙的帝王心術,所以說這樣的人太可怕了。
不管誰當了皇帝,身邊放著一個可以看破自己心思的人,肯定是不放心也不舒服。更何況是雍正這種霸道的皇帝,自然不喜歡被人猜透心思。
還有就是鄔先生這個人太有主見了,不是那種唯唯諾諾的人,反而喜歡老四對他言聽計從。所以老四經常是對其打壓提醒,比如說追繳國庫欠款之時,老四請教鄔先生,鄔先生在誇誇其談的說了三類人以後,老四並沒有表態,而是打了打呵欠說道夜已深早點休息吧,整的鄔先生很是尷尬。
還有二廢太子之際,老四根本不顧鄔先生感受,賜死了高福,其實也有點殺雞給猴看的意思,提醒鄔先生真正做主的人是我老四。
因此鄔先生這種喜歡讓人言聽計從的性格,所以老四更不能留他在身邊。而且如此一來,諸如知道內情的老十三等人,怕是會認為老四都是鄔先生教匯出來的,老四是對鄔先生言聽計從,那麼老四的威嚴肯定會受損,所以老四讓鄔先生半隱,也有表現自己也是可以的意思在內。
因此鄔先生在雍正登基以後,自然沒有留在他身邊被重用,反而差點被兔死狗烹,急流勇退之下才得以保全自身黯然半隱。最後又是費盡心思的在田文鏡處,故意激田文鏡趕自己走,才得以徹底歸隱。
接下來再說說李衛為什麼可以平步青雲。
在感情上來說,李衛在小乞丐時期被老四帶回府,在四爺府那麼多年,可以說老四的好奴才,甚至是半個家人。
關鍵還有就是李衛很會辦事,知道自己只是老四的奴才,沒有了老四自己什麼都不是。所以一直是小心翼翼的,哪怕是成為封疆大吏以後,也沒有將自己當成臣子,而是一直認為自己是雍正的奴才,並且盡到身為奴才的本分。
像年羹堯在西北大捷以後,以西北王自居,是不可一世飛揚跋扈,當時官員因為雍正的態度,都是敢怒不敢言。也就是李衛敢說出那句關於年羹堯,傳得沸沸揚揚的“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的大逆不道之話。
還有曾靜造謠抹黑雍正,鼓搗嶽鍾琪造反,雍正身為帝王自然是聰明的顯示自己的大氣,下令不得對曾靜用刑,但心裡其實很委屈的。李衛知道以後,不顧自己是兩江總督的身份,直接抱著奴才替主子出氣的想法,跑去刑部大佬不顧官體的去毆打曾靜。
可以說像李衛這種會辦事,更是一直能放準自己位置,以奴才身份小心翼翼的人精,自然是上位者喜歡的人。因為這種人自始至終都是小心謹慎的,不會像年羹堯那般立下大功就飛揚跋扈不可一世,所以雍正自然肯重用他,李衛自然是平步青雲。
再加上李衛雖然與鄔先生同為雍正潛邸舊人,但很明顯李衛知道雍正的奪嫡祕密是少之又少。因為他只是王府中的奴才,屬於邊緣人員,最多是乾點跑跑腿的差事,接觸不到核心祕密,知道的祕密很少。
當然還有一個關鍵,李衛可以說是鄔先生半個弟子。鄔先生的自保之道很高明,他與李衛同為底層人生出身,自然對李衛指點頗多。
諸如李衛隨著年羹堯離開北京後,成為四品糧道後第一次回京。回到王府以後,跑到已經被賜死的高福曾經住的地方傷感,就是鄔先生及時出現提醒了李衛,並且意味深長的說了一番話讓李衛要“好自為之”,其實也是在提醒指點李衛。李衛受到鄔先生的教導,所以自然是深諳自保之道。
所以說像李衛這種知道雍正祕密很少,還一直以奴才自居,哪怕身為封疆大吏也是小心翼翼,不會飛揚跋扈,而且辦事能力很強的人,雍正自然是大大的重用。
更何況雍正為了推行新政,得罪了百官,真正賣力替他實施新政的人是寥寥無幾。也就是李衛在江蘇巡撫任上賣力推行,並且效果不錯,所以在當時放心可用之人很少的情況下,李衛自然是更加受雍正重用了。
所以總結來說,鄔先生之所以差點被殺,最後是隱退。而李衛身為一個小奴才,卻可以平步青雲。主要是因為兩個人的定位不同,很多時間每個人的起點也很重要,有的人的起點看似很低,但反而是好事,可以後勁十足,比如說李衛。有的人看似起點很高,有可能一輩子只能侷限在這個定位,搞不好還要深受其害的,比如說鄔先生,因為是謀士知道的祕密太多,所以差點被鳥盡弓藏了!
現在大家看明白了吧?
-
6 # 日慕鄉關
鄔思道費盡心機,讓雍正登上了皇位,可這邊龍椅還沒有坐熱乎,那邊鄔思道就跑了。同為潛邸的奴才,大字不識一個的李衛卻在主子登基後青雲直上,飛黃騰達,南轅北轍的際遇背後,是中國政治文化的一大暗角。
漫長的奪嫡過程中,鄔思道全然以謀士的身份出現,為雍正獻計獻策,甚至不惜瞞著雍正耍手段,陷害廢太子,逼著雍正參與奪嫡。表面上看,鄔思道心無旁騖,只是想著幫助主人上位,但卻犯了一個很大的忌諱:皇權爭奪,介入太多!
中國古代社會名為國,實則是個家天下,所以每當皇帝問及大臣立儲之事,聰明點的都會避而不答,或者用“陛下的家事”這一標準外交辭令推脫。面對這種回答,皇帝是既生氣又欣慰,生氣的是在這個問題上無人分憂,孤家寡人無處訴衷腸;欣慰的是,大臣們比較識趣,知道不能僭越。
而那些自作聰明,以為為天下著想,忙不迭推薦人選的,不是遭到冷遇,就是丟掉性命。
明朝大才子解縉就是典型的例子,他自負才高八斗,心憂天下,在永樂皇帝面前肆無忌憚地胡說八道,結果不等到新君上臺,他就領盒飯一命嗚呼。
自作聰明,是官場大忌。
既然是家事,就只能在家族這個封閉的圈子裡運作,這是明規則,也是潛規則。明規則在於,大家都明白這事;潛規則在於,大家都想摻和一把。
可即便有些皇子需要藉助外力來完成奪嫡大事,隨著地位的變化,想法也就跟著變了:既然謀臣能助我的天下,會不會也能幫助別人來謀奪我的位置?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這種上位邏輯並非沒有道理,戰國時期趙武靈王依靠謀臣肥義坐穩大位,待他將位子傳給兒子,自己做了太上皇以後,肥義就棄他不顧,全心全意效忠新君,等到他想收回權力,肥義卻帶頭反對。
再有就是唐朝的開國大將侯君集,早年跟著李世民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卻在太子問題上犯糊塗,鼓動李承乾造反,最終失敗身死。
所以說,很多時候人家幫你,看重的是你將來的權位,而不是你本人。
鄔思道扮演的就是這種角色,對電視劇較為熟悉的朋友可能會發現,鄔思道與雍正的密謀大多發生在晚上,導演通過這種方式有意無意的暗示,他倆之間的很多事情見不得光,而以雍正苛刻殘忍的性格,一旦上臺,怎麼會容忍知之甚多的鄔思道長留世間。
鄔思道何等聰明,自然懂得這個道理,他幫雍正,是因為在諸皇子中,雍正繼位對天下蒼生最為有利,作為一個殘疾的師爺,鄔思道依舊儲存著讀書人的濟世情懷,把天下蒼生的利益放在首位,為此不惜殫精竭慮、鋌而走險,介入到皇權爭奪中來。
但介入歸介入,鄔思道並不迂腐,他可不願意因為一時的暢快丟掉個人性命,所謂世間哪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天下重要,個人安危也要考慮,所以這邊事了,那邊馬上走人,帶個小妹到處騙吃騙喝,笑傲江湖,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可以說,鄔思道這種人活得瀟灑, 活得明白。
李衛和鄔思道完全是兩種人,他大字不識一個,又沒有其他靠山,對雍正的依附程度遠遠大於鄔思道,也正因為這種關係,讓他對雍正無限忠誠,絕對不會生出二心。編劇取名也很應景,李衛小名狗兒,與其說是鄉野之人不會取名,不如說李衛註定只能做上位者的一條狗。
叫我咬誰我就咬誰!
雍正同樣需要李衛這樣一個人,在詭譎的清朝官場,Sunny白雪的手段要有,下里巴人的事也的有人做,中國古代社會,名為儒家,實則是儒表法裡,講大道理的時候,就把孔孟之道搬出來撐場面;做事情的時候,法家、縱橫家、陰陽家,百家爭鳴,哪個有用用哪個。
君不見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孔夫子捧上神壇,做萬世師表,可做事用的都是主父偃這種不擇手段的貨色,與儒家的仁愛思想沒有半毛錢關係。
說一套,做一套,實用主義才是王道。就好比是老百姓進廟燒香,管他上帝、耶穌、太上老君,都給我供上。
但做這種事情,既要有能力,又要絕對忠誠,關鍵時刻,還能死心塌地背鍋。符合上述兩個條件的,只有李衛和田文鏡,田文鏡自然是不錯的,但只他一個遠遠不夠,於是李衛就得到大展拳腳的機會。
當然,李衛也不是省油的燈,表面上看大老粗一個,人人不拿他當回事,實則是個智多星,履職江寧織造,推行新政,第一炮就打響了,他用那些下作的流氓手段,將一幫子迂腐的官老爺整得服服帖帖。
亂拳打死老師傅,不管是王八拳還是太祖長拳,打死人的拳就是好拳頭,做領導的,要的就是效果!
雍正最喜歡的就是李衛這種人,對上無限忠誠,叫他幹啥就幹;對下毫無下限,只要完成任務,不擇手段。
所以說,官場做事,忠誠比能幹來的好用,做老爺的寧願使用一個唯唯諾諾的庸才,也比一個幹吏來的放心。
-
7 # 達摩說
題主問的是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情節。
雍正順利繼位當晚,突然返回雍親王府,一進門就問“鄔先生呢”。找到鄔思道後,陰陽怪氣地客套了一番,又是說名分日後安排,又是詢問他想怎麼隱,目的就是在試探鄔思道本人的態度,如果態度不好,便會將其暗中處置,令其徹底消失。
但鄔思道先是提出“半隱”的建議,主動要求雍正派人監視他,接著又聲淚俱下,打起情感牌來,訴說這十餘年與雍正的朝夕相伴。雍正終於動容,遂放其半隱。
之所以雍正要殺鄔思道,主要因為鄔思道確有大才,為我所用自然樂見其成,可一旦分道揚鑣,難免為他人所用,或與他們密謀,影響雍正的統治。聯絡《雍正王朝》中雍正繼位之初的形勢,八爺黨虎視眈眈,年羹堯等舊日奴才也與其日漸疏遠,皇權隨時有旁落的威脅。
所以,對於鄔思道,雍正也是不得不防,防止其為他人所用,加之他是雍正奪嫡過程中的核心人物,掌握很多核心機密,但又不是絕對忠於雍正的人,於是雍正才準備將其殺害。
而李衛則不同,李衛屬於絕對效忠於雍正的奴才,又是從小培養,主奴之情深厚,願意為雍正豁出命去都在所不惜。對於雍正給予他的一切,他只有感恩戴德,粉身碎骨為報,沒有一點膨脹的心態,不像另一位奴才年羹堯,這山望著那山高,為雍正所忌憚。
對於高福之死,李衛得知想必也十分悲涼,兔死狐悲,他也擔心過自己的未來。但他很快在鄔思道的開導之下襬正了心態,再次強化了對雍正的忠誠感,堅決站在雍正身後,心甘情願做這棵大樹上的枝葉。
更重要的是,李衛其實並沒有完全參與到奪嫡之爭中,因為他後來被雍正放了外任,然後一直就在地方官任上成長,對於雍正奪嫡的很多機密,他知之甚少。而在雍正繼位後,以他絕對可靠的忠誠、久歷外任的經驗和靈活多變的辦事能力,毫無疑問會成為雍正推行新政的大將。否則以雍正的多疑,如果李衛也參與了太多雍正奪嫡期間的祕密差事,他的性命恐怕也未必能夠保住。
-
8 # 醉美木瀆
我不太明白題主的問題,首先鄔思道並沒有死,何來的非死不可,李衛倒是青雲直上了,這點倒是沒錯。
作為雍正皇帝奪嫡工作的總軍師,鄔思道的功勞不可謂不大,可以說沒有鄔思道就沒有後來的雍正皇帝。
所以說,鄔思道主動要求歸隱,但是他身上的祕密太多,如果是全隱害怕雍正犯疑心病,另一方面,全隱了,他一個瘸子誰來養活。於是鄔思道選擇了半隱,並且時不時的出來幫著乾點活,刷一把存在感,最後也是在十三爺府上頤養天年了。
-
9 # 陳哲升
鄔思道是謀士,自古謀士知道太多的核心祕密,和上級不能見光的事,一旦功成根基穩定下來,謀士就是心頭之患,所以很難功成全身而退,逃得了就非常幸運的啦,如范蠡等。
李衛僅僅是忠實的手下,就算有二心,也根本沒影響。
年羹堯是功高蓋主,也是威脅到皇帝,所以也只能是死路一條。
-
10 # 是阿維啊
因為他們兩個都屬性不同。他鄔思道是一個謀士,李衛他則是普通的對外的官員。
但是李衛呢?他還是原來的李衛,多多少少肯定會知道一些東西,但是絕對沒有那麼的核心,所以李衛有能力就可用,而鄔思道呢?則必須要防。
回覆列表
回答這個問題。
先來說說,為什麼鄔思道非死不可?
其一,能力太強,直接威脅到雍正。自從鄔思道進入雍王府,便開始為雍正出謀劃策。讓雍正接下追討戶部欠款的差事,得到康熙的青睞;不參加審理刑部事件,讓他躲過廢除太子之名;用巧計得到百官行述,當著太子胤礽和眾阿哥的面燒掉,辦了康熙想辦而不能辦的事,讓康熙對他更加賞識。
這一樁樁一件件,讓雍正覺得這人十分可怕,如果今後不能為自己所用,或者背叛了自己,那後果不敢想象。因此,在雍正登基當晚就想處置他,不料鄔思道早已想好退路。最終以半隱的方式,讓雍正放他離開雍王府。
其二,鄔思道參與祕密差事較多。在雍正登基前,替雍正辦祕密差事的人,有老十三胤祥、高毋庸,鄔思道是事情的操縱者,相對於他們來說,鄔思道參與祕密差事的分量比較重。雍正肯定先對鄔思道到下手,後面再是高毋庸和老十三胤祥。
鄔思道在臨走時,老十三胤祥去送別,他讓十三爺胤祥辭掉鐵帽子王,說專門給雍正辦祕密差事的人會遭遇不測。後來,高毋庸消失了,十三爺胤祥收斂鋒芒,才得以保全。如果鄔思道不用動之以情,以及半隱的方式離開雍王府,估計雍正決不會放過他。
再來說說,為什麼李衛可以青雲直上?首先,忠心於雍正,處處為雍正著想。對於李衛而言,如果沒有雍正收留,他不可能會有之後的高官厚祿。李衛之所以能從乞丐到總督,離不開他的忠心。如果沒有對雍正的忠心,以及處處為雍正著想,就沒有當下的生活。
科考舞弊案李紱找李衛,讓李衛帶人去搜證據,李衛經過深思熟慮後,冒著殺頭的危險去做。如果這次科考對雍正不重要的話,李衛肯定不會去。後來有一個老書生,寫文章說雍正不好,眾多大臣都不敢審理。李衛知道後,立刻到牢中將老書生教訓一頓。
試想一下,這件事弄不好,雍正會問罪的,可是李衛沒有考慮這麼些,直接就做了。說明李衛一直忠心於雍正。
其次,做事謹慎,為人低調,不彰顯野心。李衛除了忠心於雍正外,做事也非常謹慎。記得他回雍王府時,轎子放在外面,翠兒抱著兒子“李忠四爺”進府。可見,李衛沒像年羹堯那樣飛揚跋扈,而時刻想著四爺是主子。
隨著李衛的官越做越大,雍正對他有些不放心,平時還有人監視他,為了讓雍正放心,他時不時還去尋花問柳。雍正在暗中查訪他時,張五哥向他報告:李衛不在府上,而是尋歡作樂去了。此時,雍正臉上露出一絲微笑。
可見,雍正對李衛才有一些放心。他從來不彰顯野心,平時做事十分謹慎,為人十分低調。
綜上所述:儘管鄔思道助雍正順利登基,但最終以半隱的方式隱居江湖,依然沒有消除雍正的疑心。李衛從乞丐到高官厚祿,再到得以善終,是用忠心、智慧、為人處世換來的。不得不佩服,鄔思道的脫身之計;不得不佩服,李衛的忠心與智慧。
您會怎麼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