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
生於印度舍衛國,後跟釋迦牟尼佛出家,常隨侍釋尊左右,幫助釋尊弘法。“文殊”是妙的意思,“師利”是德、吉祥之意。密宗稱之為吉祥金剛、般若金剛。文殊菩薩司理智慧,與普賢菩薩相對。
普賢菩薩:
是行、願弘深的典範。梵語的普賢稱“三曼多拔陀羅”,密宗亦稱普賢為善攝金剛、真如金剛、如意金剛。在雕像上,普賢乘白象侍佛之右;文殊駕獅子侍佛之左
觀世音菩薩:
玄奘三藏又譯作觀自在菩薩。唐宋以來,民間信仰的有三十三變化觀音。密宗造像有六觀音、七觀音等變化。六觀音是十一面觀音、不空罥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如意輪觀音、馬頭觀音和準提觀音。另外加上聖觀音,稱為七觀音
大勢至菩薩:
又稱得大勢菩薩或大精進菩薩,簡稱為勢至。音譯為“摩訶那缽”。據《悲華經》卷二稱,刪提嵐世界的無諍念王有一千個兒子,長子名不眴,次子名尼摩。後無諍念王成佛為阿彌陀如來,不眴太子為觀世音菩薩。而尼摩太子則成了大勢至菩薩 菩薩跟隨佛學法修菩薩行,經過許多階段之後,才可成佛。
虛空藏菩薩:
為三世諸佛第一輔臣,功德浩蕩遍滿虛空,智慧無邊恆沙難喻,忍辱心如金剛,精進猛如疾風,具足一切三昧。為一切眾生無上福田,一切人天所應供養。當知一切佛子學佛無不由戒入門,而戒律之考核為虛空藏菩薩所專司。
地藏王菩薩:
因發下“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宏願,密宗又稱之為悲願金剛、與願金剛或金剛幢,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稱為地藏。在釋迦佛入滅以後,彌勒未生之前,地藏菩薩肩負著救度六道眾生的重大使命
彌勒菩薩:
因彌勒的梵文意義為慈愛,所以常被稱為慈氏,其名字為“無能勝”。他出身於印度婆羅門,後得釋迦牟尼佛的教化,被授記為下一任佛陀。他現處兜率天內院,為一生補處菩薩。
除蓋障菩薩:
其德行為消除所有一切煩惱之障礙,為胎藏界曼荼羅除蓋障院之主尊,也是金剛界曼荼羅賢劫十六尊之一。根據佛經記載,除蓋障菩薩的修行歷史異常悠久,其弘化功績不勝列舉。
文殊菩薩:
生於印度舍衛國,後跟釋迦牟尼佛出家,常隨侍釋尊左右,幫助釋尊弘法。“文殊”是妙的意思,“師利”是德、吉祥之意。密宗稱之為吉祥金剛、般若金剛。文殊菩薩司理智慧,與普賢菩薩相對。
普賢菩薩:
是行、願弘深的典範。梵語的普賢稱“三曼多拔陀羅”,密宗亦稱普賢為善攝金剛、真如金剛、如意金剛。在雕像上,普賢乘白象侍佛之右;文殊駕獅子侍佛之左
觀世音菩薩:
玄奘三藏又譯作觀自在菩薩。唐宋以來,民間信仰的有三十三變化觀音。密宗造像有六觀音、七觀音等變化。六觀音是十一面觀音、不空罥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如意輪觀音、馬頭觀音和準提觀音。另外加上聖觀音,稱為七觀音
大勢至菩薩:
又稱得大勢菩薩或大精進菩薩,簡稱為勢至。音譯為“摩訶那缽”。據《悲華經》卷二稱,刪提嵐世界的無諍念王有一千個兒子,長子名不眴,次子名尼摩。後無諍念王成佛為阿彌陀如來,不眴太子為觀世音菩薩。而尼摩太子則成了大勢至菩薩 菩薩跟隨佛學法修菩薩行,經過許多階段之後,才可成佛。
虛空藏菩薩:
為三世諸佛第一輔臣,功德浩蕩遍滿虛空,智慧無邊恆沙難喻,忍辱心如金剛,精進猛如疾風,具足一切三昧。為一切眾生無上福田,一切人天所應供養。當知一切佛子學佛無不由戒入門,而戒律之考核為虛空藏菩薩所專司。
地藏王菩薩:
因發下“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宏願,密宗又稱之為悲願金剛、與願金剛或金剛幢,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稱為地藏。在釋迦佛入滅以後,彌勒未生之前,地藏菩薩肩負著救度六道眾生的重大使命
彌勒菩薩:
因彌勒的梵文意義為慈愛,所以常被稱為慈氏,其名字為“無能勝”。他出身於印度婆羅門,後得釋迦牟尼佛的教化,被授記為下一任佛陀。他現處兜率天內院,為一生補處菩薩。
除蓋障菩薩:
其德行為消除所有一切煩惱之障礙,為胎藏界曼荼羅除蓋障院之主尊,也是金剛界曼荼羅賢劫十六尊之一。根據佛經記載,除蓋障菩薩的修行歷史異常悠久,其弘化功績不勝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