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1895電影說

    少年時,我們都自私無知,誇張那些傷痛來當作放縱的藉口。只知依賴不知自救,只知索取不知珍惜。打架,濫交,還自以為是看透了生命,絕望的很酷,其實膚淺的令人髮指。孩子,什麼時候你開始沉默的承受加諸你身上的重量,尊重它並與它和平相處,你才真的能稱為一個大寫的人。

  • 2 # 影視知迷

    真的真的沒想到超脫這部電影會給大家這麼大的震撼還有思考。我全片都在期待。最後發現“啊,就這樣嗎?” 後來我才明白為什麼大家那麼震驚那麼多想法。因為你們沒有在片中那個環境呆過。我曾經的初中就是那麼一個地方。有的學生莫名其妙就消失了。不來了。聯絡家長也聯絡不上。其實孩子自己都常常找不到父母。老師捱揍。校長被打斷腿。大部分人來唸書都是為了義務教育。放學了就打架閒逛去雞窩。有些孩子打架死了..也就死了。片警都認識我們學校的很多同學。這不是一個孩子的問題,也不是一群孩子的問題,或者你可以說這是無數個家庭的問題,或者你可以說這是貧窮的問題。或者你可以說這是階級的問題。你可以說這是社會的問題。他們沒什麼特別的。他們長大了,就是他們父母那樣的人。就在我們身邊,大街上。

    階層這東西永遠不會消失。有階層就有這樣的現象。

    如果你在他們之上,

    那深刻的說明了一個事實:

    你需要他們,需要他們墊在你下面。

    哦哦哦,可別說什麼大鍋飯了。一去不復返。

  • 3 # 塵途拾憶

    直癌男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這是一部很好的,很值得一看的電影。

    我記得有過這麼一句話,人天生就是一種對傷感,傷痛有著天然親切感的動物。簡單的說就是人們對於快樂很容易遺忘,而對於傷痛有著天生的好奇,且能長久的銘記。這就是一部這樣的電影,影片中到處充斥著濃重的壓抑和悲傷的基調,抓在網格上,像是被囚禁著沒有自由的手臂,陰鬱且低沉的臉,憤怒而無處吶喊的靈魂。它讓任何一顆浮躁的心,遇到它時都能沉靜下來,像大雨前的天空,低沉,壓抑,只等一場大雨後的舒爽。影片中多處對於面對困難境地時的對白,又把人帶入一個比視聽娛樂更深層次的,面對困境時如何自處的深刻的思辨當中,久久不能自拔。

    但這種型別的,教育類的電影同時又是我不特別能理解的。我覺得學生都應該是活潑的,帶著個性,有著無限希望的。像香港早期電影中的“開心鬼”系列,法國的《放牛班的春天》,都給我帶來了極深刻的記憶和體會。它們試圖從另一些角度來解析這些個性乖張,難以馴服的孩子。人們常說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沒有天生的垃圾。學生時期是我們這一生中最為純粹和自我的一段時間,即不需要懷著沉甸甸的理想,揹負著柴米油鹽的現實前行,又不需要顧慮世人的冷眼和家庭的榮譽,它是靈魂赤裸的一種展現,理想,友情,愛情…

    可能人們經受的環境不同,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也會不一樣。讀小學的時候我也看過學生跟老師打架的,甚至拿出了削鉛筆的小刀。可這並不能作為評定一個人好壞的標準也不能從這點推斷他未來的好壞。實際上我的那個同學他長大後並沒有成為一個罪犯也沒有成為家庭的累贅。很多人都有或長或短的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這是通往成長的必經之路。

    作為一個老師,像影片中講的一樣,起先他們都認為他們能幫助他們。現實中的每一個老師也是如此的,他們帶著一顆神聖的,關切的心步入這一神聖的行業,試圖幫助大部分人實現他們的夢想,助他們走的更遠,更高。可事實是他們遇到的事情越來越多,不聽話的孩子,難纏的家長,自己理不清的瑣事,生活給了他們蛋糕卻沒有給他們更多的精力,他們不能把所有的事情處理的跟想象中的一樣好,他們是血肉之軀而非鋼鐵之身。

    “開心鬼”系列和《放牛班的春天》與這部電影裡教師的最大區別就是他們放在自己私生活生上的時間不一樣。這倒不是說老師們對學生的不夠關注造成了學生們最後不好的結果。相反的對於一個老師來說最痛苦的,最無奈的是他有心且有能力去幫助別人而受幫助者完全一副不在乎的表情,這是當老師的最為無可奈何又無法改變的一種現狀,教師們的人生經歷和學識告訴他們自己必須改變學生們的現狀,讓他們好轉起來,以便學生們能有一個更光明的未來,可學生們的表情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從這個角度來講“超脫”彷彿是在說,脫離這種困境,隨他們而去。這是一種可怕的假設,當老師的不在那麼關注自己的學生了。

    我不認為人生活在地獄裡,哪些好動,不安分的孩子也許他們天生適合運動,哪些時常惹事生非的學生可能只是缺少關注。“世間不缺乏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也不相信你個班級裡所有的學生都是壞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否支援未成年的職業電競選手?談談你對電競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