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蓑松雨

    柳下惠原是魯孝公兒子公子展的後代,周朝規定子孫經過五世後,就不能用國姓了。春秋時期,還沿用這個規定,所以柳下惠就不能再用魯國公族的“姬”姓,而是用了其始祖公子展的名作為姓,姓展,名禽,又名獲,字季。因為他的家住在魯國的一個下屬地方柳下,死後諡曰惠,所以又稱柳下惠。

    柳下惠最為有名的典故是“坐懷不亂”。說有一年冬天,天寒地凍。柳下惠鄰居家的一個女子回家晚了,家人關上大門睡覺去了,女子叫門叫了半夜也沒叫開門(古代女子地位之低可見一斑),然後就在門外凍僵了。柳下惠讀書到半夜時分,開門想呼吸下新鮮空氣,開啟門看到這名凍僵的女子,遂抱到自己房中摟在懷中,用體溫溫暖該女,就這樣抱持了一夜,救活了這名女子,而與其無任何越軌行為,可見其操行之高尚。《禮記》注曰:“以體曰嫗”,按嫗,謂坐於懷也,俗所稱坐懷不亂,即柳下惠事。可見此時絕非空穴來風。

    有關柳下惠事蹟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他本人具有堅韌、正值、守信、公平、誠實、廉潔等優點,是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因此孟子稱其“聖之和者也”,也就是和聖。他的事蹟對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深刻的借鑑作用。

    被孟子成為聖人的還有“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也。”

    隨著歷史的變遷被後人稱之聖人還有“智聖”東方朔;“武聖”關羽;“酒聖”杜康;“書聖”王羲之;“畫聖”吳道子;“棋聖”黃龍士;“草聖”張旭;“詩聖”杜甫;“茶聖”陸羽;“詞聖”蘇軾;“藥聖”李時珍;“史聖”司馬遷;“醫聖”張仲景;“樂聖”李龜年;“曲聖”關漢卿;“劍聖”裴旻。

    天下三百六十行,做的突出你就是“聖人”。

  • 2 # 好玩的國學

    內心和諧柳下惠

    孟子認為柳下惠也是聖人。魯國大夫柳下惠在一個寒夜裡遇到了一個年輕的姑娘,眼看著就要凍死了,柳下惠把姑娘抱在懷裡溫暖了一夜,沒有任何非分之想和非分之舉,人們稱讚柳下惠是正人君子。柳下惠不僅是正人君子,還是一個著名的賢人,《論語》中記載:

    “柳下惠當時在魯國擔任司法長官,三次被撤職。有人告訴柳下惠,你盛名遠揚,為何不離開魯國,到其他國家去做官呢?柳下惠說,我按正道侍奉君主,到哪裡不會被多次罷官呢?如果我不按正道侍奉君主,為什麼要離開本國呢?”看來在孔子的眼裡,柳下惠是個以直道而行、堅持正義的賢人君子,是個值得尊敬的牛脾氣。但在孟子的眼裡,柳下惠是個一團和氣追求和諧的人。

    “柳下惠不以侍奉壞君為羞辱,不會因官小而辭職;立於朝廷不隱藏自己的才幹,但必定按自己的原則行事;被冷落遺忘也不怨恨,困窘也不憂愁。與鄉里人相處,很隨和地而不忍心離開。所以他說你是你我是我,你縱然在我身旁赤身裸體,又哪能沾染著我呢?所以聽到柳下惠風範的人,胸襟狹小的人也寬大起來,刻薄的人變得厚道了。” 柳下惠始終保持人格獨立和內心和諧,世界如何與我無關,我只做我該做的事,別人對我如何也沒有關係,我依然微笑面對社會。

    孟子很推崇柳下惠的和光同塵、和而不流的精神,認為柳下惠這種出淤泥而不染的獨立人格,如春風化雨,能讓刻薄寡恩的人變得樸實厚道,讓心胸狹小的人變得寬宏大量,能對社會產生正能量,所以,孟子把柳下惠看成是聖人中最為和樂的人。

    在孟子把柳下惠列為聖人之前,社會上關於聖人的標準,特別是孔子關於聖人的標準,實在是太高了,高的一般人都遙不可及。當時孔子認為,聖人必須擁有王位,這樣的標準太嚴苛,讓歷史上好多賢人都失去了做聖人的資格,連孔子自己也被擋在了聖人門外。孟子對聖人理論進行了修改和完善。

    孟子首先降低了聖人的標準,讓他們從雲端落到地面,成為百姓眼中可愛可敬可親可學的人。孟子認為,只要有崇高的道德境界,沒做過王也可以是聖人。所以不僅堯舜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是聖人,周公也是聖人,甚至連伯夷、伊尹、柳下惠那樣的賢人,也可以升格為聖人。在這個標準下,孔子很自然地成為了聖人的一員了。

    孟子還別出心裁地把聖人進行了分類。拒絕吃周朝糧食最後被餓死的伯夷,是最清高的聖人;廚師出身商朝政治家伊尹,為國為民最任勞任怨的聖人;魯國大夫柳下惠是最為和氣的聖人;而孔子是進退有度識時務的,是聖人的集大成者。孟子降低聖人標準的行為,蘊含著他的良苦用心——當聖人的理想觸手可及時,人們就不會自暴自棄。因為,自暴自棄的心理往往來自於看不到未來的絕望與焦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劍奇譚》中有哪些厲害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