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斜塔是義大利中世紀文化遺產,是義大利中部比薩城內一組古建築群的組成部分,比薩大教堂的一座鐘樓。因地基沉陷而偏離垂直中心線5.2 米 ,長時期斜而不傾,被認為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和不朽之作。塔由白色大理石築成,1174年開始興建,1350年完工,為8層圓柱形建築,高 54.5米,塔身牆壁底部厚約4米 ,頂部厚2米多。從下而上,外圍 8重拱形券門,由底15根圓柱,中間6層各31根圓柱,頂層12根圓柱,建成213個拱形券門而成。 總重達1.42萬噸。造型秀巧而又古拙,為羅馬式建築的範本。頂層為鐘樓,塔內有螺旋狀樓梯294 級,盤旋而上塔頂,可眺望比薩城全景。當年該塔因造基不慎,興建至第三層時發現基礎沉陷不均勻,從而產生傾斜現象。責任工程師B·皮薩諾想在繼續建造時,將下陷一邊的層高加大以資補救,但結果沉陷更甚。在尋求解決辦法過程中,工程曾數次停頓,時間達一個世紀之久,但最後還是繼續施工,並於14世紀落成。初期,塔頂中心點偏離垂直中心線2.1米 。 600 多年內塔身仍繼續而緩慢地向外傾斜,故名斜塔。1918 年以來經測量發現每年平均向南傾斜約1毫米,今塔向南的傾斜度達 5.3度。由於其傾斜度有增無減,從外表看來,已岌岌可危。1972年10月的一次地震,更是對這座古塔的一次衝擊,所幸仍然巍然屹立,這種斜而不坍狀態,使比薩斜塔更加出名。 比薩斜塔對科學實驗曾作出過一次貢獻。據說1590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過自由落體實驗,推翻了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的不同重量的物體,落地的速度不同的理論。
比薩斜塔是義大利中世紀文化遺產,是義大利中部比薩城內一組古建築群的組成部分,比薩大教堂的一座鐘樓。因地基沉陷而偏離垂直中心線5.2 米 ,長時期斜而不傾,被認為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和不朽之作。塔由白色大理石築成,1174年開始興建,1350年完工,為8層圓柱形建築,高 54.5米,塔身牆壁底部厚約4米 ,頂部厚2米多。從下而上,外圍 8重拱形券門,由底15根圓柱,中間6層各31根圓柱,頂層12根圓柱,建成213個拱形券門而成。 總重達1.42萬噸。造型秀巧而又古拙,為羅馬式建築的範本。頂層為鐘樓,塔內有螺旋狀樓梯294 級,盤旋而上塔頂,可眺望比薩城全景。當年該塔因造基不慎,興建至第三層時發現基礎沉陷不均勻,從而產生傾斜現象。責任工程師B·皮薩諾想在繼續建造時,將下陷一邊的層高加大以資補救,但結果沉陷更甚。在尋求解決辦法過程中,工程曾數次停頓,時間達一個世紀之久,但最後還是繼續施工,並於14世紀落成。初期,塔頂中心點偏離垂直中心線2.1米 。 600 多年內塔身仍繼續而緩慢地向外傾斜,故名斜塔。1918 年以來經測量發現每年平均向南傾斜約1毫米,今塔向南的傾斜度達 5.3度。由於其傾斜度有增無減,從外表看來,已岌岌可危。1972年10月的一次地震,更是對這座古塔的一次衝擊,所幸仍然巍然屹立,這種斜而不坍狀態,使比薩斜塔更加出名。 比薩斜塔對科學實驗曾作出過一次貢獻。據說1590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過自由落體實驗,推翻了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的不同重量的物體,落地的速度不同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