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子育兒知識分享
-
2 # 乖咪小安的媽媽
十三個月的寶寶會走路了,但是還需要大人牽著手走。
這是因為寶寶雖然會走路了,但是害怕摔倒,不能很好的掌握平衡,很可能是之前有摔倒的經歷,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大人可以不用著急,給寶寶一個恢復的時間,然後就會發現,寶寶突然有一天就會自己走個不停的。
同時呢,給媽媽幾個建議,可以幫助寶寶更好的度過這段時間。
第一,可以幫寶寶準備一些走路的護具,比如防護頭盔、放摔頭的揹帶,護膝等。第二,讓寶寶繼續推學步車,或者兒童手推車等,可以幫助寶寶保持平衡的物體,而不是大人手牽,因為大人是活動的,會幫助寶寶保持平衡,而推車等物體會讓寶寶自己保持平衡,這樣子,寶寶的平衡掌握好了,自然會自己獨立行走。第三,寶寶想去夠玩具,想去走不到的地方,繼續鼓勵寶寶多爬行,或者爬樓梯,因為爬是能夠練習寶寶的腰部力量的,腰部力量鍛鍊的好了,以後走的才穩,不然即使會走路了,也會發現一些小朋友愛摔倒,就是腰部力量不夠。第四,給寶寶選擇合適的鞋子,包括鞋子尺碼合適,不要偏大也不要偏小;鞋子胖瘦合適;款式合適,不要太硬,但太軟也會不適合寶寶走路。第五,帶寶寶多去有同齡小朋友小朋友的地方玩,孩子之間的模仿學習是非常快的,很快寶寶就會發現孩子們都是這樣自己走路的,也會鼓勵寶寶開始自己嘗試獨走。 -
3 # 父母心理育兒
小寶寶十三個月,學會走路了,又不願意自已走,非要大人牽著才敢走, 這個舉動很有可能是寶寶心理恐懼引起的. 寶寶為什麼會恐懼呢? 下面從寶寶心理發育的角度談談十三個月的寶寶恐懼的原因.
美國心理學家A.L.Gesell研究發現, 孩子的恐懼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恐懼的內容是不同的.
恐懼這種情緒對寶寶的成長是傷害性的,恐懼具有抑制作用, 會使寶寶退縮、逃避, 形成膽小、怯懦等消極性格特徵, 嚴重的恐懼情緒會使感知狹窄、思維刻板、行動呆板等.
那麼十三個月的寶寶懼怕什麼呢?
十三個月的寶寶對周圍突然發生的巨響會感到懼怕, 對陌生的事物或媽媽離去感到懼怕.這就能夠解釋為什麼十三個月的寶寶會走路卻不願自己走, 非要媽媽牽著走的原因. 因為寶寶的心裡對走路這件事很陌生, 獨自走沒有媽媽陪伴, 內心充滿恐懼, 正是這種懼怕心理讓寶寶不願自己走路.
遇到這種情況父母該怎麼辦呢?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還得從寶寶的“心”入手.
1、 父母要儘可能地豐富寶寶的生活, 給寶寶建立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這樣有助於寶寶的情緒穩定, 容易產生滿足感, 在愉快的心態下, 寶寶是願意嘗試新事物的, 比如說獨自走路這件事.
2、父母要努力帶給寶寶和諧、歡快的家庭生活, 父母良好的情緒和有教養的舉止, 對寶寶良好情緒的發展很有幫助. 因為寶寶情緒的在發育過程中很不穩定, 容易受感染, 且寶寶的模仿性強, 所以父母的示範作用很重要, 情緒穩定的寶寶才有膽量面對未知的恐懼.
父母們一定要注意, 寶寶看似非正常舉動後面一定有某種心理動因,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時候要從“心”入手, 善於抓住孩子行為背後的本質, 才能解決問題, 幫助寶寶更好地成長.
回覆列表
您的孩子是男寶寶吧,一般男寶寶發育相對女寶Bora說會慢一點,即使是18個月也不會單獨走路的寶寶生活中也很常見,這個不是什麼大的毛病,有的孩子被父母保護的太好,孩子害怕摔倒所以不敢自己走,可以嘗試進行一些簡單的鍛鍊;
1、多鍛鍊寶寶的爬行能力,如果孩子實在不敢走,讓他多練習爬行,會使孩子的下肢更有力量,對以後行走會大有幫助;
2、鼓勵寶寶多站立,媽媽將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與寶寶高度差不多的沙發上,鼓勵寶寶扶著身邊的櫃子等可借力的物品站起來抓取玩具,可以讓寶寶下肢更有力量,對未來行走同樣大有幫助;
3、多讓寶寶扶著走家裡的沙發、茶几,寶寶的小床,都是小傢伙可以扶著走的好幫手。生活裡,媽媽要多鼓勵寶寶扶著走,有助於小傢伙早一天獨立行走。寶寶扶著東西前進會有種安全感,對走路這件事會慢慢增強信心,可以慢慢丟掉“柺棍”
4、媽媽平日可以慢慢鍛鍊寶寶走路,離開寶寶一段距離,拿著寶寶喜歡的玩具吸引他,讓他朝你慢慢走過來,距離慢慢增大,鍛鍊寶寶走路的距離;
5、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輔助走路的工具,比如學步車、學步椅、學步繩等,讓孩子有輔助作用的情況放心大膽的走路,這樣孩子慢慢就可以自己走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