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安交大黎荔

    “錢荒”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環境的變化,客觀上對貨幣的需求增大,而鑄造錢幣利潤低下,銅的產量不能滿足鑄幣需求,還有官僚地主商人窯藏金屬貨幣,造成流通領域貨幣減少,加之金屬鑄幣外流到周邊各族,海外流失嚴重,最終釀成“錢荒”。

  • 2 # 風塵講歷史

    宋朝是中國古代經濟最發達的時候,GDP總量能佔世界的六七成,但有個神奇的現象就是宋朝經常出現“錢荒”。在南宋理宗時期的一天,僅僅過了一夜,台州就無一文錢可花了,也就是台州出現錢荒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途徑台州的日本商船把銅錢都囤積了,日本人非常喜歡銅錢,於是就用船上的貨物低價與台州人交換,把台州的銅錢全部換來導致台州出現錢荒。

    其實不止日本人喜歡銅錢,跟宋朝進行貿易的許多國家都很喜歡宋朝的銅錢。於是宋朝經常發生錢荒現象。宋朝經濟貿易是十分發達的,與日本、南洋、阿拉伯和非洲都有密切的經濟交流,這些國家就非常喜歡宋朝的銅錢,視為國寶。而且他們只准銅錢流入他們的國家,不準流出,於是他們的國庫中囤積了非常多的銅錢,而宋朝市面上流通的銅錢就變少了,也就經常出現錢荒。甚至有些人為了堅決錢荒,建議朝廷停止與外國的貿易往來,這類似於閉關鎖國,好在宋政府沒有采納。

    不過外國囤積宋銅錢並不是錢荒的主要原因。因為宋朝投入市場的銅幣量非常大,不可能只因為銅幣外流就出現錢荒。有學者統計,北宋末年投入市場的銅幣大約有三億貫,完全能滿足日常老百姓的開銷。而南宋的錢荒現象一般是物價高,銅幣少。可銅幣供應量並不少,而且宋朝的交易很多都是賒買賒賣,為什麼還會經常缺錢?其實當時的人也想不清楚。民間舊的銅幣沒有損壞,朝廷每年還增發新的銅幣,可銅幣數量依舊在減少,這些錢都去哪了?

    這些錢都被囤積起來了,並非是沒有錢,而是很多銅幣被囤積起來沒有在市場流通,沒有發揮錢該有的作用。還有許多銅幣在流通性較低的地方,民間也有很多喜歡收藏銅幣的人。甚至宋朝的有錢人都喜歡大量囤積銅幣,這樣的銅幣就為“鎮壓金庫的錢”。正是因為如此,南宋朝廷才頒佈一條律令,要求官員家庭最多囤積一萬貫銅幣,普通人家減半,剩餘的錢要兌換成紙幣。可惜監管不嚴,懲罰力度不夠,這條律令相當於擺設。

    為何宋代人都喜歡囤積銅幣。因為銅幣不會貶值。我們都知道宋朝出現了紙幣,可紙幣說到底只是一張紙,本身沒有價值,自然會貶值。而銅幣本身是具有價值的,就跟金銀一樣,囤積銅幣,家庭所擁有的財產就不會變少。

    宋朝的統治者雖然注重商業的發展,使得宋朝經濟稱為奇蹟,可卻不懂的怎麼處理經濟問題,導致宋朝經常出現錢荒現象。原因就在於不僅別國囤積銅幣,就連本華人都囤積銅幣。宋朝沒有發現問題的本質,沒有給出正確的解決方案,使得錢荒現象經常發生。

  • 3 # 人文之光

    一、交子的尷尬

    記得小編中學時候,歷史教科書不厭其煩的將宋代的交子稱之為領先世界數百年的發明。事實上,在紙幣應用上,中華帝國確實領先於當時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但是,這種領先,更多的是建立在老百姓不幸福的基礎上。

    比如交子,就凝結了老百姓的血淚。

    二、銅錢到紙幣的千年跨越

    中國古代的錢幣,主體來說是以銅錢作為主要材質,而銅幣的鑄造的過程,也讓銅幣有了一定的價值:因為銅幣鑄造需要採礦,需要冶煉,需要一道道較為複雜的工藝,才能鑄造出銅幣。而銅幣的金屬屬性,就決定了銅幣易於保管。

    因此銅幣在古代,一度算是理想的貨幣。不過古代社會給官員發工資,大多是發實物——比如春秋戰國是發糧食,這種情況一直延續上千年——直到晉朝,還有不為五斗米折腰一說,而明清時期,也存在祿米這種工資形態。

    而古代君王雖然沒有現代人那麼系統、複雜的金融知識,但是不妨礙他們具有簡單、朦朧的金融工具意識,比如三國時期,劉備割據益州以後,就透過更改銅幣面值的手段(這也是金融手段之一)製造人為的通貨膨脹,並依靠這輪通貨膨脹,從益州搜刮財富,維持其政權建設。

    而到了宋代,宋代產生了交子,而交子本身不過一張紙,其可被信任的指數,哪裡能和銅幣相提並論?

    於是有了“劣幣驅逐良幣”現象:越來越多的宋朝百姓選擇把紙幣拿出來做市場流通應用,而把銅幣收藏起來。

    就這樣,市場上銅幣越來越少,紙幣越來越多,從而導致宋代出現錢荒現象。

    三、後續

    宋代之後的元朝和明朝,也都發行過紙幣,不過最終的命運和宋代交子一樣,都成為了導致通貨膨脹的重要因素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青春旅程的路上,你最難忘的一次經歷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