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河東三叔
-
2 # 凌煙歷史社
長槍是百兵之王,深受武者喜愛,特別是古代的將領都喜歡用長槍,如南宋著名抗金將領岳飛的武器就是長槍,在戰場上手握長槍的岳飛所向披靡。在長槍上綁紅纓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在長槍上綁紅纓可以用來吸血,避免因血液流到手上導致握槍不穩。在戰場上握槍不穩的後果是可怕的,當長槍刺穿一個敵人後,血液卻流到手上,導致握槍不穩,此時不要說殺敵,能不被殺就不錯了。(自行腦補)
第二,在長槍上綁紅櫻可以混淆視線。眾所周知,長槍的主要攻擊招式之一是刺,當長槍刺向敵人時,敵人容易被長槍上的紅櫻吸引注意力。在戰場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後果是可怕的,此時更容易打敗敵人。
第三,在長槍上綁紅纓可以鼓舞士氣。紅色在人們心中代表著熱情似火,而且紅色容易引起人們興奮,在戰場上看到紅色容易引起士兵嗜血的慾望,如牛看到紅色容易發狂。因此,在長槍上綁紅纓可以鼓舞士氣。
-
3 # 於左
在長槍的槍頭下面繫上一團紅色纓穗,出現的時間應該是比較晚的,原因也很複雜,大體應該是這樣的:
第一,早期的長槍槍頭應該沒有纓穗,後期新增纓穗也屬於一種很古老的遺制。
我們可以看看宋代《武經總要》裡的各類長槍,一共九種槍頭,有單鉤槍、雙鉤槍、梭槍、椎槍、素木槍等等,槍頭的形狀複雜多樣。但在圖示當中,槍頭下面都沒有纓穗。說明文字當中也沒有提及纓穗。
後世刻印的《武經總要》為這些槍加上了纓絡和流蘇,上面還飾有花紋,推測它的顏色也是非常華麗的,不是單色。這可能只是臆想,或者是後來某個時期的實際做法。
此外,古代的軍旗,在旗杆的頂端也會裝有槍頭,飾有雉尾和纓絡。這個恐怕是旌節的遺制,代表某種很古老的圖騰思想。為各種長槍加上華麗的纓絡、流蘇,大概也有這方面的影響,後來逐漸簡化成為紅纓。
第二,紅色是血的顏色,醒目而且有威嚇的作用。
纓絡和流蘇的製作工藝比較複雜,普通計程車兵沒有條件製備,所以將其逐漸簡化,最後只要一把麻線、棉線,染一染顏色就成。問題是,為什麼一定要染成紅色?藍色、綠色不可以嗎?
血紅的顏色比較醒目,警示對方這槍是殺過人的,血染紅了槍纓,以此威嚇對方。另外,紅色比較鮮明,當雙方對戰時,槍頭不斷抖動的紅纓也可以擾亂對方的視線,讓執槍者受益。
第三,含有原始、樸素的鎮魘、驅邪思想。
在華人的觀念當中,紅色屬火,象徵光明和力量,有驅邪、避邪的作用。兵器都是凶煞之器,千軍萬馬當中,武藝高強者憑藉一杆長槍,不知道刺死多少對手。古代人非常迷信,擔心被那些亡魂糾纏,就在槍頭紮上紅纓,在大刀柄上繫上紅綢。這當然也有裝飾的作用,但更根本的想法還是驅除鬼邪。這樣的例子,我們今天也還經常能看到,這裡就不細說了。
還有許多朋友認為,槍頭的紅纓可以在實戰當中擋血,防止血液流淌下來,使槍桿變滑,那樣的話,執槍者不好抓握。客觀上講,在槍頭底下系一團紅纓,確實有沾染和阻擋血流的作用,但隨便一團麻、一團線都可以起到這個作用,無論它有沒有顏色,無論它是紅的黃的綠的,都可以,為什麼一定要紅色?
還有一點值得懷疑,古代長槍的槍桿是很長的,通常會三四米長,想一想,得有多少血才能從槍頭流過來、流淌到握槍處?這麼大的血流,中間不會滴落嗎?
總結一下,長槍上裝飾紅纓,是一種沿襲的傳統,可以向對手示威、提升士氣,並驅邪避邪。它出現的時間不會太早,大概在明朝或者更晚吧。
回覆列表
抗戰期間,1939年2月第二次長生口戰鬥,八路軍772團在白刃戰中大敗日軍,並抓獲一名被紅纓槍刺傷的日軍俘虜。此人心有餘悸地供稱:“你們的武器配備好,長劍厲害。”
這裡說到的長劍也叫長槍,學名叫紅纓槍,是中國的傳統兵器。構造簡單,只需一個槍頭、一把紅纓、一根長直木杆即可,適用於大量裝備。
這是宋代《武經總要》裡帶纓穗的槍。
回到開頭的題目,為什麼要在槍頭上加纓穗,答案很簡單,有其實用性也有觀賞性。實用性
不加纓穗的長槍在戰場使用過程,因其光禿的造型,在刺入人體之後,血液將隨著槍桿流下,手持容易打滑,影響使用。戰場上發生這種情況,相當於被解除武裝,所以要加上纓穗,可以吸血,防止血液倒流。
而在實戰過程,利用槍頭的纓穗還可以起到干擾對手視線的作用。
這是紅纓槍的使用動作。
觀賞性
看過電視劇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古代戰場旗幟密佈,甚至虛張聲勢,就是為了迷惑對手。所以做為大量裝備的紅纓槍上面所綁的纓穗,遠觀可以達到這種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