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razybro

    事實上攝影始於大畫幅。但隨著技術的日新月異,操作繁瑣,機體龐大的大畫幅相機逐漸淡出了普通大眾的視野。

    而如今的大畫幅基本只存在於商業等真正高階的攝影師手中。大畫幅暫時不會離開和消失,它精確的對焦,極其高的成像質量等等優勢,依舊是讓人追捧,讓人狂熱的熱愛。但極其繁瑣的操作和讓人咋舌的攝影成本,並不是一般攝影愛好者可以承受的。

    有時候攝影者會把自己的相機裝置稱為‘兒子’,那麼大畫幅相機就是‘王思聰’的兒子。

  • 2 # 無所謂86435

    人類很早以前就有了真實地、長期地、保留和儲存影像的願望。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進步,在長期的探索中,人類把光學、化學和機械學相結合發明了最初的照相機。

    二千三百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的哲學家墨翟在他的著作《墨經》中就對光的直線傳播和成像原理就有了論述,比西方發現小孔成像原理早了一個多世徵。

    為實現這個願望,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義大利科學家波爾塔透過不懈的實驗,奠定了照相機的雛型。

    人類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止過。

    1725年德國解剖學教授舒爾澤發現了感光物質一一硝酸銀,為照相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1826年法華人尼普斯經感光八小時才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

    1839年“達蓋爾式攝影法”誕生,法華人達蓋爾為攝影獻上了非凡的發明。

    1839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這百年是照相機的初級階段,照相機由木製暗箱朝金屬暗箱的大型笨重朝小型輕便發展。

    二次大戰後,踏著科技發展的步伐,照相機種類繁多,所用底片尺寸不一樣,不同相機都有不同的效能。使用照相機要視拍攝要求而定。

    拍攝底片畫幅大的照相機,影像質量好,便於製作大幅照片和製版印刷。但相機大而重,拍攝動態照片不靈便,相機鏡頭最大光圈比較小,拍攝時受光線的限制,製造成本高,只有特殊攝影才會擁有。

    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照相機朝著小型化、智慧化發展,是歷史賦予它的走向。

  • 3 # 逆光飛行四海為家

    1839年,達格瑞在巴黎發明了銀版法攝影技術後,攝影席捲整個西方世界。之後,美國、德國自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就生產出各種相機供應市場。大畫幅相機是指大尺寸底片照相機,一般尺寸為4×5、5×7、8×10英寸以至於更大,如仙娜等大畫幅相機,拍攝影像更加細膩。 當今,全自動數碼相機透過精準程式設計,可以保證一般人也能拍到成像較好的照片, 135全畫幅攝影感光面積為36×24 mm尺寸大小的規格,但是,中畫幅和大畫幅的數碼相機價格昂貴。保持傳統手動方式的大畫幅相機,任然可以運用在不同領域、要求特殊的攝影中。

  • 4 # 孤獨稜鏡

    從1839年,達蓋爾發明了銀版攝影技術開始,第一臺相機就宣告誕生。從廣義上來說,這個歷史性時刻也就開啟了大畫幅攝影的時代,因為當時他用的是6×8英寸的幹版。今天的大畫幅相機在外型上與一百多年前變化不大,今天我們定義的大畫幅一般是指使4×5英寸以上,具有移軸功能,可以控焦平面和透視效果可換鏡頭相機。

    自從徠卡發明了第一臺135相機M3以後,相機的使用門檻逐步降低,到了今天的數碼時代,相機已經走進了普通人的生活,人人都可以拍照攝影,而傳統意義上的職業攝影師也逐漸變化。但仍有相當一部分從事高階專業領域攝影的職業攝影師在使用大畫幅相機。主要集中幾個領域:

    (1)風光攝影領域

    由於大畫幅相機的前後板可以移動可傾斜,這種強大的調整功能可實現對影像透視關係的控制,特別是對焦點平面的調整,由此能拍攝出從攝影者腳下到無限遠都無比清晰的畫面。這是它被許多頂級風光攝影大師所青睞的原因。

    (2) 藝術攝影領域

    由於大畫幅照相機影像尺寸較大,成像清晰,質感真切,影調與色調層次細膩動人,因此也深受藝術攝影大師的喜愛。例如,溼版攝影法就是大畫幅上一門古老的技術,但至今仍被很多藝術、時尚攝影師所使用。

    (3)在商業攝影領域

    大畫幅在商業攝影領域的運用尤為突出,是現代大畫幅運用最廣的領域。大畫幅所帶來的高畫質晰度、高品質圖片是商業應用的基本要求,例如大尺寸海報、噴塗。它精確的調焦功能和控制變形能力,可以保畫面清晰度達到一張紙那麼薄。同時,它透視調整與清晰平面分配又能解決許多透視和對焦上的實踐難題。

    大畫幅在中國的使用普及率還相當低,這與我們的經濟、文化、攝影發展歷史有諸多關係,但這類相機帶給西方攝影家的終究也會帶給我們,會被我們更廣泛地接受和應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行測越做越沒信心,每次做題都很煎熬,該如何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