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邁幫林海舟

    對聯起源秦朝,古時稱為桃符。有歷史記載的最早對聯出現在三國時代。明洪武年間(1368-1399年),在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鐵十字架,上鑄有三國時代孫權赤烏年號(238-250年)。在鐵十字架上又鑄有藝術精美的對聯雲:“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觀其形式與內容,與中國早期基督徒有關聯。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喪事的對聯叫做輓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

  • 2 # 溫柔相待黃芳

    答:對聯的起源應該是“桃符”,據傳,古代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桃樹下守衛著神荼,鬱壘二神,主管萬鬼,如遇到作祟的鬼,他們就把它捆起來喂老虎。後來,民間在春節時,為驅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畫上兩個神像,這就是桃符,到五代時,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變為書寫文字的對聯。宋代張唐英在《蜀檮杌》中記載:“孟昶命學士為題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到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早期的一副春聯。但字是提在桃符上的,大小寬約一寸,長約八寸,王安石在他的《元日》詩中寫道:“千戶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說的就是這種用桃符製作的春聯。到了宋中晚期,人們就開始用紙張代替桃木板寫聯,這與我們今天貼上的對聯就一模一樣了。對聯有哪些分類?對聯主要分為以下種類,趣聯,名勝古蹟聯,春聯,勉志聯,婚聯,壽聯,輓聯,詩詞集句聯,學校,文壇,戲臺,農工商部隊行業聯,舊官署和會館聯,高山石壁聯,寺院廟堂聯等等,基本上只要有生活的地方就會有對聯。完畢!

  • 3 # 隱語

    追溯

    談起對聯,可以上溯到上古時期,那時候的對聯叫做“桃符”,也不是寫在紙上,而是取材桃木,用兩塊長約七、八寸,寬一寸多的桃木,在上面雕刻,寫“神茶”、“鬱壘”兩個神名或驅邪降福之類的吉祥語,來驅鬼鎮邪,稱為“桃符”。

    為什麼要選擇桃木呢,《山海經》中有這樣一段記述:

    “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蟠屈三千里,其卑枝東北曰鬼門,萬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眾鬼之害人者。”

    說的是在東海之中有一座神山“度朔山”,這度朔山上有一株特別大的桃樹。這棵大桃樹盤曲三千里,在枝幹延伸出去的最東北處,有一座“鬼門”,那裡是眾鬼出入的門戶。而把守著鬼門的兩位神將,一位叫神荼,一位叫鬱壘,防止害人的鬼進入人們的家中。

    與此對應,東漢.應劭《風俗通義》中也提到:

    《黃帝書》稱上古之時,兄弟二人,曰荼,曰鬱,住度朔山上桃樹下,簡百鬼,鬼妄入,援以葦索,執以食虎。於是,縣官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索虎畫於門,效前事也。

    講述的也是這段度朔山桃樹下兩兄弟的傳說,老百姓相信和神荼、鬱壘兩位神將能夠驅除妖邪,於是把兩人雕刻在桃木上,寫上二人的名字,懸掛於家門口,這便是最最古老的對聯了。

    大家會不會注意到:桃符上的人和門神頗有相似,都袒胸露腹,虯髯虎鬚,頭上長角,手執桃木劍,一副凶神惡煞的樣子。對了你想的沒錯,桃符上雕刻的神荼、鬱壘兩位神將,也恰恰同是貼門神的起源了~

    漢代到魏晉南北朝時代,除夕裝飾桃人、在門戶上掛桃板門神畫、插桃符以驅鬼辟邪已經是一普遍的民間風俗。到了隋唐,民間普遍有掛桃符的習俗,桃木被視為能鎮邪的仙木。

    演變

    那麼桃符是在何時,又是為什麼演變成春聯呢?

    據《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時期後蜀主孟昶,在新年到來之時,命學士們“題桃符”,他對學士們題的詞語不滿意,就自己在桃符上寫了一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句式工整、吉祥喜慶,它改變了以往中桃符的內容與性質,使桃符由原來驅鬼的桃木牌變為表達某種思想的特殊文體——聯語。

    到了北宋,對聯便主要採取這兩種形式,一是在桃符上書寫神荼、鬱壘,另一則是書寫其他的祝福語,明代,桃木板被紅紙代替,成為“春貼”,以及有點貼近我們現在所用的春聯了。

    不過真正使對聯發展鼎盛,併成為百姓家家戶戶傳承的文化形式,則要說到明太祖朱元璋了。在他定都金陵之後,在除夕前頒佈聖旨,要求公卿士庶家門口必須貼春聯,而且皇帝本人回親自微服出巡,觀賞取樂。由於政府的強力提倡,對聯普及至全國,文人雅士也紛紛掛桃符,題聯賀年迎春。

    不過明代常用的說法也大抵是“桃符”,到清代,「春聯」才基本代替了「桃符」的說法,春聯的發展和民俗活動更達到了高峰。

    如清代民俗名著《燕京歲時記》曾描述:“祭灶之後,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或用朱箋,或用紅紙。”那時候,貼對聯已經深入千家萬戶,成為百姓迎新辭舊不可或缺的民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成為優秀的天使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