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林6095917243829
-
2 # 山澗一清泉
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是華夏文化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難以逾越的高峰,道、儒、墨、法、兵、名、醫、農、雜、陰陽、縱橫以及小說共十二家先後出現,當世之時以墨家影響力為最,後世發展則以儒家為甚!
問“道儒墨法兵”五家各自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之異同,其實並不準確,因為兵家重在教我們如何面對戰爭、如何取勝之道,並不能上升到一種哲學的高度,所以不能說在三觀上如何如何!下面就分析下:
道家。以老子、莊子為代表,在道家的哲學思想裡,人性不善、不惡,人只是萬物之一,原本無善惡之分。所以道家在人生觀上主張道法自然,遵道貴德,循天道自然法則起而行之;在世界觀上認為萬物為道所生,為德所養;價值觀上主張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簡單說就是效法天地、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是自然而然的事,不可據為己有、自恃有功,一切名利皆為身外之物。應該摒棄那些妄想妄念,讓慾望與自然同步,不為物累、不以己悲,如此則能恆久不殆,生生不息,和諧美滿!儒家。以孔孟為代表,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以仁義禮智信為最高行為準則。認為人性本善,因後天影響,人會沾染不好的習性,故而主張人應該不停的修身養性,以致至善。人生觀上主張一切行為均應該符合“仁義禮智信”的要求,透過自身不斷修身養性,達到聖人的境界。世界觀上認為“天人合一”,應該遵循天地之道而行,這一點上表面上與道家一致,但本質上是不同的,因為儒家把“仁義禮智信”作為了綱常倫理代替了天地之道。價值觀上,終極目標是主張內聖外王,分開來說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人應該建功立業,封妻廕子,留萬世美名!總的說,儒家雖然是用名利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但同時亦主張行為應符合中庸之道,過猶不及!可以說儒家是半截子的道家!墨家。以墨翟為代表,兼愛、非攻、尚賢、節用為其主要思想。在人生觀上自身學習好技能後去到各諸侯國宣傳墨家思想,所獲得的俸祿必須交回墨家總壇,人存在的意義就是宣傳墨家思想,以建立一個美好世界;世界觀上亦主張自然為上,但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思想;價值觀上對其弟子要求甚高,必須無條件服從最高領袖墨翟,人生的價值就是跟隨墨家領袖宣揚墨家思想,建立一個絕對公平的世界。總的說墨家就是中國最早的黑社會組織!法家。以商鞅、韓非子為代表,主張人性本惡,需要用嚴苛的律法來規範人們的行為。人生觀上法家主張急功近利,將有限的生命無限制的發揮出來,去追求功名利祿;世界觀上沒有什麼特別的主張;價值觀上,以君王利益為上,一切的律法均以維護君王利益為根本,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看成純粹的利益關係,輕視倫理道德,簡單說就是可以不擇手段去獲取自己的名利!法家的法制思想與現在的法制社會根本的不同是,法家以維護君王利益為首,而今天的法制是以維護大多數人利益為主!兵家。以孫武、孫臏為代表,兵家思想主要是對戰爭決策、指揮、統籌及其規律方面的理性認識的總和,所以並不好去分析在“三觀”上如何!以上是個人粗淺的認識,歡迎討論交流!
-
3 # 暖洋洋大叔
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由於社會處於大變革大動盪階段,各諸侯國為富國強兵而招賢納士,代表各政治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都按照本階級或集團的利益和要求,著書立說,於是就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思想和文化最輝煌燦爛的 “百家爭鳴”的局面。
諸子百家主要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各學派的形成、發展、主要主張和觀點不同,對中國歷史的影響也不同。
大概介紹一下其中的幾家:
儒家思想: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士孔子,也是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最為深遠的思想。
道家思想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理想是“無為而治”。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是“諸子百家”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
法家思想:主張以法治國,政治口號是“緣法而治”、“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法不阿貴,繩不撓曲”、“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法家是平民的政治代言人,代表人物是李悝、商鞅、李斯、韓非等。由於法家是中國歷史上提倡以法治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以富國強兵為己任,對現代法制的影響也很深遠。
墨家思想:以兼愛為核心,提倡“兼以易別”,反對儒家所強調的社會等級觀念。提出“兼相愛,交相利”,主張政治上尚賢、尚同,經濟上節用。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它還反對當時的兼併戰爭,提出非攻的主張。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墨翟。
兵家思想:包含了戰略思想,權變管理思想,人才管理思想。戰略思想中心為“上兵伐謀”,“知己知彼”,將權變管理思想總結為“合乎利而動,不合乎利而止”,而在人才管理思想中認為軍事人才的重要性高於軍事力量,“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兵家的代表人物有孫武、孫臏等。兵的家管理思想被現在也被廣泛地運用於軍事管理、現企業管理以及社會的各個領域中。
回覆列表
這各家的成員,在當時的社會階層來說,是士,當時的貴族分四等,天子、諸侯、大夫、士,士是擁有貴族血統但沒有封地的最低等級的貴族。他們沒有封地,但有食田,社會地位高於平民,所以他們有條件讀書學藝。瞭解了各家成員的社會地位,就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各家的宗旨了。
按職業行為說,儒家是入世做官,治國安民平天下的學士,道家是出世修真,道法自然的隱士,法家是輔佐君王,成就霸業的謀士,墨家是助人為樂,打抱不平的俠士,兵家就是衝鋒陷陣,戰勝強敵的將士。
按追求境界說,儒家行的是王道,道家行的是帝道,法家行的是霸道,墨家行的是人道,兵家行的是詭道。
按關注點說,儒家關注文化,道家關注個人,法家關注權術,墨家關注民生,兵家關注行伍。
因為兵家只注重軍事上的戰略戰術,其它各家都涉及到理想社會的構思。但有意思的是,儒家骨子裡為了維護封建等級制度,認為墨家人人平等是不可能的,甚至說墨家是禽獸。但到後來卻提倡民主,甚至喊出“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口號。而墨家看重底層勞動人民的權益,反對儒家的等級思想,說社會動亂的總源頭就是等級制度,但到後面,為了尚同,卻搞起了嚴厲的集權專制。儒、墨兩家,為了完善自家的學說理想,雙方都不由自主地走到了自己竭力反對的對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