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涵翼
-
2 # 遊子情感說
門當戶對包含了兩戶許多條件的對等,經濟,權力,教育……。古人對門當戶對特別注重,婚姻都是媒妁之言,父母包辦,一點不考慮待婚人的感受,青年男女毫無選擇婚姻的自由,古人的門弟觀念埋葬了多少人幸福婚姻,使多少有情人難成眷屬。
但是門當戶對也有一定的道理,兩人所處的環境,所受的教育如果相同或相近,談起戀愛才會有共同語言,才會聊得來,在人生觀愛情觀相同的基礎上兩個人感情才會和諧,兩人婚後關係才平等,彼此不會有不適應,如一對農村青年男女結合,聊天的地方,語言都是本地方言,話題都是今年糧食收成,孩子學費,養雞餵鴨趕豬上圈的事情,如果農村人和城裡人在一起,就會話不投機,就會聊不到一塊,當然就無法生活在一起。
雖然也有例外的門不當戶不對的成為一家人的,而且看起來過得幸福的,但是不代表大眾化,那種成為一家人後,彼此都需要容忍理解遷讓,才能繼續生活下去。
無論是否門當戶對,要保持婚姻美滿都要互相關心理解呵護,才能讓婚姻持久。我贊成門當戶對的婚姻。
-
3 # 斜槓青年說錢
每個人都是想來到這個世界上找到對的另一半,一起度過餘生,只要條件符合,基本上都是可以成的,但是隻有門當戶對,才會更穩定。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而門當戶對的人,對於問題的基本看法都不會差的太多,而只有這樣才會更容易的解決掉問題,而不是遇到問題總吵架。
最後祝願每個人都可以遇到對的人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相要弄清楚愛情和婚姻兩者的區別。愛情本就是飛蛾撲火,別人越說是錯,就越對。哪怕用萬千的輪迴只換回一句活該也不會氣餒和後悔。因為,你還有9999次輪迴,所以總是轟轟烈烈。但婚姻卻是居家過日子的柴米油鹽和夫妻同甘共苦的偕老相伴。既有兩情相悅的花好月圓、舉案齊眉、相敬如賓;也有理不清的家庭瑣碎,論不完的理,紅不完的臉,吵不完的架,究竟不完的究竟……
所以,愛情永遠是私情的自私的;但婚姻卻是大我的大愛。人生於世,絕不是為個人的一己私情。
感天動地的愛情,其實全是唬人,全部是壓抑下的產物。你只需仔細盤點,認真總結一下古今中外那些,所謂經典感人的愛情故事就會發現,總免不了流於俗套。牛郎與織女,梁山泊與祝英臺,杜十娘與李甲,灰姑娘與王子……要麼一介凡人遇到了天仙,要麼窮秀才攀上了富家千金,要麼“下九流”動了“痴心妄想”,要麼灰姑娘邂逅了白馬王子……倒是蒲松齡在《聊齋志異》裡索性得更出其不意:人世間既然容不得門不當,戶不對,那我就來個人鬼情未了或人 妖生死戀吧。
儘管以上種種,看起來很美很浪漫,但是細究起來,全是一些白日夢的自我安慰。在舊時人們的觀念中,不管是凡間的小夥子感動七仙女,還是英臺的投墳化蝶,杜十孃的怒沉百寶箱,抑或是灰姑娘被自己的白馬王子垂青,都少不了以窮引富或以卑引貴的奢念。套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取個好媳婦或嫁個好老公勝過奮鬥一生。當然,用佛家的話說是因果使然,但因果也講互為報應,我不相信佛祖在普度眾生之時是以笑看眾生的痛苦或不勞而獲為樂的。
牛郎的確沒有父母,但山泊不可能沒有爹孃,當週圍的親人和朋友都在為自己的至親或朋友流淚傷心而悲痛欲絕時,他們可能不知道,大眾皆為此一邊流淚一邊叫好。為何?因為感動,因為他們的故事觸動了大家的內心,因為他的傷觸動了大家共同的傷。然而大家在感動之餘誰又會真正考慮當事者那些至愛親朋的感受。唯一能令大家既美滿又豔羨的結局就是灰姑娘。可那又有什麼好?為什麼沒有灰姑娘婚後的生活?為什麼沒有之後的故事?
我不明白,但相信所有人都和我一樣會看得清楚。故事就是故事,總是在最抓人的時候點到為止。這其中,其實暴露的是人性的小,只是大家都不願正視。可能此刻大家會反駁性地提到孟姜女,可孟姜女感動人的還不是悲劇?為什麼我們的典籍中就沒有多一些貧賤夫妻共同奮鬥終得幸福的例子?為什麼我們的故事中就沒有貧苦一生但知足常樂,鍾愛一世的傳奇。
人,真的太功利;愛,真的太狹隘。
所以,故事永遠是故事,傳說永遠是傳說,千萬不可當真。這些不過是一些無聊的說書者和小說家,外加一幫夜哭三國的看客自我娛樂脆弱悲憐的內心罷了。
以自己的悲劇感動人遠沒有喜劇讓人釋然和歡心。悲劇於人,無怪乎賺取大眾的唏噓和惋惜,當然在說書者和小說家的煽情下好像在流傳千古,但那份痛呢?可能只消一杯酒的快意,甚或一個節日的歡快,看客就立時作鳥獸散,老婆孩子熱炕頭了。
別瞎想了,天仙的媳婦想不出來,榮華和富貴鮮有與生俱來。還是老老實實搬自己的磚,奮鬥自己的人生,任旁人繼續異想天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