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驪珠文玩收藏
-
2 # 謝亞鐵
華人識別石與玉有相當久遠的歷史,迄今大約近萬年,證物就是在遼寧海城小孤山洞穴發現的玉石砍斫工具,這玉已經是透閃石質玉器;迄今八千年的興隆窪文化發掘出的玉器精美得令人驚訝,玉質極佳,只輕微見沁變…“華人基因中就天生識玉”,這話不算很過分…
古籍《淮南子》記載玉有過百種…東漢許慎說“玉有五德”,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堅韌的質地;二晶瑩的光澤;三美麗的色彩;四細膩溫潤的紋理;五悠揚悅耳的聲音。這觀點基本完全且傳達至今…古人讚美最廣泛的也是今人忽視的玉,叫藍田玉,但在我看來並不是今天磚家認定的那種幾近侮辱古人的硬不足4度的藍田岫巖。真藍田玉應是至唐晚期已絕,出土物看西漢前期上推戰國春秋周商夏朝廷所用玉大多是藍田玉,和田玉進入中原是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後的事…真古藍田玉是與今和田玉極相似的透閃石類玉,所不同的特徵是白玉亦泛微藍,較之和田玉抗沁…
今人對玉分類,狹義上分和田玉(軟玉)翡翠(硬玉)兩類,廣義上是很泛的,岫玉、南陽玉、瑪瑙、玉髓、松石、水晶、孔雀石、青金石、珊瑚等,近期又金絲玉、黃龍玉什麼的…
今人判斷玉的標準大概也有五方面特徵:一溫潤晶瑩、半透明;二摩氏硬度4.5-6.5(或7),超6.5度視為寶石;三比重2.5-3之間;四白青黃碧墨紅等彩色;五天然礦物。(此觀點見劉道榮王玉民《賞玉與琢玉》)
今人學者劉道榮等認為,玉只有透閃石質軟玉及輝石類硬玉兩類,其它傳統意義上稱玉的可統稱玉石云云…
至於辨別玉的真假就不是文字上可以說透徹的事,要與實物結合學習領會,不作贅述…
-
3 # 使用者CA870
國內玉種類多,和田玉,南陽玉,岫巖玉,金絲玉,甚至雞血玉漢白玉都是屬於玉。中國玉文化歷史漫長,後來發展演變觀念主流為新疆和田玉為佳,稱作國玉,君子溫潤如玉可以說指的是和田羊脂白玉之比喻。單說和田玉造假之論,別的玉也沒必要造假只有成色好賴之分。現在出現用玉粉合成玉器冒充和田玉,其實單表成分幾乎相同,只是不是自然之物,天然和田玉有纖維交織結構,結構稍松的玉能看出有絮狀或粥狀現象,不規則,手摸溫潤不澀,清涼感,打燈看半透不明,手感舒服,越盤玩越油潤,即使是和田山料也如此,如果是新疆和田玉籽料(指成色好的籽料)感覺更奇妙愛不釋手,和田玉還分南韓料青海料和俄羅斯料以及加拿大碧玉,各有特點,綜合看新疆和田玉除去碧玉不及俄羅斯碧玉乾淨受市場歡迎外其它玉種最好
回覆列表
常見的玉分為軟玉和硬玉,
軟玉的代表是和田玉,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玉,所謂“君子無故,玉不去身”,自古中國文人就把玉比作君子,君子以玉為參考,其無暇和溫潤,內斂為行為準則,這裡面都講的主要是和田玉。中原和北方,帝王和富貴人家,文人墨客的玉器追求,以和田玉為尊。
可是到了江南,再往華東,華南,老百姓口中的玉,一般指的是硬玉代表:翡翠。翡翠主要產自緬甸,中國雲南和緬甸交界,自古產玉製玉,整個東南亞地區的華人都喜歡那抹嬌豔的綠-翡翠綠。所以雖然翡翠產自緬甸,但加工和交易大多在雲南瑞麗揭陽這些地方。隨著華人在東南亞地位的上升,並且南方華僑海外的繁榮。現在翡翠已經成為全球的玉了。
此外歷史上紅山文化的玉豬龍-中華圖騰的龍行玉,良渚文化的琮,戰國玉壁,甚至鼎鼎大名的和氏璧,受開採技術和加工手段的限制,很多隻是地方性玉石,如陝西的藍田玉“藍田日暖玉生煙”寫的就是這鼎鼎大名的古玉種。另外河南的獨山玉,在中原文化裡也有一定地位。最後被應用的最廣,產量最大的,歷史悠久的玉種當屬岫玉。
總結一下:和田玉,藍田玉,獨山玉,岫玉為中國傳統四大名玉。翡翠可以說是出了中原地區,南方人和東南亞人心裡最認可的玉。
最後補充一些些,和田玉也分產地青海,俄,韓料,于闐玉,還有新出來的河磨玉等等透閃石成份佔98%以上的石頭都算是和田玉,價格差了幾百倍不止。
此外,綠松石和南紅(瑪瑙)歷史悠久也可以算時廣義上的玉
玉其實不用太在乎真假,因為首先你要懂玉的三六九等,譬如和田玉的山料籽料,黃沁皮,青花和青玉價格就差了幾十倍甚至上萬倍,所以最後往往吃虧的不是真假,很多便宜貨不作假,真的賣你也不貴,就怕你不懂買貴了,典型的例子是去雲南旅遊的朋友買翡翠鐲子,結果買回來的基本都是豆種,難得到糯種就是很好很貴的價。真假基本去鑑定中心一鑑定就知道是否染色,注膠和酸咬,所以真假不很難分辨,難的是“玉無價”行業裡也沒有標準價格,【那麼不想買貴,唯有多看,多問,多對比】。最後切記不要貪便宜。有些過分漂亮又便宜的,很容易是做過手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