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門益華

    我個人覺得官渡之戰後袁紹基本上是不可能再反敗為勝的了,因為他的實力已經被打擊的所剩無幾了,而且曹操是機智多謀的人,所以想再贏基本不可能了!

  • 2 # 古今鏟史官

    個人觀點,官渡之戰後如果袁紹不死,不說打敗曹操,和曹操對峙還是可以的,最後等待時機,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官渡之戰前,袁紹對曹操佔據優勢,飲馬黃河,直接威脅曹操的兗州和豫州,給曹操以巨大的壓力。

    官渡之戰後,只是袁紹曹操優劣勢位置對調,袁紹的河北根基猶在,這點從官渡之戰袁紹死後,曹操平定河北用了七八年時間就可以看出來。

    袁紹之死是河北集團失敗的岔路口,生則猶未可知,死則分崩離析。

    袁紹討伐董卓時為渤海郡太守,之後奪取了上司冀州刺史韓馥的地盤成為冀州之主。以富饒的冀州為根基發展壯大,長期跟張燕、公孫瓚們交戰,利用冀州的資源消耗他們。最後袁紹擊敗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奪得幽州,壓制黑山賊張燕。之後袁紹又派長子袁譚經營青州,二子袁熙管理幽州,三子袁尚管理冀州,外甥高幹主管幷州。袁紹內部派系眾多,幾個兒子,都有自己的派系。袁紹讓兒子們各領一州,現在看來是昏招,但當時也是無可奈何之舉:地盤大了,派系太多了,大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在沒有可以信任的人時,只有兒子勉強可以信賴。河北複雜龐大的政治軍事集團,派系雜亂的軍隊,想要統一指揮他們,增強凝聚力,就必須給他們設定一個共同的利益目標——擊敗曹操奪取中原,問鼎天下。所以袁紹必須打曹操。袁紹死後,曹操攻打河北,袁譚袁熙袁尚,以及他們那些部下,包括幷州高幹,基本都是各自為戰。歸根結底還是派系眾多,誰也不服誰。早在官渡之前,審配、許攸、沮授、田豐、逢紀、郭圖這些袁紹麾下的謀臣智士們就經常互相攻訐,互相拆臺。

    曹操則很少有這些問題,就算有對政事的不同意見,大家也是對事不對人,不像手下的謀士為了反對而反對。曹氏夏侯宗親,五子良將,潁川文人集團(除了和袁紹眉來眼去的),至少在軍事上曹操集團是鐵板一塊的,曹操指到哪打到哪。曹操也打過敗仗,也失意過,也倒黴過。前期在呂布、張繡手上都吃過虧,但是敗而不散不潰,還能重新凝聚起來,當然這是曹操沒死的情況下,死了說不定就是另一種情況了。

    綜上所述袁紹的軍隊凝聚力不強的、派系龐雜,一輸就會觀望局勢。袁紹是唯一能將他們勉強團結凝聚在一起的人。他只要還活著,依靠河北深厚的根基和曹操對峙,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但他一死,麾下勢力自然會分裂,各幹各的,各自為戰。所以官渡之戰後袁紹和曹操只是優劣勢、主被動位置之間的調換,袁紹集團真正敗亡的原因是袁紹之死,唯一能凝聚河北勢力的人消失了。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古人誠不欺我也。袁紹佔據地利優勢,以北攻南,但沒有處理好屬下之間的關係,最後失敗,就是沒有掌握人和。反觀曹操就很好地凝聚團結的屬下,充分利用了人和的優勢。

  • 3 # 大白白野

    官渡之戰後,袁紹要想擊敗曹操必須改掉自己毛病,否則很難擊敗曹操。

    官渡之戰前,袁紹地廣兵多,而且出身,在官僚階層及百姓當中號召力影響力都比曹操強,以前曹操似乎是袁紹的追隨者,就連個人形象袁紹也比曹操強,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就比袁紹有政治優勢了,關鍵曹操戰略和戰術比袁紹強。一般來講,佔據西北和河北就有奪取天下可能,因為這兩地軍隊善戰,是天下勁旅,東漢光武帝劉秀是靠河北突騎縱橫天下,起家的。

    要想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關鍵袁紹這個人那都不錯,就是軍事才能沒有曹操強,識人斷事沒曹操強,有些問題最終還是靠軍事解決。袁紹也做過很多漂亮事情。殺宦官,但這體現不出太高軍事水平,能表現匡扶正義。做反董卓的聯軍盟主,但表現不十分出色,反而袁氏家族在洛陽的被董卓殺了不少,為了朝廷,自己家族犧牲很大。把公孫瓚打敗了,但麴義貢獻大,後來麴義被袁紹處死。河北謀士猛將不少,但使用效果不好,田豐建議可不可行,袁紹不聽,最終還處死田豐,許攸這樣人士在大戰臨近時期為什麼不妥善管理,沮授多次建議為什麼聽不進去。反觀曹操雖然人品不一定趕上袁紹,曹操盜墓好色有濫殺無辜現象,但曹操也不能犯袁紹那樣錯誤,袁紹犯的錯誤基本是致命傷。像劉邦劉秀李世民等不會犯袁紹那樣錯誤,袁紹如不改正存點,是得不到天下,只能做做諸侯割據勢力。

    官渡之戰後袁紹回到冀州,兩年後才病死,這期間,袁紹還平定了各處叛亂,死後河北百姓都懷念他,說明行政管理水平不錯,但也沒恢復到官渡之戰前的水平。袁紹死後,曹操才陸續消滅袁紹的勢力。袁紹三個兒子及外甥高幹都死於非命。袁紹兒子沒有孫堅兒子那麼高的水平,曹操征討袁氏勢力時,也遇到袁氏勢力抵制反抗,最後都失敗了。因此,感覺官渡之戰後,袁紹想擊敗曹操還是很困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贏下“天王山之戰”,國安豪取開局8連勝,已成中超最大奪冠熱門,你覺得國安能捧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