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周幽王,晉獻公一直到明萬曆等。老男人偏愛少妻幼子,是否普遍心理?
4
回覆列表
  • 1 # 吳老實說

    其實這個問題最根本的原因,皇帝不知道什麼時候死。

    為什麼這麼說呢?在王權時代,皇帝的權力並不是因為他是皇帝,他就能為所欲為。而是他在那個權力結構的中心位置,他周圍的大臣都是圍繞他來佈置的,大家都是一種互生的關係。皇帝需要大臣去維持他的統治,大臣需要皇帝去合法化他的權力,同時若干個大臣又互相制約,所以作為權力中心的皇帝最安全。

    舉個例子最好說明這一現象。晉惠帝司馬衷。世人都知道他是傻子,但是他身邊有太后楊氏,皇后賈家,還有皇族太宰司馬亮。這些人都身在高位,手握大權,還互相不服。所以這時候惠帝雖然是個傻子,但是大家不得不尊重他,賈后要廢太子司馬橘的時候,還需要誘騙太子,偽造證據才能得逞。但是後來賈后先是滅了太后楊氏一族,又殺了司馬亮,一個人獨霸大權。結果引來地方王族司馬倫入京,進而引發八王之亂。而在這之中,惠帝也被廢了,而後期他又被立起來,但是此時他已經變成一個玩偶傀儡,最後受盡凌辱死去,相傳他是被毒死的。

    說惠帝的例子是說明,王權的穩定是在於結構的穩定,回到題主的題目,為什麼那麼多皇帝喜歡傳幼不傳長呢。因為老皇帝權力的穩定正是因為自己在這個權力架構的中心,但是皇子的長大正是對他最大威脅,因為皇子可以光明正大的向他奪權,如果讓這個皇子沒有任何權力,那麼老皇帝一旦去世,新皇帝就是一個政治小白,分分鐘被人做掉,比如後趙石勒的兒子石弘就被權臣石虎殺了奪位。如果早早的為皇子鋪平道路,那麼就是為自己身邊埋雷,比如剛才說這個石虎,他為兒子的東宮調撥了一萬力士,結果他的兒子石邃就用這一萬人造他的反。石邃被殺後,又立了兒子石宣,結果石宣也來造他的反。兒子造反成功的也不是沒有,唐太宗李世民就是最好的例子,玄武門之變就是一個政變。還好李世民這人不錯,沒有殺自己老子,而是逼李淵退位,成了太上皇。

    面對這個悖論,老皇帝們在不斷的摸索中,得出了這樣一個操作方案。立幼子成幼帝,用顧命大臣和後黨彼此制約,待幼帝長大後,帝黨自己勢力也長大了,然後收了前面兩個勢力,然後帝黨又分裂。然後這樣無限迴圈,江山永固。這就是為什麼自古以來皇帝喜歡幼子的原因。

  • 2 # 明上孫山需努力

    廢長立幼,違禮不祥是孔孟之道和士大夫們的想法,並不符合封建帝王們的意願,也不符合封建帝王的實際需要。我們都知道封建帝王是終身制的,一旦帝王繼位,在位的時間長了,很多都會熬死長子或儲君。長子或者儲君死了,他們的兒子都會很年幼,再立為儲君的話,很容易被年富力強的其他王子篡位,造成國家動盪,釀成禍亂。朱元璋立他的孫子朱允文為皇帝,就被他的兒子燕王朱隸推翻了。

    封建帝王在位期間,都不允許儲君或其他的兒子過問朝政。因為一旦王子參與朝政,就會形成自己的勢力,王權的至高無上和唯一性,會讓王子們鋌而走險,發動政變。李世民殺了自己的哥哥,逼他父親退位,就是王子參與朝政的結果。因而帝王們在繼位以前,對朝政是生疏而陌生的。這就給了朝廷大臣和士大夫們機會。這才是朝廷大臣和士大夫們極力維護“廢長立幼,違禮不祥”封建體制。

    儲君在成為帝王之前,所娶的女人都為政治聯姻的結果,很少有自己喜歡不喜歡的,為了上位,都不得不娶那些權臣的女兒,生下的兒子就成了長子或者以後的儲君。在帝王們繼位之後 ,就會發覺以前的權臣會把持朝政,和自己的政治理念大相徑庭。為了帝王的權威和利益,不得不罷黜這些人。這樣就觸動了這些既得利益集團的人,故而他們才會堅持“廢長立幼違禮不祥”的理念。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前朝的老臣們為了維護自己既得的利益,當然極力的主張“廢長立幼違禮不祥”的孔孟之道學說。他們害怕廢長立幼之後,新興的權貴集團會取代他們的位置。帝王繼位後會擁有無限的權力,自然也就會擁有自己想要的女人。有了自己喜歡的女人,自然也就會喜歡這個女人所生的兒子,再把他立為儲君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為了給這個兒子清除障礙,就不得不大開殺戒,把長子儲君以前的勢力清除乾淨。

    帝王在位能力強的人,對於“廢長立幼,違禮不祥”自然是不屑一顧的。他們能按自己的願意立自己喜歡的兒子為繼承人,同時用強力手段清除那些違背自己意願的人。只有那些唯唯諾諾的帝王才會在立儲和愛子之間搖擺不定。最終都會給帝制傳承帶來不利的影響。廢立之間總會造成社會的動盪。本來立儲是帝王的家事,朝廷的官員參與進來才是社會不祥的根源。孔孟之道根本就是歪理邪說。“廢長立幼,違禮不祥”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帝王繼承人的能力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格列佛遊記節選中你對文段中的哪個人物或情節印象最深刻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