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麥兜76171814
-
2 # 贏在起點月老師
典型表現:
稍微不順心就大哭大鬧、大吵大叫,甚至摔東西、撒潑打滾,而且很難平息,有時候還會持續很長時間,很難勸阻。
成因:
如果可以排除先天神經型別的原因,孩子的大脾氣往往是伴隨著自我意識發展而來的。對於那些語言能力還比較侷限的孩子來說,脾氣一般起因於有了需求主張卻不知道該如何表達,當養護者無法及時滿足這種需要甚至無視這種需要時,小脾氣便被引爆了;對於那些已經有一定語言表達能力的孩子來說,脾氣則可能起因於驚恐、孤獨或不被讚賞的負面情緒。
對策:
1、父母首先要意識到發脾氣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比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千萬不要把孩子容易發脾氣視為家庭教育的失敗,而且根據美國親子溝通專家帕蒂的提法,發脾氣其實是孩子的心理康復機制之一,藉助這個過程,孩子將發洩掉許多不良情緒,比如沮喪和無助感。所以不要輕易用強制的辦法終止這一過程。
2、沒有無緣無故的脾氣,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還應學會查詢脾氣背後的原因,比如,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某項需求?是否自己處理衝突的方式讓孩子產生了不公平感?孩子是否遇到了什麼學習障礙?如此等等,這類追問更容易幫自己對症下藥,而孩子也將從父母善解人意的處理方式中學會設身處地,得到成長。
3、學會接納孩子的脾氣固然重要,但如果還沒有足夠的耐心處理孩子的脾氣,就不要硬撐著,可以讓其他家人幫著留心脾氣風暴中的孩子的安全,自己到另一個房間冷靜一下,離開之前可以跟孩子解釋一下,比如“媽媽感到自己的腦袋都快爆炸了,看來媽媽需要冷靜一下”之類的,但千萬不要說些“再哭就不喜歡你了”、“哭夠了再來找我”之類的話,我們可以讓孩子看到自己耐性的極限,但不能否定孩子的情緒,給孩子的痛苦雪上加霜。
-
3 # 糖心麻
成人有時還發脾氣,小朋友更是如此,基本上小朋友情緒不會失控的很少。孩子為啥老愛發脾氣?值得父母做深入思考。一般孩子愛發脾氣主要有:
1、父母本身脾氣就不太好。有些父母脾氣本身就容易暴躁,易發脾氣,不管是在什麼場合,只要孩子不聽話,就會訓斥孩子,有時候會隨自己心情教育孩子,這樣孩子看到父母這樣,也會在無意間學會這些習慣,變得愛發脾氣。
2、語言跟不上情緒的表達。由於孩子自身發育的特點,有的孩子無法用正確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情緒,大人又不太明白的時候,就會著急,尤其是1歲半左右的寶寶,或者是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在面對父母眾多限制的情況下就會愛發脾氣,用哭鬧的形式抗爭和尋求自己的權利。
3、孩子內心恐懼,有些孩子由於內心對某一種情形或者某段時間內感到害怕。也會發脾氣,透過發脾氣過去父母對自己的關注。這時父母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幫孩子疏導不良情緒。
以上幾點是比較常見的孩子愛發脾氣的原因,不過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說在公共場合,要從長計議,不要在孩子情緒很激動的時候處理問題,可以等孩子平靜下來再慢慢溝通,千萬不要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停說教,另外不要用憤怒的方式對待孩子的憤怒,不要給孩子貼標籤,說負面的話。要學會轉移注意力,學會轉換語言,多用我做主語。
-
4 # 愛睿兒
寶寶愛發脾氣原因有很多,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1.心裡因素。嬰幼兒階段寶寶的心裡發育加速,使寶寶逐漸躍升到以自我為中心的層面。寶寶開始更多的接觸外界事物,到處觸碰擺弄,加上家長對孩子的讚美,使寶寶漸漸產生了自我為中心和我無所不能的錯覺。然而,隨著碰壁,挫折越來越多,寶寶的這種錯覺就會被打破。他會越來越對自己能力產生懷疑,甚至感到沮喪憤怒。
2.家庭因素。有時候和父母的教養方式有關,有的父母對寶寶過於溺愛,有求必應,使寶寶產生了我最大的思維。一旦要求遭到拒絕,就會透過發脾氣,撒潑打滾等方式來表達不滿。
3.身體因素。寶寶正處在對外界產生好奇階段,遇到新鮮事物難免要透過各種肢體語言表達。加上平時好動,睡眠不足等因素使寶寶身體疲憊,這種情況下寶寶也容易發脾氣。
回覆列表
造成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很多,比如小孩子如果沒有生理的問題,比如身體不舒服等外。
1、小孩語言發育還不健全,心理想的什麼表達不出來,自己就會很著急,於是出現發脾氣的情況。
2、家長的關注不夠,以發脾氣方式來引起家長的注意,滿足心理需求。
3、孩子發脾氣的目的性強,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以此來要挾家長。
4、家長習慣的用發脾氣來解決問題。所以孩子耳燻目染就學會了。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疏導孩子的情緒,或者給出時間讓孩子自己先冷靜下來,然後再與孩子進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