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中曾經說“傳庭死,而明亡矣”,其實為大明江山奮鬥至最後一刻,流盡最後一滴血的有何止是孫傳庭一人呢?在清軍入關後,依然有不少將領奮鬥在抗清的前線,甚至是傳出了一戰大勝十萬清軍的捷報,這就是南明朝廷的擎天一柱李定國將軍,不過最後李定國結局比較悽慘,是被活活氣死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由於明朝是軍戶制度,比如說戚繼光、李如松等都是世襲的軍人,同時豢養有一批自己的私兵,但是李定國則完全不同,他是貧苦農村家庭出生。在崇禎三年的時候,陝北餓殍遍地,張獻忠發動了農民起義,少年李定國被張獻忠看中,掠來作為義子,可以說當時的李定國已經有些不同於常人,否則也不會在難民中得張獻忠青眼有加。
李定國成年之後,勇猛善戰,更是得到了張獻忠所器重,可以說李定國的之前和明朝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不僅不為明朝作戰,反而是大明王朝最重要的敵人之一——農民起義軍。但是這時候事情出現轉機,可以說歷史和所有人都開了一個玩笑,吳三桂投降清軍開啟山海關,清軍成了所有漢族人共同的敵人,在民族大義面前,公元1646年8月,張獻忠發兵北上抗清,可惜的是,張獻忠與11月27日在西充鳳凰山被清軍射中,沒能治好不久就死了。此時的張獻忠不僅抗清,也意識到在異族入寇的情況下,如果漢人內部在一味攻伐,最後難免有滅族之憂,對明朝的態度也就已經有所改變,甚至還說:“300年的大明是中華正統,他沒有滅亡是天意,我死了以後,你們要歸順大明,不要做不義之事。” 在這種情況下,李定國聽從了張獻忠的遺言歸順了南明朝廷。南明永曆六年,清順治九年,李定國秣兵歷馬之後,揮師八萬金兵進攻湖南,取沅州(今湖南黔陽)、靖州(今湖南邵陽),繼攻廣西桂林,大敗清軍,逼得清軍主帥、定南王孔有德自殺。李定國七月初佔領桂林,隨後,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鋒指向長沙。為此清廷震動,畢竟滿清八旗全部上陣才十多萬人,一時間難以佔領全國,驚恐之下以親王尼堪為主帥帶領十萬精銳進攻李定國,企圖一舉打敗這個南明王朝的猛將。
為避清軍銳氣,李定國暫時撤離長沙外圍,退守衡州。清軍主帥、親王尼堪率軍尾追,李定國設伏將清軍團團包圍,四面猛攻,清軍大潰,當場斬殺親王尼堪,這才出現了題目中所說的陣斬清朝一位親王的事情。這兩次大的戰役殺死了清朝兩位封王,可以說是名聲大振,南明對清朝的戰爭在李定國的努力下進入了一個相對有利的局面,固守西南半壁江山在圖中原成為可能。但是在此時,曾經和李定國一起被張獻忠收為義子的孫可望,在同樣歸順南明政權後,卻因為封王的事情和李定中國產生內訌,最終投降滿清。由於孫可望對西南軍事防務非常瞭解,他的投降讓整個南明朝廷再無任何秘密可言。
永曆十五年,順治十八年,清軍吳三桂部十萬大軍進入緬甸,逼緬王交出永曆帝。次年,吳三桂在昆明以弓弦勒死了永曆皇帝,南明王朝從此滅亡,李定國將軍知道此事後,悲憤成疾,被活活的氣死了。
明史中曾經說“傳庭死,而明亡矣”,其實為大明江山奮鬥至最後一刻,流盡最後一滴血的有何止是孫傳庭一人呢?在清軍入關後,依然有不少將領奮鬥在抗清的前線,甚至是傳出了一戰大勝十萬清軍的捷報,這就是南明朝廷的擎天一柱李定國將軍,不過最後李定國結局比較悽慘,是被活活氣死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由於明朝是軍戶制度,比如說戚繼光、李如松等都是世襲的軍人,同時豢養有一批自己的私兵,但是李定國則完全不同,他是貧苦農村家庭出生。在崇禎三年的時候,陝北餓殍遍地,張獻忠發動了農民起義,少年李定國被張獻忠看中,掠來作為義子,可以說當時的李定國已經有些不同於常人,否則也不會在難民中得張獻忠青眼有加。
李定國成年之後,勇猛善戰,更是得到了張獻忠所器重,可以說李定國的之前和明朝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不僅不為明朝作戰,反而是大明王朝最重要的敵人之一——農民起義軍。但是這時候事情出現轉機,可以說歷史和所有人都開了一個玩笑,吳三桂投降清軍開啟山海關,清軍成了所有漢族人共同的敵人,在民族大義面前,公元1646年8月,張獻忠發兵北上抗清,可惜的是,張獻忠與11月27日在西充鳳凰山被清軍射中,沒能治好不久就死了。此時的張獻忠不僅抗清,也意識到在異族入寇的情況下,如果漢人內部在一味攻伐,最後難免有滅族之憂,對明朝的態度也就已經有所改變,甚至還說:“300年的大明是中華正統,他沒有滅亡是天意,我死了以後,你們要歸順大明,不要做不義之事。” 在這種情況下,李定國聽從了張獻忠的遺言歸順了南明朝廷。南明永曆六年,清順治九年,李定國秣兵歷馬之後,揮師八萬金兵進攻湖南,取沅州(今湖南黔陽)、靖州(今湖南邵陽),繼攻廣西桂林,大敗清軍,逼得清軍主帥、定南王孔有德自殺。李定國七月初佔領桂林,隨後,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鋒指向長沙。為此清廷震動,畢竟滿清八旗全部上陣才十多萬人,一時間難以佔領全國,驚恐之下以親王尼堪為主帥帶領十萬精銳進攻李定國,企圖一舉打敗這個南明王朝的猛將。
為避清軍銳氣,李定國暫時撤離長沙外圍,退守衡州。清軍主帥、親王尼堪率軍尾追,李定國設伏將清軍團團包圍,四面猛攻,清軍大潰,當場斬殺親王尼堪,這才出現了題目中所說的陣斬清朝一位親王的事情。這兩次大的戰役殺死了清朝兩位封王,可以說是名聲大振,南明對清朝的戰爭在李定國的努力下進入了一個相對有利的局面,固守西南半壁江山在圖中原成為可能。但是在此時,曾經和李定國一起被張獻忠收為義子的孫可望,在同樣歸順南明政權後,卻因為封王的事情和李定中國產生內訌,最終投降滿清。由於孫可望對西南軍事防務非常瞭解,他的投降讓整個南明朝廷再無任何秘密可言。
永曆十五年,順治十八年,清軍吳三桂部十萬大軍進入緬甸,逼緬王交出永曆帝。次年,吳三桂在昆明以弓弦勒死了永曆皇帝,南明王朝從此滅亡,李定國將軍知道此事後,悲憤成疾,被活活的氣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