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祥耘

    饕餮紋其文化內涵:是圖案化了之獸面紋饕餮紋

    夏商周時期青銅器上常常帶有饕餮紋飾,據資料顯示,饕餮是傳說中的一種非常貪食的極惡魔獸,其饕餮紋是圖案化了的魔獸面紋,故又稱之為“獸面紋”。

    饕餮紋之出處

    饕餮紋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流行於夏商周時期,用於雕刻在青銅器上。

    “饕餮紋”這個詞彙,最初記錄在宋朝時期宣和之《宣和博古圖錄》書中。

  • 2 # 小訥訥

    感謝官方,對於饕餮而言,我是來學習的,對這方面瞭解很少,只是知道,饕餮是一種只吃不拉的神獸,是權力的象徵。

  • 3 # 一介須翁

    饕餮紋是商至西周青銅器上常見的一種紋飾。也稱獸面紋。紋樣象徵古代傳說中一種貪食的兇獸——饕餮的面形圖案,各有變化。也是獸類動物的頭部圖案,有牛、羊、虎等多種形象。在商至西周常做為青銅器物的主要圖案且多襯以雲雷紋。基本特徵是以動物的鼻樑為中線,兩側做對稱排列,反映出商周時期的商周人在鑄造青銅器時已經有了對稱的美學觀念,上邊是角,角下有突出的獸目,獸目作"臣"字形,商周時期已經出現了文字,那雙目就是古文的"臣"字。鼻翼兩側是張開的大嘴,嘴裡有的還有尖利的獠牙。饕餮紋在商周時期在青銅器上常作為主題紋飾,象徵威猛、勇敢、公正,也有用以避邪驅鬼的作用。

  • 4 # 文開石

    所謂饕餮紋,並不是一種單純的想象出來的神獸的紋飾,更多的可能是後世人混淆後的一種說法。

    【饕餮】一詞出現很晚

    從“饕餮“一詞上來說,產生於春秋末期,至戰國末和秦漢時期方才流行,所以不應該是商周青銅器紋飾的真名。

    然後才出現把這種正面睜目的圖形叫做饕餮紋。

    最早把青銅器紋飾中的獸面紋稱為饕餮紋在《呂氏春秋·先知覽》, “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先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正式定名甚至晚至宋代:饕餮紋正式定名是在呂大臨的《考古圖》對“癸鼎”上紋飾內涵的描述:“其身四周隱起獸面,蓋饕餮之像也。”

    有一種認為這是一種固定表現形式,也就是【正面】,和饕餮無關。

    馬承源的“獸面紋”觀念較為大家認可,他認為這種紋飾特點為「以鼻樑為中線,兩側作對稱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形象比較具體的獸面紋在目上還有眉,目的兩側有的有耳,多數獸面紋有曲張的爪,兩側有左右展開的體軀或獸尾,少數簡略形式的沒有獸的體部或尾部。所有的獸面紋基本上是按這一模式塑造的,只是在表現方法和技巧上,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有所不同。

    只有一種表現角度確實很可疑

    我們從沒見過側面、整體形狀的饕餮青銅紋飾,是不是很奇怪?不管是顯示有參考還是單純虛構的神獸,很少有如此簡單殘缺的設定,所以這種設計到一半就停工的表現手法不符合應有的多變特點。

    比較合理的兩種解釋1、這種正面對稱是一種表現形式,可以統稱獸面紋,不應該單指某一種生物。2、這種形式應該是龍形紋飾中的一種演化而來。

    龍紋從表現視角上分側視龍紋和正視龍紋。

    正視龍紋有頭部居中身體作蟠卷環繞頭部的蟠龍紋、以及頭部居中蜿蜒龍體兩側展開的一首雙身龍紋。

    「有學者根據《山海經·北山經》“有蛇,一首雙身,名曰肥遺” 」 而主張稱為“肥遺”,這也是“肥遺紋”的由來。而饕餮紋由於和一首雙身龍紋都具有頭部居中的對稱性表現形式,從而得出一首雙身等於肥遺等於饕餮紋。但這種認知有疑點尚未解決,所以值得商榷,一是雖然龍的早期形狀有很多蛇的影子,是後來慢慢豐富複雜起來的,但《山海經》中對於龍、蛇均有提及,有明確區別分類的就有燭龍,應龍,蛟龍,夔龍,比如人面蛇身的燭龍也稱燭九陰,背生雙翼殺蚩尤夸父的應龍,而所謂的“肥遺”被明確稱為“蛇”,其特徵是《山海經•西山經》“有蛇焉,名曰肥遺,四足六翼”。

    另外“獸面紋”式樣,均為突出正面,突出雙目,兩側趨於簡化,甚至簡化成裝飾性線條紋飾。商早期“獸面紋”式龍紋的表現形式比較單一、簡單,其著重突出的是龍首的一對巨目,其他部位一般「都用橫條或直條的複線或單線為主體的末端呈勾曲形的條紋構成,並岐生出簡單的雷紋。小器的紋飾很單調,大器的紋飾顯得複雜一些。角不發達,也不大具體,較大的紋飾才可以看到角型的狀態 」 ,這種虛化的表現形式可以是任何一種有首有雙目的獸類甚至禽類,是否能夠判斷其內容也需要探討。

    雙身龍形紋

    饕餮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方陣營國家100年內會不會有其它國家綜合實力超過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