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樟樹名煙名酒店
-
2 # 恆信品9
首先要保證蜂蜜的品質,絕對不能摻假。
其次利用好網路,線上線下不間段的宣傳你的產品,現在社會酒香也怕巷子深。
蜂蜜有保健養生功效,許多人都喜歡,難在市場上蜂蜜很多,真假難辨,消費者在購買時經常碰到假貨,時間長了自然對商家抱有疑心。如果能建立起固定的使用者群,透過消費者的口口相傳,達到擴大銷量的目標。口碑很重要,樹立口碑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堅持。
-
3 # 一號農民王永堯
對農產品的銷售問題,我在這裡一併作個交流,也希望網友們互動。原本不想再回答“三農”方面的問題,因為有些事太令人傷感。
農產品的產品特性,與工業品相比較有共性,也有個性。從共性上講,其銷售都符合營銷中的“產品”、“價格”、“渠道”、“促銷”四大要素整合;從個性上講,農產品屬於鮮活品,特別在“渠道”與“促銷”上應有獨到之處。
對於“蜂蜜”這種產品,在農產品中屬於中偏高檔消費品。在對上述“4P”進行構思時要進行“市場細分”,分析產品消費群體的特徵,這是非常重要的。針對性地構思產品與群體對接的方式——即建立渠道。
這樣給你講有點抽象,但我可以給你一個在蜂蜜銷售上的成功案例:有一戶甘肅武都的“蜂農”長期在我們四川南充銷售蜂蜜,因門市與XX路小學是鄰居,走我家很近。我是一個一天不關注“三農”及其市場就象少了什麼一樣的苦命人,我問過去了。主人是個婦女,負責坐門市銷售蜂蜜,另有三個孩子在上學。聊天中,瞭解到她老公專業在相鄰幾個省根據不同季節流動性放養蜂。她告訴我一個重要話是:我們沒熟人,也配不來假的,所以生意不好,賺不到錢…… 對了,我該指點她幾句了:
我問:孩子們都在哪上學?
她答:就在隔壁學校。
我問:孩子們的老師和你關係如何?尊師重教,不送禮但一年一度老師聚聚吃吃飯都是可以的吧?
她答:沒有過啊,孩子們成績差,老師會來嗎?
我說:會的,三個娃的老師一起請。你拿筆記一下我說的每句話每個字:1、請老師時說:我還請了哪些班的哪些老師,都是我娃的老師,聚聚吧。2、每人準備一瓶蜂蜜相送,送的時候這樣說:我們當家的一年四季在外放養,哪裡環境好沒汙染就去哪,我們又沒多少文化,搞不來假的,所以賺不到錢。沒文化的人,連娃娃回家的作業都不會輔導,謝謝老師們哈。多的話怎麼說都可以,但這幾句話一定要說!
過了一週,這婦人才按我說的辦。可能還是“捨不得孩子去套狼”,可以理解,誰真又能拿孩子去套狼呢?畢竟得花好幾百!我幾乎每天散步都去經過下,她還是照辦了。六個老師,拿回去,這會起到什麼效果?4個月後,她門市沒貨了,客戶成倍增長。我又警告她:沒貨就沒貨,別幫任何人代賣!
題主:從營銷的角度上講,內容很多。最後告訴你一個是別信什麼“微商”、“電商”、“網際網路十這樣”、“網際網路十那樣”…… 銷售的是人脈,購買的是感覺!實在點,就能向好。
時間關係,就不多說了!一句兩句也說不清,咱老百姓,多思考……
-
4 # 專業種植百棵發財果
就蜂蜜本身來講市場是供不應求的,可是假蜂蜜擾亂市場才出現今天滯銷這局面。個人認為要想正品蜂蜜有好的市場銷路,必須最起碼打造自己的標籤品牌,以熟人口碑的形式進行銷售,否則蜂蜜市場永無天日。當然了蜂農本身的蜂蜜產量有限,是否能一直保持產品的品質質量,我也就只能呵呵呵??見過太多太多了,俗話說:可憐之人必須可恨之處。望且行且珍惜。
-
5 # 愚溪蜜語
現在就是農村中老養蜂人自產的真正的土蜂蜜難賣、愁賣,而網上炒作的那些所謂的來自深山老林、來自某姐、其妹創業者的蜂蜜反而賣得風生水起,現實無奈,鄉村養殖土蜂后繼無人,可嘆!可悲!
-
6 # 三自書生
蜂蜜的銷售問題,是信任問題,是使用者對產品功效的瞭解問題。
市場上,很多摻雜使假的蜂蜜,使用者根本不知道信任誰。養蜂人要把蜂蜜銷售出去,必須考慮如何取得消費者的信任。可以通建立自己的品牌,給消費者堅定的承諾,並在產品包裝上介紹真實蜂蜜的鑑別方法。
-
7 # 深山蜂蜜
沒辦法,就當愛好玩吧。我養了30多年蜂了,在農村每年銷售二三百斤就不錯了,上等的荊條、洋槐蜜1公斤賣不出40元。認了吧,不賠錢、夠賣越冬白糖行了。
回覆列表
我告你一個辦法,你發現如果有城裡的人,每年都會吃一定數量的蜂蜜,這個人如果發現,不要放過和他搞好關係經常聯絡,在採蜂蜜季節,叫他當場就買蜂蜜,告訴他真假,和是不成熟蜂蜜,讓他知道一些養蜂知識,這樣他會相信你,但是一定要當他面採蜂蜜,這樣一來他會相信你了,還會幫你介紹人來買,我就是現在只相信當面採的蜂蜜,如果當面未見,再便宜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