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爺滿臉滄桑2
-
2 # 談漁說蝦
你好,感謝系統推薦,我是老漁蝦說。
目前受到環保壓力以及養殖過程中的疾病防控比較多,這類情況下,政府加大管控的情況下我們的養殖就會受到限制,第二個原因可能是由於不賺錢的原因,技術,投入。這類情況下。老漁給出的判斷就是這些,也是把自己的看法寫出來,可能最後的結果還是需要專業的人回答。
-
3 # 洞庭湖野生甲魚
我們這裡沒有山,屬平原,當然題主提的這個問題也打了雙引號,自然我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在我們這邊農村現在還不太流行土地轉讓及流轉,說到承包還不如說是佔用農村一些荒地及河灘,與當地村領導拉好關係後一些閒置的荒地及河灘弄到手,然後做一些養殖,我們這邊一般會做養雞場,有的是蛋雞,有的是做土雞養殖,還有就是養殖肉豬。
前幾年可能市場行情還行,這些養殖戶都賺了些錢,我一個同學哥哥就是利用我們那邊河灘養殖土雞,前些年土雞價格很好,他賺了錢買了小車,縣城裡也買了房子,牌也打的大了,一副成功人士模樣出現在鄉里鄉親面前,今年養殖土雞市場不受歡迎了,價格也低廉了許多,每次見到他,都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雞苗貴,玉米,小麥,價格還有那麼高,每天都有吃,成本每天都在上漲,雞的價格還跌,所以,他今年熬不住了,就沒沒管理,雞又賣不出去,每天打打牌,喝喝酒,混日子,聽他說明年不幹了,準備轉行,試想一下,農村抓住一個機遇自己積累了,再換一行何其難?再加上環保部門監管現在越來越重視,對養殖戶真的是蠻大的挑戰。想繼續。路在哪裡?
我老家還有一個同學,這些年也是利用河灘養殖肉豬,兩口子辛辛苦苦這麼多年,前幾年還掙了些,今年是一落千丈,水深火熱了,今年的非洲豬瘟,他所有的豬都填埋了,雖然國家補貼了一些,可能補到他手上是豬苗錢吧?眼睜睜看到自己千把糠萬把米喂大的生豬,忽然一夜間成為泡影,心裡是何其難受,養殖戶的風險是非常大的。
因為風險大,一般農民很難有資本及耐心來應對市場的變化,所以現在農民除了看準市場外,更多的是有應對市場變化的前期心裡準備,不像18年小n龍蝦價格高,很多人賺到錢了,18年年底很多農民把自己田和地推成龍蝦養殖塘,沒想到今年蝦價這麼低還賣不出去,很多養殖戶是血本無歸,又重新把蝦塘推平做其他農作物,這翻回來,何其苦呢?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承包山頭的,很難繼續下去的原因之一吧?
-
4 # 透v視
‘承包山頭’在過去的農村確實很吃香,因為剛開始的農民都是以種地為主;只是少數人看中‘承包山頭’來搞養殖,利潤可觀,導致後來越來越多人養。到最後變成養殖公司來‘承包山頭’養殖。
為啥有些養殖戶現在不幹了?
原因有二:
1:技術跟不上,很多承包山頭搞養殖的農民雖然平時自己家裡養上幾頭牲畜,感覺技術還過得去,但是真正規模化養殖的時候,技術卻遠遠不夠;,一些大的公司或者外地的企業都不會選擇農戶的這些餵養技術,他們會有更好的方案跟專家。
飼養週期太長,前期需要自己投入大量的資金,很長時間都難以回本;有著成熟飼養經驗的公司,他們飼養技術發達,配套設施完善,有可能農民自己飼養的牲畜需要一年才能出欄,但是機構飼養的牲畜,半年就可以出欄了。
2:交通不便農村的大山是制約交通發展的一大障礙,特別是在山區,能夠承包山頭搞養殖的地方,一般都是遠離城區,遠離公路,交通不方便,這樣運輸成本將加大,長此以往,因此地處位置太過於偏僻,致使成本上升,難怪現在這樣做的人越來越少。
所以,總的來說,個人承包山頭的養殖戶已經成為過去式,因為幹不過那些大公司啊 !
回覆列表
在農村以前人們搞山頭養殖,因為投資小面積大,可現在農村都在搞建設,想要搞山頭型別的養殖,資金肯定少不了。其次現在環保搞得比較嚴,搞山頭養殖環境問題確實是一個麻煩事兒,面積大人工成本也低不了。
當然除了上面這些資金問題外,還有就是食品安全問題,如今人們吃東西不僅要吃好,還要吃的健康。雖然山頭養殖肉質比較好,可是面臨的食品健康衛生卻是個大難事。
除了這些問題,還有社會等其他因素,如其它養殖場的競爭等等,這都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在以前市場不規範,市場廣,所以幹啥都能賺錢,可現在市場規範了,競爭強烈了,幹啥風險都不低,尤其是這種需要鉅額投資的,所以很多農村人傷不起。
出於種種顧慮以及社會和政策方面,使得農民們創業越來越難,畢竟一個搞不好,就很可能這輩子都翻不了身,所以這種高投資,風險高的山頭養殖行當,如今變冷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