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智庫林
-
2 # 木子皿
費利克斯·薩爾騰,奧地利著名小說家與劇作家,在20年代,他就因寫了很多動物故事而著名。在這些故事裡,薩爾騰要說明的是:“只有不斷地將動物擬人化,才能避免人的動物化。”故事中動物之間的團結一致,同時又相互敵對的行為;人類對動物的狩獵興趣,使動物一直陷於恐懼之中;再加上作者對動物的愛,構成了一個接一個、扣人心絃的高潮。
-
3 # 東哥出品
費利克斯·薩爾騰(1869-1947),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劇作家,也是一位記者。出生於布達佩斯。早年在維也納大學攻讀哲學和戲劇學,畢業後先後在維也納和柏林從事戲劇評論和報紙副刊的編輯工作:1938年德國法西斯佔領奧地利後,他便流亡美國,直到納粹政權垮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回到奧地利,後定居瑞士。代表作品《小鹿斑比》、《小兄弟》、《小鹿斑比的孩子》和《小貓德耶比》等。薩爾騰擅長寫青少年兒童小說,其中的主人公尤以動物居多。《小鹿斑比》(1923)是作者的成名之作。其他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小兄弟》、《小鹿斑比的孩子》、《小貓德耶比》、《丁當響的小鈴鐺》、《十五隻野兔》以及劇本《歡樂的孩子們》。薩爾騰擅長以動物為主人公創作,1923年《小鹿斑比》出版。迪士尼於1942年推出了經典動畫電影《小鹿斑比》。薩爾騰因寫了很多動物故事而著名。在這些故事裡,薩爾騰要說明的是:“只有不斷地將動物擬人化,才能避免人的動物化。”故事中動物之間的團結一致,同時又相互敵對的行為;人類對動物的狩獵興趣,使動物一直陷於恐懼之中;再加上作者對動物的愛,構成了一個接一個、扣人心絃的高潮。
-
4 # 屏寬碼頭
說到這個“費利克斯 ·薩爾騰”名字可能大部分都不知道是誰?更別說名言了。
費利克斯 ·薩爾騰費利克斯·薩爾騰(1869-1947),男,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劇作家。
1938年德國法西斯佔領奧地利後,他便流亡美國,直到納粹政權垮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回到奧地利;
代表作品《小鹿斑比》、《小兄弟》、《小鹿斑比的孩子》和《小貓德耶比》等。
看到這有應該有一部分人猜到了。對,《小鹿斑比》,很容易暴露年齡的名字,哈哈!
所以,費利克斯 ·薩爾騰的“名言”並不是出自他的口中,而是摘抄自《小鹿斑比》和對《小鹿斑比》思想的總結。
名言及好句(舉幾個例子吧)注意:因是國外作品,所以一個優秀的翻譯是很重要的,“有內涵”的翻譯大師翻譯出來的作品才是真的“美文”。
《小鹿斑比》講述的是一隻小鹿的成長童話故事,其中有愛、有成長中遇到的困難及獲得的幫助。大家在小鹿斑比的成長過程中幫助它渡過難關,樹立“學習成長,才能不斷接受挑戰”的人生觀。
太Sunny透過茂密的樹葉灑在大地上。整個森林迴盪著各色各樣的鳥兒的鳴叫聲:野鴿的咕咕聲,烏鶇的啾啾聲以及老鷹尖利的啼叫聲。它們響徹整個森林上空。
小鹿對這些鳥兒唱的歌兒一竅不通,對他們的話兒也毫無反應;
他只知道緊緊地偎依在母親的肚子間,飢渴地到處尋找著生命之源。
現在是初夏時節,一棵棵樹在藍天下靜靜地站立著,灌木在爭相吐豔,到處瀰漫著樹葉的清香。眼下,這樹葉從樹梢和樹枝上隨風飄落的沙沙聲更是不絕於耳。
從清晨到夜晚,大雨日日夜夜嘩嘩地下個不停,連空氣中似乎也瀰漫著一股冷絲絲的水氣味兒,稍稍撥開灌木叢,如注的大雨便會撲面而來,打得眼睛都睜不開。
那些樹葉不再發出刷刷的響聲,它們被雨水收拾得柔柔的和沉甸甸的,壓根兒就無法出聲了。
森林裡寒風整天整夜地呼嘯著;樹木也被颳得嘩嘩直響,他們在同這強大的攻勢抗掙。
他親眼看到,大雨和狂風是怎樣讓這個世界改變模樣的。樹和灌木上葉子已經蕩然無存,他們就像被洗劫過似的赤身裸體地站在那兒,將他們那光禿禿的褐色的手臂無奈地伸向空中。
回覆列表
費利克斯·薩爾騰認為“只有不斷地將動物擬人化,才能避免人的動物化”。他認為每一個動物都是有性格的,它們與人類一樣,有著忠誠、恐懼與喜悅,同樣嚮往幸福,呼喚自由。而他在自己的整個寫作生涯中,都在賦予各種各樣的動物以靈性,去看待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在《小鹿斑比》中,薩爾騰昔助擬人化的手法,以小鹿斑比的成長為線索,以極富人性化的故事和生動的語言講述了動物們的友愛與團結,展現了純真童心及處處有愛的寓意,反映了人類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