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木材比石材更容易被腐蝕或人為破壞,我們古代也不缺石頭,為什麼不用石材呢?
15
回覆列表
  • 1 # 曉氷氷氷

    中國早期文化形成期所在區域木材豐富,而石材稀缺.木材加工容易.

    2,經濟性

    木結構建築是最經濟的技術方案.反映在:建築時間短,用材少,節約勞動力

    3、木構技術先進

    中國很早的出現了榫卯結構,於是很自然的願意用技術成熟的木構,而中國的石構技術則在墓地的營造上得到了發揮。

    4、因地制宜

    華夏自古物產豐盛,木頭產量大,又加工方便,自然的選擇了木頭,此種說法在與羅馬建築比較時顯得尤為有價值,羅馬的土壤易於加工成原始的水泥,所以羅馬的石構便有了很好的黏合劑。

  • 2 # 很久先生

    中國建築為什麼愛用木材這個問題,其實是個老問題了。這個建築材料問題也是中外建築文化最大的不同。

    在西方建築幾千年的傳統中,石頭始終是一種最重要的建築材料。那些屹立在歐洲大陸上的諸多神廟、鬥獸場、教堂,無一不是用石頭壘砌而成。

    而我們熟悉的中國建築,包括起源於中國的日本、北韓建築體系,卻是主要以木材做為主要材料。那些從各朝代流傳至今的中國古老建築,那些有上千年曆史的寺廟、樓閣、宮殿、佛塔,都是在木材的骨胳上,生長出覆蓋著年輪的筋骨。

    具體來說,以下三點基本是中國建築愛用木材的原因:

    一、中國自古多森林

    我們國家曾經是個多森林的國家,在中國古代,森林覆蓋率曾經超過50%。雖然這個數字到現在已經下降到慘不忍睹,但中國古代多森林的自然環境一定會影響到古代建築營造的材料選擇,進而影響整個中國建築史的發展。

    二、中國特有的文化理念

    自然環境的原因雖然很重要,但還不是最主要的。中國特有的文化理念和哲學思想,才是中國建築選擇木材的根本原因。

    中國自古是個農耕民族,人們以農業為主要的經濟方式。每天在田地裡的耕作,和自然的和諧共生,形成了華人對大自然和有機材料的熱愛。中國建築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天人合一”,講究人和自然的和諧。

    而西方人在與自然的關係中強調“人定勝天”,認為人是世界是主人。所以西方人選擇石頭這種堅硬的材料,認為人可以透過努力征服大自然。這就是中西兩種文化取向不同的根本原因,進而影響了兩種文明的程序。

    這一點看看那些好萊塢的英雄電影就可以知道,哪個角色不是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雖然中國建築選擇了有生命力的木材做為主要材料,但石頭材料也在中國建築裡經常看到,一般是用在臺基、石橋、城牆和陵寢建築裡,反正是用在不住人的建築上。

    三、木材更易於施工

    中國和西方的建築還有一個重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建造的目的不同。簡單的說,中國建築是給“人”住的,而西方建築是給“神”住的。

    可以這麼說,整個歐洲建築史,就是一部宗教史。西方最偉大的建築,無不是為了滿足宗教的目的。各種神廟、教堂都是動輒上百年的建造時間,因為“神”是永恆的嘛,所以不著急,慢慢建。

    而中國的建築史,也可以說是一個朝代更迭的毀滅史。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你方唱罷我登場,朝代更替絡繹不絕。而各朝代帝王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上一個朝代曾經存在過的痕跡狠狠抹去,在廢墟上重新建立一個新世界。

    而要滿足這種快速重啟的模式,在建築上就需要快速建造、快速完工、快速使用。你總不能讓皇帝住在臨時帳篷裡嘛,所以木材這種取材方便、加工簡單、工期最短的材料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當然,在上千的建造歷史中,工匠們也逐漸發現木材的其他好處,比如木材自身的彈性和韌性,大大提高了房屋的抗震、抗風效能。而木材料在結構上的靈活多變、木材的大尺度等特點,又使建造超大建築成為可能。

    西方建築在結構上與中國建築最不同的是,用建築的牆壁而不是柱子做為整座建築的主要承重部位。但在牆壁上開設的門窗卻又降低了牆壁的堅固性,這讓牆壁與門窗成為了一對矛盾。

    所以在崇尚“高、尖、直”建築風格的中世紀,哥特式建築高聳的牆壁外面,還要建一圈“飛扶壁”來“扶”住外牆,以防過高的牆壁被自身的重量壓倒。

    中國建築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了最適合的材料,但這種選擇恰恰造成了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和西方建築相比,中國木構建築的傳世和留存少的可憐,除了佛光寺等少量木構建築遺存之外,唐代以前的建築實物只有石窟、佛塔、石槨等石制建築,而古代西方的大量石材建築則完好儲存到了今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正數包括0,分數和小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