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諮詢師好雨依時
-
2 # 落墨殤
合群不合群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要什麼大學四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因為你有足夠的時間去發現自己,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勸你不要浪費掉,同學室友也僅僅是人生旅途中短暫的過客,四年後就將各奔東西,漸行漸遠。
如果你是這樣的:當寢室的人都在打遊戲,聊天,吃吃喝喝的時候,你想拿起一本書看都沒有勇氣,因為你怕大家覺得你另類不合群。一起走進教室的朋友都坐到了最後一排,想做第一排好好聽課的你,徘徊半天也走到了最後一排。如果這種合群,會讓你經常覺得疲憊和空虛,我勸你還是不要合群了。
另外如果你認為這個群體不適合你,不太希望長時間的在一起,或者這個群體的活動你很不喜歡參加。一般遇到這種情況,你要考慮兩個問題:
1. 我是否要長時間的與這些人呆在一起,我是否有必要犧牲我自己的時間和感受,去迎合他們。
2. 你自己想要做什麼。
如果第一條,你覺得並不會長久在這個群體裡,那你可以堅定的選擇不合群,忽略他們的感受(大學四年時間,可以理解成不長久)。
第二條,勇敢做你自己,附上一本書《巨嬰國》關於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的解釋:共生,是集體主義的源頭,集體主義不僅僅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活法,巨嬰是沒辦法脫離集體獨自面對外部世界的。
個人主義的核心是對每個個體的尊重,特別是不得以任何名義侵犯個體的利益,核心價值在於人一切必須從自我出發。從自身的感受出發,根據自己的感受,做出各種各樣的選擇。這可能就你是問題的源頭,你太過與在意別人的評價和感受,你沒有弄清自己到底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建議你,不要在意別人異樣眼神;不要委曲求全做自己真的不想做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節奏和生活內容,堅定的做自己。有一天你就會發現,周圍的人開始不一樣了。好像有相同的話題了,有相同的興趣了。是的,你已經慢慢更換了一個更加適合自己的群體。你在勉強那種合群是同流合汙,當你跳脫出來,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時候,當你靠著自己四年的積累,找到一份牛逼的工作的時候,當你考上top研究生的時候,當你掙著高薪水的時候,當你日子過得越來越好的時候,你周圍那些所謂的說不合群的人,剩下的應該也只有羨慕了。他們也想變更好,但是他們沒能力,沒毅力,沒決心這就是區別。
-
3 # is此刻吖
上大學前,很多人告訴我,要加入社團,多加入組織,要和所有人搞好關係,要和群,以後這就是自己的人脈。然而,上了大學,我發現,這些所謂的“忠告”,都是錯的。
剛上大學那會,我加入好幾個社團組織,但最後都陸陸續續退了。還沒有接觸自媒體、做公眾號的時候,大一的我和大多新生一樣,忙著社團、忙著做各種學生工作。每天都過得很忙碌,但晚上躺在床上,我問自己:我究竟忙了些什麼?我付出得這些時間和精力到最後都收穫了什麼呢?
答案是,不知道。
或許是,沒有。
後來我才發現,加入所謂“能學到東西,增長經驗”的社團、學生會等學生組織,就是給曾經是打雜的打雜。
搬個桌子、發發簡訊、做個簽到表等,這種完全沒有技術含量的瑣碎事,誰不會做呢?
有人說,進社團可以交到很多朋友,多一些人脈關係,但這些人脈是真的有用的嗎?
突然想起一句話:“你以為你在合群,其實你在墮落。”
假裝合群的樣子,真的好累啊。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可能比“做什麼”,更重要。
合群,並沒有你在大學時間發展自己以後必備的能力重要。
【烏合之眾】裡有這樣一段話:
“人一旦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獲取那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熱絡和追隨裡。從學校到職場,我們會遇到一個又一個群體,價值觀都不盡相同 勉強自己去認同其他人的價值觀達到表面的合群是毫無意義的。
你不能總不合群,也不能總合群,一個有思想的個體走到哪裡都不會完全合群。
知音,能有一個已經很好了,不必太多,如果實在一個也沒有,還有自己,好好對待自己,跟自己相處,也是一個朋友。和優秀的自己一起進步!
-
4 # I書梯
大學我們是否一定要合群?
我認為應該根據自己的目標,興趣,和能力而定。。
首先我們要明白大學我們要“和”的有哪些群呢?第一就是宿舍群,大家不管從前在哪,是否是家中的掌中寶到了大學大家幾乎都在學校住宿,所以首先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就是宿舍群。第二班級群,班級群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大學的班級可能不如從前的人數那樣眾多,但為了方便管理都設定了班級。第三個社團群這是根據個人喜好以及自己的目標去加入的某個組織,不是每個同學都有,但它可以使你的大學生活很充實,提升一些你專業以外的能力(個人覺得也很重要)。
宿舍群宿舍群是大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說宿舍氛圍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大學生活的質量。因為在大學見室友的次數僅次於見自己的次數,大家在學校除了宿舍是屬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外,其他的都是——“公共財產”(可能連學院的女生都是),所以大部分人都說大學生除了上課外就是在宿舍裡打遊戲追劇是有道理的。它不僅睡覺的地方更是大部分人放鬆的地方。
那宿舍群應該怎麼去適應呢。首先大家要明白一點大學不同於高中,你的室友可能來自四面八方,光我自己的宿舍四人間就來自三個不同的省份,兩個同省份的也來自不同的市。這就帶來了一個文化差異的問題。可能你的室友是個北方人在冬天覺得太冷了(作為一個南方人覺得其實並沒有很冷),他今天就不洗澡了,而你是個南方人你一不洗澡就難受,可能一天還洗兩次。這時我們就會很難受了,覺得怎麼能不洗澡呢。還有飲食問題我的室友他那中午一般是不吃麵的,因為他們覺得中午是正餐應該吃大米。面對這個我就比較隨意想吃啥就吃啥(從小也沒人告訴我這還有“要求”的啊,哈哈哈)。
還有性格差異由於大家的地域、教育、成長環境不同、價值觀不同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個性。或好或壞、或多或少。有些人就是個槓精你非要和他爭得你死我活,也有些人很愛乾淨,你又非要在宿舍亂扔垃圾。
解決方法:佛曰“前世的一千次回眸,才換來今世的一次擦肩而過”,大家難得有緣聚在一起便要好好珍惜相處的時光,要擱置差異,放下身段。這裡沒有少爺小姐只有一群知冷知熱的朋友。對於自己的缺點要勇於承認和改正,對於別人的缺點也要允予包容和給予改正的時間。沒必要總是為了據理力爭傷了和氣,我相信即使你吵贏了你也不會高興,留下的只有悶氣。要學會多看閃光點,你知道他有一個你無法接受的缺點但他也有你十分喜歡的優點,比如他知道你半夜踢被子起床時會順手把被子幫你蓋上。。。相信他的缺點在你的包容和感激下便會變得不那麼耀眼
班級群這個相對於宿舍群見的次數下降許多,大都是在上課時會見到,由於見到的時間具有特殊性,所以說話的機會會很少。大家的矛盾會少許多。如果要有(你今天是不是又忘記看群訊息了hhh~)我認為一般不會有了。一般都會和得過來。
社團群個人覺得社團群還是很重要的,就拿自己打個比方因為自己想提高自己的交際和演講能力所以自己報了校史文化推廣會的講解員。認識到了一批專業外的朋友,在大學算是拓展了新的領域吧。你的目標本來只是學習交際與演講,但你發現裡面有外語學院的學姐在培訓英文講解,有文法學院的學姐教形體和發音,還有學長教公眾號的推文,再然後指導老師又有積極向上的思想的影響。。。這時的你似乎比自己最初的目標高上許多。你說該不該和,這是從自我實現的目標上來說。其次是自己的價值觀上是否真正的認可了這個地方,如果沒有你只是努力的強顏歡笑去迎合別人努力使自己合群,那就不太好了,你可以選擇性的和某些人合得來。否則這樣的你會很累,一味的討好別人,不要勉強自己,即使這些人不和總有那麼一群人在等著你。
結語:綜上宿舍是必和,班群不會不和,社團群可選擇。要記得好的關係是舒適而不是勉強。加油,即使天公不作美,你也可以自己做自己的小太陽。
-
5 # 傑西生活
認為大學期間不一定要一定合群,每個人的價性格特點,價值觀,以及在大學的目標不同,從而會影響其行為表現。
如果性格開朗,外向,喜歡與人溝通交流,就不用刻意改變自己,就很自然的“合群”;如果性格內向,不擅長於溝通或者不願意與人溝通,也可以遵從自己內心感受,享受與自己獨處,並同同學說明自己的性格特質,也沒有什麼不好的。
如果個人的價值觀同周圍的同學不同,或者不認同周圍同學的價值觀,我們可以堅定自己正確的價值觀,比如不去花大量時間看肥皂劇,逛街,唱歌,上網熬夜,過度化妝打扮等,而是把時間用在刀刃上。
如果大學期間目標非常清晰,就是要學有所成和不斷提升自身綜合能力,這樣就會把大部分精力與時間用於學習專業知識和學校實踐。因為目標不同,可能會給個人感覺是不“合群”,但是從個人長期發展來看,這是值得投入的。其實只不過是大家的目標不同。
總之,我們應該遵從自己的內心感受和自己認可的價值觀,努力做自己。
-
6 # c莞爾一笑
感謝受邀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需要弄清這個群是什麼樣的群?
如果是宿舍舍友,一共6個人,天天下課回去打遊戲,5個人一起分工打遊戲,還缺1個,那這樣的群你要參加嗎?幾年的青春不是白白的耗費?
如果你本來週末想去圖書館學習,可舍友們都在打遊戲追劇談戀愛,你怕被他們說不合群,怕被孤立,違心的追隨他們的安排,這樣的合群,你甘心嗎?
“當你所處的群體,普遍在智力、道德、經驗的思考等任何一方面都沒有辦法給你可能性,賦予你一個榜樣和目標的時候,你合群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在西方人看來,中中國人有過度社交,喜歡熱鬧。
時下,集體主義文化盛行,不合群等於不好相處,等同於異類。導致更多的年輕人,陷入了假裝合群的症狀裡。
你以為是在合群?其實是在被平庸同化。
在《烏合之眾》這本書裡,有這樣一段話,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意願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些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其實,適度的脫離群體,學會和自己相處,才能讓你的思路更加清晰,正是孤獨讓你變得更加出眾。
如果我們稍微留意,就會發現,那些才華橫溢或者有所作為的人,都會享受和利用孤獨,因為他們在孤獨的時候積蓄著能量,而那些害怕孤獨,成天忙著在各種群裡奔波,刷存在感,特別合群的人,往往都是芸芸眾生。
祝福你看清自己的內心,活出自我,不辜負青春!
-
7 # 搞大事的小仙女
可以合群,但是最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還有才進入校園最好不要急著交朋友,因為你不知道你要交的這個朋友人品和性格怎麼樣,在大學裡有很多人,有許多人值得你學習,但也有些人你只能在他們身上感受到負能量。但是做一個合群,朋友多的人,你可以有很多機會去見識更大的舞臺。不合群也沒啥關係,因為大學不像高中同學們每天坐在一起,大多是上完這節課就各回各的寢室或者去圖書館了,不會有太多的交流機會。朋友雖好,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事,很多時候也不能聚在一起。當你決定不合群的話,要學著接受孤獨。而且最不好的一件事是大學很多時候要合夥完成作業或者操作,你沒有熟一點玩的好一點的朋友就容易落單。我有個同學,人還蠻好的,說話語氣有點衝,讓人聽起來不是很舒服,他每次就很倒黴,上體育課沒有人和他搭夥打球,他玩的最好的一個朋友最好的朋友不是他,所以每次都會落下他。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一個班級裡面就有好多的小團體,我和班上很多人都沒怎麼說過話,因為我一不是班幹部,二不是學生會,但是我也有小團體。也許有人會說我的大學絕不是這樣,你寫的太尖銳了,但這就是事實。
-
8 # 倔強的陀螺
“合群”這個問題,不光只針對於大學時期,其實在任何時期都存在這樣一個問題。那麼到底是否需要一定要合群呢?
首先,說一下合群的好處。能和大部分人友好相處,社交關係良好,這樣你就不會被排除在外,無論是集體活動,還是其他一些活動,你不是那個孤立無援的那一個。
合群代表著你能和大部分人友好相處。一旦你能融入到大家當中。你可以和他們訊息、知識等共享,因為只有你合群,大家才預設你在這個圈子裡,不然你總是獨來獨往,誰會去主動告知你呢。和大家有一個良好的互動,也是我們每個人情感需求的一種,情感需要傾瀉口,一個人憋久了,很多情緒也就失去了色彩。甚至會引發疾病。其次,不合群會對我們的生活、情感造成不小的影響。一個人獨來獨往,當你發燒生病,當你在外需要幫助時,你會孤立無援。一個人久了,內心不好的情緒沒有傾聽者,沒有參與者,壞情緒得不到釋放,那麼勢必會影響你的內心,甚至對你的性格產生很大影響,不合群的人大多比較內向,性格會比較偏激。【筆者看法】其實,合不合群看個人意願,但是筆者覺得適當地讓自己融入集體,做集體的一份子,也許會讓你受益更大。而我們在努力做到合群的同時,也可以允許適當範圍和合適時間的獨處,合群不代表你沒有獨處,而是說你能從心理和行動上儘量和大家步調一致。
-
9 # 春葉夏話
做最好的自己
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們就進入了群體生活,所處環境也隨著人員流動而發生著變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人文素養是促進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
人與人生活在一起怎樣才可以讓自己和他人都感覺舒適呢。自由,每個人都喜歡自由不只是你,所以不要過度干預他人的生活;尊重與理解,有想不明白的地方就換位去思考理解他人;這也是需要有前提的,對不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去處理的事就不建議這樣去做了,好的初衷並不一定有好的效果,留下尊重就可以。平日裡見面只打聲招呼的老鄰居,相處越久感情越深厚,而整日呼兄喚弟,時不時把酒言歡的親朋好友,為一點矛盾就會吵得面紅耳赤老死不相往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尊重他人,保持適當的距離,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不容他人踐踏的空間。改變不了環境那你就試著去熱愛它,這樣會更輕鬆些。人都是有磁場的,這就是人格魅力。就如你今天起床晚了,早飯都沒吃,急匆匆的跑到車站還是晚了一步,只能默默的看著車輛遠去的背影。餓著肚子幹了一上午總是出錯,被經理罵的無地自容,可算捱到下班又下起了大雨,只能眼淚與雨水一起往下流了。
做個心中有愛的人,樂觀的去對待你身邊的人和事,和不和群的問題不用去考慮,不喜歡的人不去憎恨,也不用花心思去改變。用時間去做最好的自己,你是鮮花自會引來蜜蜂和蝴蝶,當然也會有小蟲,那又會怎樣呢,做最好的自己,你就是你。
-
10 # 股城追夢
大學期間是否需要合群,這個問題應該辯證的來看。
一方面,大學生活是人生中一段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通過幾年共同的學習和生活,不僅使我們認識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同學,以及傾心向我們傳授知識的老師,而且建立起了相互之間深厚的同學或師生情誼,有的甚至成為了人生的終生伴侶。因此,在學校期間,主動加入與自己興趣愛好相同的社團組織,積極參與一些有益於身心健康的集體活動,無疑都是應該大力鼓勵和提倡的。
另一方面,大學階段又是人生中獲取知識和技能,並逐漸形成個性化追求的重要時期。在許多涉及原則性或專業性的問題上,要有自己鮮明獨到的見解,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的事業追求者的胸襟,努力朝著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標邁進。
因此,合群與不合群,它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人類作為群居的社會動物,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脫離群體而孤立的存在,尤其在倡導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怎樣與別人美好相處。
我們既要努力做一個孤獨的文化創造者,更要努力做一個合群的文化傳播者。讓大學生活成為我們塑造健全完美人格的美好人生回憶。
回覆列表
有時,我們需要在合群與不合群之間做一個選擇。這個選擇考驗的是一個人的心態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是會尊重自己的內心,還是違背自己的真實想法。
除了病理性的不合群,合群不合群,各有各的好處,都是自己的一種選擇,一種應對世界的方式。人類都是群居動物,在現代社會中一個人的能力往往是有限的,因而個人的成功離不開集體的團結協作,但是隨著一個人越來越合群,其思想和性格上獨特的火花也逐漸被各種價值觀所同化,大部分人沒辦法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變得越來越平庸。我們不難發現,許多優秀的人喜歡獨處,他們覺得獨處有利於他們思考解決問題,對人生進行深層次的沉澱,而那些人緣差的人卻只是單純的不合群,他們融入不了集體,精神世界匱乏而又空洞!精神世界富足,具備獨立思考能力沒有人說不合群是錯的,只不過,選擇不合群往往需要一個人的勇氣和魄力,能夠接受別人的眼光和非議。真正的聰明人,往往懂得“不合群”,選擇“不合群”,是為了享受孤獨和自由,他們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他們對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充滿了強烈的渴望,而適當的獨處恰恰有利於他們找到內心真實的自我,他們非常享受這種孤獨,能讓自己更自在,更清淨,更專注的實現自我,所以他們不願意因為一些無意義的小事與人交往,不願把時間浪費在無聊的社交上。
大學生理想的狀態是:既能“不合群”去做有意義的事,又能合群的與人合作、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