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清亮人

    現在的終南山早就沒有隱士了,這是老道士說的第一句話。準確的講其實終南山上更多的是隱者,說得官方一點就是他們想要追求自己心中的那一份寧靜,坦白的講就是為了躲避城市裡那種讓人敏感的生活,可以說是一種對現代生活走火入魔的方式,所以才有了隱者。

    用老道士的話來講,終南山上真正的隱士其實並不多,多數是分為三類,一類是真正想要過一種特殊生活的真隱士,而且是已經真正意義上的拋棄了所有的凡塵留念。但這類真隱士所剩無幾,一般人更是找不到他們,他們才是終南山最原始最純正的隱士。

  • 2 # 希希陌上行

    終南山距離長安很近,唐時盧藏用想做官,苦於無舉薦門路,遂隱居於終南山,憑著隱居擴大影響聞名於長安權貴做了官。盧以後,這種套路被很多人習用,終南山隱居求官被稱為“終南捷徑”。李白也曾走過終南捷徑。終南山因此而名聲大振,成為“隱居”的名山。

    現代社會有些一邊隱居一邊網拍做網紅的,其實也算是“終南捷徑”的一種吧。

  • 3 # 木榮春風

    終南山是秦嶺的一段,風景優美,是佛教聖地。“長安三千金世界,終南百萬玉樓臺;一片白雲遮不住,滿山紅葉盡為僧。”說的就是佛教盛況。佛教漢朝時從西域傳入中國,興於隋唐,此後逐漸中國化。形成九大宗派,其中七大祖庭或中心寺院都在長安,五大宗派的祖庭或中心寺院就在終南山中。

    南北朝時北周滅佛,眾多僧人逃離京城,聚集在終南山護佛、禮佛、弘佛,佛教源脈自此相傳。唐人盧藏用為求功名利祿假隱終南山。王維一心禮佛,追求內心寧靜,譜寫書畫人生。終南山具有包容性,能容忍一座山峰,也能一個門洞裡道、佛兩旺,還能包容不同精神追求的人歸隱於此。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美華人比爾·波特採訪了終南山隱者,稱他們為“空谷幽蘭”。隱士文化研究者認為隱士的分類:政治目的;有宗教信仰的;沒有政治目的也無宗教信仰的。因政治目歸隱的古代多,現在估計沒有。信仰宗教的古今都有。會吟詩作畫去刀耕火種、去修煉、以悠閒、自在、獨立、樸素、恬淡生活的也不多,不寫詩也不畫畫的混日子逃避壓力的也許多些。

  • 4 # 謂之文

    自古終南山是道教和佛教的聖地。直到今日,還有幾千位隱士在此隱居。

    要想知道古代隱士為何選擇在此,跟他地理位置有關。“天之中,都之南,故名中南,亦稱終南”,長江黃河分水嶺,是中國地理氣候的南北分界線。終南山主峰太乙山盛產藥材,素有“草藥王國”之稱,在當地至今都傳唱著“太乙山,遍地寶、有病不用愁,上山扯把草”的歌謠。

    距離位置居中,風景秀麗,動植物資源豐富,關鍵是中草藥豐富,為隱士提供修身養性的物質基礎。

    當然,光有物質條件,是不可能有那麼多隱士前赴後繼的來到終南山隱居的,一定是有文化底蘊或者有名人代言的,咱們就來看看有哪些牛人來於此處修行吧。

    相傳西周的開國元勳姜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終南山的磻溪谷中隱居,後以八十高齡出山,結束隱逸生涯,輔佐武王伐紂,建功立業,成為一代名相;秦末漢初,有東園公、夏黃公、綺裡季、角里四位先生,時稱“四皓”,先隱居商山,後隱居終南;“漢初三傑”的張良功成身退後“辟穀”於終南山南麓的紫柏山,得以善終;隋唐五代的藥王孫思邈,仙家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及全真道創始人王重陽等都曾隱居終南山;康熙時期的關中名士李雪木,為逃避清廷的召喚,躲到終南主峰太白山一帶,因山中乏紙,他用槲葉寫文題詩,竟至收整合《槲葉集》。至民國時期,大居士高鶴年先生晚年也曾在終南山的嘉五臺和南五臺結茅蓬訪道修行,他隱居的茅廬猶在。

    有這麼多大咖代過言,那後來的小迷弟自然很多,都想追隨聖賢們的腳步,來次隱居一番。

    最後,我覺得時至今日,任然有那麼多隱士隱居,不被外界俗世打擾,也得益於終南山的山民有護持住山者的良好風氣。在終南山搭建一處茅篷,往往會得到當地山民的支援,因為,終南山住山的風氣很盛,當地老百姓見慣不怪,林業部門也不會過度干涉。據一位參訪過全國各地道場的法師講,如今象終南山這樣可以隨意搭建茅篷而無人干涉的現象,恐怕僅剩終南山了。可見,終南山的人文環境為住山者提供了基本保障。

    其實,如今的終南山中已經沒有了古代那種政治型隱士。在他們當中,信仰佛道教的隱修者佔大多數。另外一部分,則是生活型隱士。他們隱居終南,是出於個人精神追求,或者個人對原有生活方式的放棄,自願追逐安寧樸素的生活。他們選擇隱修,有的是因為感情失意,有的是因為經濟窘迫,有的則是因為個人對原有生活的深刻反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單純靠卷腹鍛鍊腹肌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