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夜思160519196

    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在曹營典韋單手迎風立牙門旗杆,曹操讚譽“此古之惡來也”。許褚和馬超戰鬥,用胳膊夾住馬超的長槍,馬超使勁力氣都沒辦法抽回來,最後槍斷成兩截。這三個人都有一個特點,相貌魁梧,膂力過人。要打起來是沒完沒了,來瓶二鍋頭就可以燒黃紙斬雞頭拜把子。

  • 2 # 考古軍中馬前卒

    這種關公戰秦瓊式的問題,說實話本身真的沒有多大的意義,也不會有個統一的結論。不過若是換個角度,從物質文化的角度來嚴肅考慮,仍可以找出點意思來。

    項羽VS典韋或者許褚,對戰雙方有400年的時代差,項羽的活動時間主要是秦末,典韋和許褚則是漢末三國。在這四百年中,科學、技術都在不斷髮展,武器裝備自然也有較大的變化,我們一一來看。

    △油畫作品中的霸王別姬,所用的武器為青銅劍

    1.武器

    《史記》中提到項羽曾經用戟作為作戰武器,但並未交待其為鐵戟還是青銅戟。秦末漢初是青銅兵器向鋼鐵兵器轉變的過渡期,由於項羽地位高,我們就姑且認為他所用的武器是以當時比較先進的鋼作為製作材料的。

    根據考古資料,在春秋戰國時期雖然武器以青銅的為主,但也的確是有鋼鐵武器的,比如在河北易縣燕下都遺址中,發現過不少戰國時燕國的鋼鐵武器。《荀子》有言:宛鉅鐵釶(shī,一種鐵矛),慘如蠭蠆(蜂蠍),就是描述當時鐵兵器的鋒利。

    不過,戰國時期的鋼鐵技術相對還是落後一些,科技考古專家對燕下都的鋼鐵武器進行檢測,發現這種鋼是以塊鍊鐵為原料加熱滲碳製作的。塊鍊鐵又名海綿鐵,就是把鐵礦石跟木炭裝在一起高溫加熱形成的鐵,孔隙大、雜質多、含碳量低,所以質地較軟。為了得到鋼,還需要把這種塊鍊鐵再次加熱鍛打,同時滲碳以提高其含碳量,便得到了鋼。這種工藝的好處是操作簡單,弊端在於產量低且雜質多,質量還是不夠好。

    西漢時,人們點開了鋼鐵科技樹上的重要技能——百鍊鋼與炒鋼法。

    先說百鍊鋼,塊鍊鐵得到的鋼雜質多,那麼漢人就把這種鋼材反覆摺疊鍛打,如同揉麵一樣,在這個過程中雜質大大減少,鋼材效能提升。河北滿城漢墓,墓主人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他的佩刀經檢測正是百鍊鋼。

    再說炒鋼法,簡單說,古人很早就能冶煉生鐵,但生鐵含碳量高,質脆,無法鍛打,為了降低生鐵裡的碳,漢代人想了一個辦法,他們把生鐵加熱熔化,以鐵棒不斷攪拌,讓生鐵中的碳自然氧化,就能夠得到熟鐵或者直接得到鋼。這個生產效率比起塊鍊鐵來,簡直是天壤之別,產品也更加純淨。炒鋼得到的產物還可以作為原材料,製作百鍊鋼。

    漢末三國時期,無論百鍊鋼還是炒鋼的技術都已經相當發達,鋼鐵武器的質量也應當比秦末時要好得多。由此判斷,項羽的武器不如許褚、典韋。

    2.鎧甲

    鎧甲的對比,其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鋼鐵技術。戰國至漢初,皮甲與金屬鎧甲並存。湖北棗陽九連墩楚墓出土了戰國時期的皮甲,與曾侯乙墓出土的基本相同。易縣燕下都出土了鐵胄。

    △九連墩楚墓出土皮甲

    △燕下都出土鐵胄

    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皮甲還是鐵胄,甲片還是相對比較大的。到了漢代,隨著冶金技術的發展,鐵甲、鐵胄更加普及,甲片也逐步縮小,誕生了所謂的“魚鱗甲”,防護效能更優。還說滿城漢墓出土的這件鐵甲,臂甲為筒狀,腋下無死角,甲片小如槐葉,保證了靈活性,這種鎧甲,自然也要優於秦末的。

    △滿城漢墓出土鐵甲

    由此判斷,項羽的鎧甲也不會比許褚、典韋強。

    3.馬具

    如果步戰,可以不考慮這一點,可如果馬戰,馬具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秦時的騎兵馬具,可以參看秦俑坑出土的高度寫實的秦騎兵俑,既沒有高橋鞍,也沒有馬鐙,處於原始階段。

    漢末三國時期,雖然也沒有發現馬鐙的證據,但出現了高橋鞍,史書記載,曹魏百官各有一具高橋鞍。這一時期的騎兵形態,可以參考武威雷臺漢墓出土的銅騎俑,跟秦俑相比,這些馬鞍兩端已經高了起來,能夠給騎者更好的支援。

    因此,項羽的馬具也是不如許褚典韋的先進。

    綜上考慮,如果讓秦末的項羽跟漢末的許褚典韋來一場單挑,贏面更大的恐怕是後兩位。

  • 3 # 靜水流深9999

    楚漢相爭時肯定有一批超一流的武將,誰曾記得,那個時代所有的超一流武將都在霸王的威名下黯然無光。典韋,許褚是三國時的超一流猛將,但是和霸王比,曹家的十殿閻羅一起上都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金剛的體型跟哥斯拉一樣的話,它能夠打敗哥斯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