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渝豫小豔

    不給玩就是不給玩..幹嘛要孩子磕頭..現在小孩幼兒園沒畢業就帶著眼鏡..還不是平時手機電視這些看的太多..我孩子到現在為止最多看看電視..手機幾乎沒怎麼玩過..畢竟藍光這些很傷眼睛..以前老花在50歲左右..現在老花30多歲就有了..不是手機造成的..

  • 2 # 苦澀的人生love

    俗話說的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為人父母著,著實不易。正人先正己,想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以身示範。

    家庭是最容易培養孩子習慣的大環境,父母的行為會對孩子產生影響,更為重要的是父母的習慣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的觀念造成一定的影響,久而久之,會使孩子養成某種特定的習慣。

    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同兒童談話,或教導兒童、吩咐兒童的時候,才是教育著兒童。在你們生活的每一瞬間甚至當你們不在家的時候都教育著兒童。你們怎麼跟人談話,你們怎麼表示歡快與不快,怎麼對待朋友,怎麼笑……所有這一切對兒童都有很大意義。”

    一個整天泡在肥皂劇中的媽媽總會吼叫著催促孩子去學習,泡著遊戲中的父親喊著讓孩子好好學習,試問這就是父母給孩子的榜樣嗎?孩子會學習嗎?

    現在不是譴責孩子為了手機而給父母下跪磕頭的事,而是怎麼才能讓孩子放下手機?

    1、為孩子制定良好的行為規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成謎手機的孩子,應採用冷漠或者不高興的臉色、嚴厲的語調等來對待,這會幫助孩子明辨是非,抑制、減少對玩手機的次數。從而幫他建立良好的行為規範。不良行為一旦成了習慣,克服它是要有一定的過程,在幫助孩子糾正玩手機的不良習慣時,也可以用鼓勵與獎勵制度來約束,例如:把“不玩手機”列入“”行為規範”中,如果孩子做到了,就一定要表揚或者獎勵,堅持下去,定會有成效。

    2、豐富孩子的業餘時間。

    五歲的孩子應該把興趣引導到動手能力與戶外活動方面,與父母一起做家務,陪孩子一起畫畫、一起組裝機器人、一起散步、一起玩球等,透過合理安排業餘時間,培養孩子良好的業餘愛好與興趣。

    3、父母要給孩子講成謎於手機的危害。

    孩子年齡小,對於事物的理解能力還是比較弱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要給予孩子比較多的講解,不要讓孩子感受到疑惑,要先給孩子講明其中的道理,這樣孩子才會願意按照父母所說的去做。如果父母不給孩子講清楚其中的道理,按照孩子的智商是無法理解的,自然孩子也就不會達到父母的要求了。

    總而言之,父母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以身作則、多陪伴孩子同時必須要懂得堅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習慣、一個健康的生活狀態與健康的身體。

  • 3 # 夢田的稻草人

    關注孩子的行為,更要關注分析行為背後的原因和目的。

    在回答您的問題前,需要設問和思考的問題至少但不限於以下幾條:

    這個家庭養育方式是怎樣的?

    父母都是做什麼工作?平時如何陪伴孩子?陪伴多久?

    家長中有誰喜歡玩手機?

    孩子最早是什麼時候,怎樣的情形下開始玩手機的?

    孩子平時有什麼興趣愛好?

    孩子一天時間安排大致是怎樣的?

    您覺得孩子透過玩手機能獲得什麼是其他遊戲所無法獲得的體驗?

    通常來說,當孩子玩手機到迷戀的地步,尤其才僅僅5歲的孩子,一定是家庭養育出了問題。 孩子是大人的影印件,要希望孩子改變,只能修改原件,也就是說,需要家長來調整改變。大人改變,從而孩子改變。

    孩子沉迷與手機,往往有幾點原因是共性的:

    缺少生活中有意義的興趣和愛好

    缺少精神能量,精神空虛

    父母過於嚴苛的管教或嘮叨或跟孩子無法同頻對話,孩子用手機隔離父母和社會

    孩子潛意識中的“報復”行為

    家長對手機問題過於敏感防範,引起孩子好奇和反叛

    當然每個家庭情況都是不同的,家長對孩子的養育行為,在很大方面也反映出家長自己本身原生家庭裡的模式或形成的心理狀況,家長有很多種情況都可以導致自己的孩子迷戀手機,甚至成癮。包括家長自己的空心狀態。父母自己內在就是沒有成長的小孩,父母雙方不是心理層面的夫妻關係(戀母、戀父),等等。這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總之,在沒有知道更多有關這個家庭的資料前,不好支招,但是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都是一致的:這個家庭關係出了問題,孩子是有問題的家庭關係下的不良的養育方式的犧牲品。需要儘快調整,幫助孩子改掉手機癮,越早干預,效果越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嘴鴨的養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