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門不帶刀

    三國演義中蜀國的諸葛亮擅長用火攻,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火燒藤甲兵,還曾經差點一把火把司馬懿父子給燒死;關二爺用水攻,打了樊城;曹操用水攻佔了下邳,斬了呂布。

    作為打了一輩子仗的劉備,對於水攻與火攻,都是非常熟悉的,那他怎麼會在夷陵之戰中被東吳的陸遜放了一個把火,燒垮了他的百萬大軍呢?這個問題能不能避免?少校試著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分析

    1.整個夷陵戰役的發生時間超出了劉備的預估。

    劉備是正月從四川成都出兵的,一路上勢如破竹,一直打到了湖北宜昌的宜都市(那時候叫猇亭)。然後打不動了,雙方再次對峙。

    那一對峙就是七八個月。請注意這個時間點。劉備正月初出兵,加上對峙的七八個月,也就是說,夷陵之戰發生時時間是大約九十月份,正是秋老虎最厲害的時候,這才有了劉備,為了讓兵士避暑,而把營地轉到樹林中的做法。

    2.猇亭(宜都)的地形。是個用火攻的好地方。

    因為少校曾經去過宜都,在當地居民那裡得知那裡一片山,整個山的名字叫罈子口。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只能進不能出的,像罈子一樣的地形。

    九十月份正是天乾物燥的時候,劉備駐兵于山下樹林中,一旦被人點火,跑都逃不了。這也是為什麼陸遜用一把火就能把劉備的百萬大軍給燒垮了

    3.陸遜放火,很有技巧性。

    按三國演義的說法,劉備的40個軍營,陸遜並不是每一個都放火的,他是採用每隔一個點一個的方式,點了二十個兵營。再加上東南風,於是這火救都救不了了。

    既節省了兵力,又提高了效率,讓陸遜成為了繼諸葛亮之後第2位放火小王子。

    4.劉備當時有沒有辦法來避免這件事的發生?

    因為南方天氣與北方的不同,在南方九十月份的時候,樹木都還是綠色的,並不像北方那樣乾燥易燃,那為什麼陸遜的這火放的如此轟轟烈烈呢?

    原因出在:每個東吳計程車兵,除了拿乾草之外,手中還都帶著硫磺,硝石等引火之物。這就解釋得通了。

    這種事劉備是沒法避免的,不過老天爺曾經給了他一次機會:那就是東吳的孫權將殺害張飛的範強張達給劉備送了過來,用於求和。可被拒絕了。於是劉備被燒,這樣就成了一個必然會發生的事。

  • 2 # 老白的歷史課

    最主要是不應該舍水軍上岸。

    劉備連營也是無奈之舉,陸遜根本就不出戰,不擊破吳軍主力,劉備如何繼續東進,只能連營拒敵,作長久打算。

    時間久了,難免會有所鬆懈,再加上天氣炎熱,劉備把水軍也移到岸上避暑,才給了陸遜可乘之機。

    陸遜上書:"臣初嫌之,水陸並進,今反舍船就步,處處結營,察其佈置,並無他變,伏願至尊高枕,不以為念耳。"

    本來劉備就是以陸軍為主,又把策應的水軍給招上岸來避暑,以致於被火攻成功。

    對手又是陸遜,劉備贏面很小。

    土石為之,亦不能久,糧不足也。宜出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糧於敵,打運動戰,使敵分散,應按不暇,可以各個擊破。

    這是毛主席的建議,建議劉備出兵湘水以西,攪亂東吳後方,打運動戰,不打持久戰。

  • 3 # 豹眼看歷史

    辦法是有,也很簡單。

    一般人都會知道,哪裡涼快就去哪裡待著。

    外面不涼快,那就趕緊回家去啊。

    可能當時天真的是很熱,把劉備燒糊塗了,導致大腦短路。

    天氣那麼熱,趕緊撤兵哦,等天涼快了再回來。

    這是基本的常識。

    即便想最後火一把,也不是這個辦法吧。

    事實上,可能遠沒有那麼簡單。

    七百里連營四十幾座,大約一二十里路一座。

    如果是大部隊行動,不可能沒有絲毫髮覺。

    否則,劉備的將士也就太麻木了,燒死活該。

    七百里同時能夠放火,只能是小部隊的隱蔽行動。

    劉備一個大老頭子還能跑出來,其他人就會被燒死了嗎?

    物資、輜重可能是沒了,但人應該能跑出大部分去。

    劉備帶的這些兵,恐怕大多是荊州兵,偷偷開小差回家的可能性比較大。

    本來就不情願跟隨出來,趁這個機會跑掉了很有可能。

    真正被燒死、交戰而死的並不多。

    火起來了,沒人會等著被燒死;

    大勢去了,就沒有人再追隨了。

    這就是三國,這就是人性。

    劉備被燒糊塗了,可大部分將士卻知道哪裡涼快去哪裡。

    這就玩不到一起去了,劉備鬱悶哦,也就掛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今社會女朋友這麼難找,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