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崑崙源
-
2 # 益友748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一種純軍事理論,也就是說在對敵開戰前必須先弄清敵方的兵力,佈防,武器裝備情況,同時對自己的兵力有切實正確瞭解,這樣就能百戰百勝,我就拿悶了,我一個草民也來討論這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難道中外的軍事家就不明白這一點嗎?那麼為什麼每仗下來總有一個敗方呢?這裡就又涉及到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問題,涉及到一個民族精神問題,涉及到一個為誰而戰的問題,總而言之這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是個戰術問題,而決定最後成敗的是戰略眼光問題。曠且真正明智將才也不多,所以才有疑兵計和驕兵必敗一說。我這只是痴人說夢,莫笑。
-
3 # 抒宇研數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話出自於春秋末年,齊國軍事家孫武《孫子.謀攻篇》。
核心是:要想在戰爭中取勝,那就要知道自己,也知道對方,才會有百戰百勝的可能性。不知彼而知己的話,可能勝負參半,若是不知彼也不知己,那麼,幾乎結果都是吃敗仗了!這是華夏古人,對軍事戰爭文化中的經典總結,也是後人用來指導戰鬥勝利的至上寶典。
一個"知”字,包括了非常多的方面,從精神高層次的智慧謀略,到知識層次的天時、地利、人和……等戰術技巧,都要做到全方位的~了知,這樣才能奠定戰鬥,戰爭勝利的基礎。
w
成語"心中有數","胸有成竹“,"決勝千里"……都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解讀。
戰鬥既是一個對戰略思想決策是否正確的檢驗,也是一個有形硬體對抗的較量過程。
戰鬥、戰爭意味著不可調和,有戰鬥就必然有勝負。
只要是生命(包括動植物),在這個世界上都想爭取到更多的自主權,因為自主權,會給自己生命帶來安全感,以及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生活享受等。
沒有人(包括其它生命)一開始就願意服輸,更沒有生命一開始就認為自己沒有希望。《易經》中,六十四卦第一卦:乾卦也說明了這一特性,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的生命原動性。
既然矛盾在我們這個世界是不可避免的,二元對立的普遍性辯證關係存在於社會的各個領域,各個時間點……,當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就必然是一種取勝的軍事哲學思想了。
從哲學的角度來考慮這段話,那就是告訴我們,現實生活裡,到處都存在著"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應用範例。
每個人每天的生活,工作,乃至接人待物,處人處事,不也是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把自己所遇到的各類事做好嗎?
我們生存的世界並不圓滿,因為有二元性對立,人們生活中自然有許許多多的矛盾。比如與父母、與愛人,與子女,與領導,與同事,與鄰里甚至與路上不相識的人,與地點,與時間……!如果不會用"知己知彼”的精神來認真面對,那麼,再好的事情,再好的條件,也許會變化成最終的爭鬥而兵戈相見。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今天現實生活應用中又有了新的意義,它是指導人幻們怎樣去藝術的跟別人交往,而不是非要算計別人,或是把別人打得灰頭鼠臉、滿地找牙,自己才能心滿意足,顯擺厲害……,畢竟別人的智商或硬體條件,也不見得比自己差!
所以我們當今稱之為共贏的想法,正是因為世界文明一體化的大同趨勢,東西方各種經濟、文化、貿易…的交融不可逆轉,"知己知彼"這也是提前轉化"百戰不殆"(你死我活),來達成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的一種最好辦法。
從國家角度看這句話,那就要從國情,國力,意識形態,戰略地位......等等諸多方面來了解對方、尊重對方的文化與信仰等等,進而選擇交往或面對。
從個人角度看呢?就要透過生日,研究自己的先天潛能(性格習慣特長),接著研究自己的能力學識修為等,再去了解自己所對應的各個人、事、物、地點、時間…等等,這樣,才能把"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種哲理性辯證關係在生存生活中,真正應用上、應用好。
濁見敬請斧正
回覆列表
先來講一講中華並人類哲學之源《易經》,“易”者,如小鳥之飛之跳躍,看似變化無端,實是變而有序,動靜結合,高低結合,快慢結合……充滿著後來說的辨證思維。伏羲創“易”,仰觀天象變化,俯察畜鳥形端,本就“天人合一”了。而老子《道德經》,又正是對《易經》之“易”的充滿哲理之詮釋,深得西方哲學者之崇尚,尤其是黑格爾,於是中華古老哲理,又成了西方現代哲學之源了……
而“知已知彼,百戰不殆”,正是先秦時中華古老“易”之辨證原理在軍事領域最佳詮釋,也成就了古代中華並人類最偉大的軍事家和最偉大的軍事著作,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