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蝶舞微風起

    詞語在句中的先後順序叫詞序。詞序是漢語語法的重要手段之一。幾千年來,漢語的詞序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文言和現代漢語的詞序大體上是一致的現在說“老師說”,古代說“陳勝曰”,它們都是按照“主語——謂語”這種詞序造句的;現在說“我們抗擊侵略”,古代說“齊師伐我”,它們都是按照“主語——動詞謂語——賓語”這種詞序造句的;現在說“人民的好戰士”,古代說“趙之良將”,它們都是按照“定語——中心詞”這種詞序造句的。當然,詞序也在逐漸地發生變化,古今漢語的詞序也不是完全一致的。

    (一)賓語的前

    動詞可以帶賓語,介詞也可以帶賓語。跟現代漢語一樣,在文言文裡,賓語通常也是放在動詞或介詞後邊。例如《左傳·曹劌論戰》:“齊師伐我”,賓語“我”在動詞“伐”之後;“公與之乘”,賓語“之”在介詞“與”之後。把賓語提到動詞或介詞前邊,那是有條件的:

    1.表示疑問的句子叫疑問句。在疑問句中,動詞的賓語如果是疑問代詞,這個賓語通常放在動詞前邊。如:

    1.沛公安在?(《史記·鴻門宴》)

    ——劉邦在哪裡?“安”是疑問代詞,作動詞“在”的賓語,位置在動詞之前。

    2.卿欲何言?(《資治通鑑·赤壁之戰》)

    ——您想說什麼?“何”是疑問代詞,作動詞“言”的賓語,位置在“言”前。

    2.表示否定的句子叫否定句。否定句必須有否定詞。在有“不、未、莫”等否定詞的否定句中,動詞的賓語如果是代詞,這個賓語一般也放在動詞前邊。如:

    3.古之人不餘欺也。(蘇軾《石鐘山記》)

    ——古人不欺騙我們哪。“不餘欺”即“不欺餘”。“餘”是代詞,句中又有否定副詞“不”,所以賓語“餘”在動詞“欺”前。

    4.自古及今,未之嘗聞。(賈誼:《論積貯疏》)

    ——從古到今,還沒有聽說過這樣的事。“來之嘗聞”即“未嘗聞之”,“之”是“聞”的賓語。因為“之”是代詞,前邊又有否定副詞“未”,所以“之”在“聞”前。

    5.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三國志·隆中對》)

    ——(諸葛亮)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當時的人都不承認他這樣自比。“莫之許”即“莫許之”。“之”是代詞,指代諸葛亮“自比於管仲、樂毅”這件事。因為全句是有“莫”字的否定句,所以賓語“之”在動詞“許”之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0歲以上的人該不該買重疾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