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校共育大觀園
-
2 # 芸芸讀書
可以說只要有能力的父母,都會拼盡全力去大城市買房子,讓孩子在大城市讀書,接受好的教育。自己再苦再累都覺得高興,只要孩子能贏在起跑線。
我們是沒有能力的父母,深漂十年也沒有在深圳買房,只能勉強把孩子帶在身邊,租房子住。上私立小學,但是這樣也沒覺得不好。
因為能力就在這裡,夠不著的東西,想都不願意想了。想多了對自己是折磨,多少人揹著房貸的壓力,打三份工。
週末再也不會去上館子,不過對於我來說,我沒有房貸也沒去上館子,因為收入實在是有限。加上小孩在身邊,開支可能會更大點。
能讓孩子每天有水果吃,想買玩具的時候。媽媽不會囊中羞澀就覺得滿足了,至於買房子,遷戶口讓小孩上公立學校,這些我都做不到。
我不知道我啥時候就不想上班了,不想在這個城市呆了,我要回老家了。
所以目前為止,對我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租房子住,同時我也很佩服那些能為孩子背上鉅額房貸的父母。
-
3 # 小豹子媽媽說
為啥總要站在苦和累的角度看問題呢?
父母從個人自身發展角度來看的話,努力工作努力掙錢,也是個人能力提升的證明啊,多少年輕人喊著要實現自我價值,價值從哪裡體現,很多時候不就是從工作上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或者就說能賺到多少錢上體現的嗎?
人到中年的時候,上有老、下有小,本身就是負擔重壓力大的年齡,但也是個人精力、耐力最好的時候,這個時候努力工作努力賺錢,在父母有天身體不適、在自己想要買個喜歡的車/包、在孩子想上個興趣班,能掏得出錢還不吃力,難道不是成就感嗎?在工作上積累了經驗,職稱上去了,由職場菜鳥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前輩,這是不是也算實現自我價值?
這些成就感從哪裡來?還不是吃苦受累來的。出門在外,要學習要成長,要取得成績,哪有不受委屈不吃苦的呢?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誰的成績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現在不苦不累,視金錢如糞土,父母病了沒錢治,自己沒有體面裝扮受人白眼,孩子想學個什麼東西沒錢,老了拿點退休金省吃儉用的過日子?誰能打心眼裡說我不在乎呢?
吃苦受累都是為了生活得更好,孩子不背這鍋!
-
4 # 閱點
具體的數字,恐怕目前也沒能清算出來吧。相信在能力允許的範圍內,10對父母中應該有9對會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城裡買房吧?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許多父母也許在結婚之前還是為自己活,還會想著給自己置辦些衣物,買些好吃的,但結婚後一切就開始質變了……
每天早出晚歸,擠著地鐵,擁著人潮,省吃儉用存錢紮根買房,也許拿著5000塊錢的工資,也得拿出4000塊還房貸。日子過得緊巴巴,節衣縮食,只是為了讓孩子能在城市落戶上學,在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所謂“贏在起跑線上”。
但這一起在旁人看來也許是又累又苦的,在這些父母這裡並不是的。這是幸福,是為之努力的動力源泉,中國父母的觀念多數都是這樣呀:只要孩子好,就一切都值得;只要有能力就給孩子最好的!
-
5 # Xiao世界
我個人覺得吧,再苦再累也要在城裡買房的人不僅僅是為了孩子,更多的是為了自己,孩子只是跟著父母一起享受罷了,很多人努力在城裡買房,是因為城裡交通出行方便,購物多樣化,生活多元化,環境好,而農村或者經濟生活比較低的地區,交通很不方便,人們的環保意識也不夠強等,所以導致很多人即使再苦再累也想要在城裡有個家
-
6 # 天津濱海生態城蔣霑
我是在生態城做房產這塊的,我比較瞭解。
大部分的朋友買房基本都是為了給孩子選擇一個好的平臺,受到一個好的教育。
因為沒辦法,七八十年代的朋友體會過了,所以現在即使再難,哪怕房子再小,也要為了孩子買一套學區房,為嘛?就是為了孩子從小就有一個好的教育平臺,一個更好的人脈關係圈
回覆列表
中國的父母是普天下最勤勞質樸、最愛孩子的父母。為了孩子,自己寧願傾盡一身,勞碌一生,甚至一身病痛。
為孩子買學區房,租高價學區房,護送孩子讀書。這是種偉大愛的體現。但,愛是有限度的,一定要懂得依據孩子自身實際,要懂得量入為出。如果孩子自身學習情況嚴重偏差,不適合那個較遠的學校,還是不適宜買學區房供看護他學習。如果差距不大,孩子自我奮鬥決心很大,那無可厚非,當然的支援。如果成績很好,那當然非常適合,也當支援。量入為出。也就是吃飯穿衣依家道行事,不能太自不量力。假如經濟條件很差,那不適合買房,最多適合租房,畢竟只有那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