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鋒能量

    按我的理解,提問題的朋友,應該是看了電視節目後,對歌曲《聲律啟蒙》有了疑惑。

    因為“七顆星,一袍風,佛陀對蒼生”並不是來自清代作家車萬育所著《聲律啟蒙》,而是歌手趙照根據車萬育的《聲律啟蒙》創作和演唱的一首歌曲。我們先看一下趙照這首歌的詞部份:

    “雲對雨

    雪對風

    晚照對晴空

    三尺劍

    六鈞弓

    嶺北對江東

    顏巷陋

    阮途窮

    白叟對黃童

    沿對革

    異對同

    冀北對山東

    兩鬢霜

    一客行

    新綠襯酒紅

    七顆星

    一袍風

    佛陀對蒼生

    天浩浩

    日溶溶

    彎月對長虹

    我對你

    嘴對心

    九夏對三冬。”

    在這首現代人結合前人作品創作的歌曲中,歌詞即有對前人的繼承,又加了自己的創作。其中:“雲對雨, 雪對風,晚照對晴空”是來自清代作家車萬育所著《聲律啟蒙》,問題所中所提到的“七顆星,一袍風,佛陀對蒼生”,這是後人加入的創作。

    也許,在音樂人的創作中,他們更注重的是音樂所表達的意境,而沒有從對仗的角度去考慮用詞用字。“七”和“一”都是第一聲,“星”和“風”也都是第一聲,從對仗的平仄要求來說是不滿足的。

    歌手創作的部分對聲調、音律、格律等都沒有按對仗的要求來嚴格用詞和字。而《聲律啟蒙》一書,不論是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其對仗極都足以稱為精工細作,聲律清切。

    不論後人的創作是否符合“聲律啟蒙”的要義,但他透過自己的作品來推動大從對古典文化關注這一目的是達到了。

  • 2 # 老街味道

    問題:《聲律啟蒙》中,七顆星為什麼對一袍風?

    ......

    前言

    七顆星對一袍風,如果按照對聯的要求,這是一個外行的寫法,當然也不可能出現在《聲律啟蒙》中。

    聲律啟蒙有自己的特點,這是清朝康熙年間車萬育編撰的聲韻方面的書,這本書按照古人作詩使用的韻書《平水韻》來分部。

    1、韻部

    《平水韻》平聲韻有上平十五部,下平十五部,共三十部。如下圖:

    舉例來看一東的常見字:

    東同童僮銅桐峒筒瞳中[中間]衷忠盅蟲衝終忡崇嵩[崧]菘戎絨弓躬宮穹融雄熊窮馮風楓瘋豐充隆窿空公功工攻濛濛朦瞢籠朧櫳嚨聾瓏礱瀧蓬篷洪葒紅虹鴻叢翁嗡匆蔥聰驄通棕烘崆

    如果記住這些字並不容易,但是編成歌謠就容易得多,我們看看《聲律啟蒙》的一東: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沿對革,異對同,白叟對黃童。江風對海霧,牧子對漁翁。顏巷陋,阮途窮,冀北對遼東。池中濯足水,門外打頭風。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塵慮縈心,懶撫七絃綠綺;霜華滿鬢,羞看百鍊青銅。

    對於孩子來說,背誦這些歌謠,就很容易記住一東里面的韻字。

    2、對仗

    雲對雨,雪對風;平仄仄,仄仄平;

    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一樣,都是通篇的對句或句中對(野叟對溪童)組成。上聯仄收,下聯平收,是對仗最基本的要求。

    “七顆星“對”一袍風”,上聯星、下聯風,都是平聲,所以從對聯或者對仗的角度看,這是完全外行的寫法。

    3、典故

    學習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還有助於孩子們學習典故,古詩文中用典是必不可少的手法之一。例如一東里的這副對聯:

    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

    同泰寺位於南京, 梁武帝蕭衍建立。建成以後梁武帝捨身此寺,並設無遮大會等法會,又親升法座,開講涅盤、般若等經....這是一個著名的和尚皇帝。

    未央宮是由劉邦重臣蕭何監造,在秦章臺的基礎上修建而成 ,又稱西宮。自未央宮建成之後,西漢皇帝都居住在這裡。

    結束語

    《聲律啟蒙》中,不會有七顆星對一袍風這種情況,這兩句據說來自於一首流行歌曲。目前很多古風式的歌曲比較風靡,但是肯定不會像古詩詞那麼嚴謹,畢竟是新人唱新曲,都是唱給現代人聽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動詞+up的短語,儘量全面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