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貓小A的神奇樹洞
-
2 # 茶語心理
正常心理,馬斯洛需求理論最高階:自我實現
被需要,被看到,被關注,外加一點虛榮感,這個我相信不分男女,毋須標籤化某個群體,因為出名會帶來的名利,這個大部分人不會拒絕的,除非真“佛性”。為了出名而付出的代價,很多人無法承受,所以都是想想而已。
-
3 # 硤嘉嘉的心靈樂樂園
做網紅當明星沒有不想紅的,紅也可以理解為"出名"的意識,"出名"指的是透過努力獲得了成功,讓社會認可那個人的能力和人品。人活著有一個很大的驅動力就是希望別人能認識到他的重要性、希望有機會能讓別人認識到他對社會的影響作用(就是我們常說的名人效應)。很多人都想出名,有人說那跟虛榮心有關係,也有人說那可以證明一個人的實力和榮譽感。
女網紅女明星想出名是很正常的事情,她們透過努力去獲得她們的成就。一方面可以看出她們巾幗不讓鬚眉的豪情壯志;一方面滿足了她們的優越感、存在感、自我實現成就感的心理狀態。
-
4 # 超級球超級紅
究其原因,其一,與這一代年輕人的性格特徵有關。《2016年移動影片直播分析報告》顯示,90後成為全民直播爆發的主要推動力,其愛分享、愛社交、愛互動的特性助長了直播行業的迅速爆發。這代人生長在物質富足、思想開放的年代,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天生有一種耐不住寂寞、熱衷於社交、喜歡與人互動、希望表現自我的勁頭。其成長過程相對比較寬鬆,創造力強,但親和力較弱,所以更喜歡“刷存在感”,炫耀獲得的青睞,以滿足虛榮心和填補空虛、孤獨感。
其二,自戀文化作祟。西方個人主義思潮的湧入,讓很多人開始反思傳統文化中內斂自謙的民族性格。但不少人在反思中矯枉過正,使得自戀成為一種流行病。想出名的人要麼不被身邊人認同,要麼人生失敗得不到自我認同,因此心中希望別人看到自己的存在,希望得到一個心理上的擁抱。這些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心中會“報復性”地生出自戀感,並瘋狂地追求出人頭地。而文化層次的限制,使其只能透過另類的方式尋求出名。
其三,思考的退化帶來精神空虛。網際網路時代,很多人都有一種漫無目的、百無聊賴的感覺,最終什麼也沒得到,這是選擇標準和價值取向缺失的表現。不少年輕人甚至中年人看到別人輕而易舉成了明星,就以此作為價值取向去追求。
其四,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十幾年前,年輕人想出名比登天還難。現在,選秀節目的推出讓一些有才華的人有了出名的路子,無才的人也可以譁眾取寵。加上社交媒體、直播平臺能讓人們無時差地展現自己,有時出名就在一瞬間。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如果多數年輕人都在追求出名,就會讓文化精神枯萎。科學家努力尋求科研上的突破,能夠在科學史上留下一筆財富;醫生希望成為名醫,緩解更多病患的痛楚;作家、藝術家、音樂家試圖用作品表達對這個世界的思考,讓自己的作品流芳百世。這些人更多是為了大眾的福祉,精神境界高得多,也更容易達到心理學上的自我實現。或許我們每個普通人難以擁有這樣的思想內涵,但也不能走在娛樂化、膚淺化的出名路上一去不復返。將青春的躁動宣洩到更有價值的地方,把感知和理念應用到現實中去,才不至於成為虛幻、速食世界的傀儡。
-
5 # 蘇蘇不酥酥
我理解,想紅就是想要出名,想要更多的人認識自己。
想紅的女人各有各的心理需求,不過,也脫離不了馬斯洛需求層次說。馬斯洛說,人有5種需求,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想紅的女人,大多數存在生理需求、情感和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等心理需求。
1.想紅,是因為紅了可以賺錢,能夠滿足生理需要。比如說,鳳姐當初透過炒作紅翻天,然而,在微博上她曾吐露心聲——炒作是為了生存。也就是說,在鳳姐看來,那個時候不紅,基本的生理需要就得不到滿足。吃不飽飯,穿不暖衣,不紅怎麼活?
2.想紅,是因為紅了就有人關注、有人愛,能夠滿足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債王格羅斯就在公開場合表示過“我想出名 因為我想被愛”。雖然他是男性,但是在這一點上,男性和女性並沒有本質上的差別。
3.想紅,是因為紅了可以出現在雜誌上、或者在公共場合被認出來,能夠滿足尊重需求。這一點大多數人都有,我也不可否認,我也有這樣的心理需求。
4.想紅,是因為紅了有影響力,可以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比如說,許多音樂家、文學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流芳百世。
回覆列表
想紅的女人需要透過別人的關注,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到如果僅靠外邊紅的女人,會陷入更多的焦慮,因為會想更完美,整更多。